董建文正在查房。患者正在接受治療。董建文正在爲患者治療。

作爲一家歷史悠久的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濟南鐵路中心醫院)起源於1897年始建的萬國締盟博愛恤兵會醫院,1904年正式更名爲鐵路醫院。

然而,骨傷專業的大發展卻是從2006年7月1日,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外科主任兼骨傷科主任、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董建文從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調來的那天開始。

技術上精益求精、服務上全心全意、專業上努力探索……從僅有3位住院病人,到如今住院牀位“座無虛席”;從過去簡單的常規診療技術,到如今脊柱、四肢關節、創傷、骨病骨腫瘤、微創等專業方面取得極大突破,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傷科以解除骨傷患者病痛爲己任,細化病種,內引外培,在傳承、發揚中醫骨傷科傳統優勢的同時,積極引進現代醫學先進技術,強調中西醫協調發展,齊頭並進,不斷創新、改進治療方法,優化治療流程,成功實現科室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量質齊升的發展目標。

中西合璧骨傷治療優勢互補

作爲山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不遺餘力傳承、創新中醫藥優勢和特色。董建文介紹說,中醫治療骨傷歷史源遠流長,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理法方藥一脈相承,既有系統的理論基礎、經典的專用方劑,又有獨特的治療方法。

“我們將中醫特色療法貫穿全部診療環節,堅持中西醫並重。”董建文說,在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傷科,既有三黃膏、四黃散、活血止痛散、加味陽和湯、五皮湯、四藤湯等自創中藥製劑在骨傷治療過程中起到消腫止痛、活血散瘀等功效,又有中藥貼敷、拔罐、艾灸、電針、小針刀療法、浮針、鍼灸、推拿手法、中藥內服等傳統方法,結合衝擊波、射頻消融、偏振光、紅外線、脈衝治療儀等現代治療設備,效果顯著,真正做到了中西醫結合治病痛。近年來,科室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優勢,對各類簡單及穩定骨折採用中醫手法復位,結合小夾板外固定,效果顯著;對創傷、脊柱、關節疾病予以中醫辨證施治,對收治的病人堅持使用口服、外敷中藥,同時配合傳統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等治療方法,受到患者一致好評。尤其是對於柯氏骨折(又稱爲橈骨遠端骨折),就是人們常說的“斷手腕”,科室全部臨牀醫生都能“手到擒來”,分分鐘實現手法復位,避免了患者的手術之苦。

此外,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骨折不癒合、骨髓炎及軟組織損傷等有獨到之處。運用中藥口服外用、鍼灸、手法復位及手術綜合治療脊柱脊髓損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臨牀效果顯著。

醫學技術日新月異,骨科更是一門發展迅速的學科。骨科手法與現代技術的結合,更加促進了骨科技術的發展。董建文介紹,作爲山東省重點專科、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分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單位、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單位、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老年骨與關節病預防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山東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單位、山東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山東省第一批臨牀路徑試點科室,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傷科在現代先進技術方面不甘人後,勇於爭先。

人才是醫療的核心競爭力,療效是醫療的評判金標準。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傷科以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引進高端人才補充新鮮“血液”的同時,派出精幹力量到國內外頂級醫療機構進修、培訓,加之科室定期舉辦業務培訓,使得科室整體業務水平突飛猛進,並逐漸形成各有專長、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局面——對於複雜骨折及不穩定骨折採用微創、小切口內固定治療,減少創傷、出血;開展脊柱微創外科技術,如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鏡下神經根鬆解、經皮內鏡下椎間融合內固定術、椎體成形等,有效減少創傷、縮短臥牀和住院時間;對骨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疾病形成了包括關節置換、關節翻修、微創股骨頭減壓、壞死骨摘除、帶血管蒂腓骨移植的微創治療、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等中西醫結合療效確切的整套治療方案,徹底解決患者關節病變;應用關節鏡技術微創治療骨性關節炎、半月板損傷、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內外側副韌帶損傷、關節內遊離體、肩袖損傷、肩峯下撞擊症等疾病。尤其針對老年骨病患者多、臨牀需求大的現狀,董建文帶領團隊不斷探索醫學禁區和高峯,成功治癒的患者中最年長者已是102歲高齡,讓患者和同行“歎爲觀止”。

心繫患者治病不僅“技術爲王”

“行善行德方能行醫,正心正氣方能正骨”,在董建文看來,技術並非只有手術,而患者滿意也不僅僅源於技術——技術不行,病人會失望;而態度不行,病人則會傷心。

從醫51年來,把病人當成親人,在董建文看來,不僅僅是一句話,而是落在實處、落在細節。他以身作則,要求每位醫護人員也要做到、做實、做到位——和病人溝通要深入淺出,尤其在解釋病情時更要講清、講透,讓病人能夠理解;服務態度要真誠熱情,尤其是外地、農村患者,更要考慮到他們的情緒和經濟雙重緊張,讓病人能夠安心;解決問題要拿出真本事,尤其要注重提高臨牀醫療技術,讓病人能夠放心。

在董建文的帶動下,每一位醫務工作者思想、行動空前一致——把病人當作自己的家人,全心全意對待患者;把科室發展當作自己的家事,團結認真做好分內工作。

點滴之中,每個人以自己專業的醫術、高尚的醫德踐行着“良相誠可貴,良醫價更高,德爲醫之首,術爲醫之基”誓言的同時,收穫了患者和主管部門的認可,並被評爲山東省衛生系統“兩好一滿意”示範集體。

精細發展學科建設行穩致遠

學科建設是衡量醫院內涵建設和醫療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醫院核心競爭力的依託。而臨牀醫學學科亞專業的劃分則是學科建設的關鍵,也是專業技術走向深入高層次發展的必經之路。

董建文介紹說,近年來,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傷科以學科建設爲抓手,以科研創新爲動力,使科室在醫療技術服務等各項工作中行穩致遠。

從2006年7月1日董建文主任“獨挑大樑”到如今專業不斷細化,並優勢凸顯。如今,骨科已設脊柱、關節、創傷、骨病及微創等5個專業組。各專業組定位明晰、分工具體、風格不同、優勢各異,能夠滿足不同病種、不同病情患者的健康需求。

科學研究是臨牀技能不斷提高重要且有效的途徑。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傷科注重科研工作,爲每位臨牀醫務工作者提供科研平臺和發展空間,截至2020年底,全科共發表國家級論文200餘篇、SCI論文10餘篇,著作30餘部,申報省級課題20餘項、國家級課題4項,其中一項國家級課題獲山東省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如今,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病房樓即將啓用,骨傷科也迎來更大發展的契機——根據社會發展、患者需求,專業劃分更細化,脊柱外科、創傷骨科、小兒骨科、關節與運動醫學骨科、足踝顯微外科、老年骨關節病等多個病區,爲更多不同年齡的患者“把脈”骨健康。

(文/圖本報記者賈玉華張一通訊員王軼君)

來源:濟南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