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電信與黨和國家的事業緊密相連,爲革命勝利作出了貢獻。

從第一次反“圍剿”到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紅軍在陝北勝利會師,紅色無線電通信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在第一次反“圍剿”之前,由於環境條件艱苦,紅軍的通信非常閉塞。除少量電話外,主要靠司號、旗語、煙火等進行聯絡,距離遠的,則只能派通信員騎馬甚至徒步傳遞。這種落後的通信方式,甚至無法滿足戰役指揮的基本需要。

1930年12月30日,紅軍在江西龍崗地區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戰鬥的全勝。在獲得了一批情報人員的同時,還繳獲了一部電臺,可惜電臺只剩下了收報部分,成了“半部電臺”。

紅軍的第一個半部電臺

後來,被譽爲“中央蘇區和我軍無線電通信事業的創建者”的王諍就是用這“半部電臺”抄收國民黨中央社的新聞電訊稿、收聽敵軍情報,幫助紅軍瞭解國民黨軍隊的動向。在隨後追擊國民黨軍隊時,紅軍又繳獲一部電臺,王諍和他的戰友就靠着這“一部半”電臺,於1931年1月6日成立中革軍委無線總隊,開創了人民軍隊的無線電通信事業。

1931年2月初,爲滿足紅軍部隊對通信技術人才的緊急需求,毛澤東、朱德親自簽發《調學生學無線電的命令》,在江西寧都小布村開辦無線電訓練班。訓練班用木塊、鐵片製作電鍵,用廢舊銅線製作電碼訓練器,在短短4個月時間裏就爲紅軍培養了第一批無線電通信技術人才。

紅軍無線電總隊舊址

到1932年底,紅一方面軍以上的指揮機關都有了電臺,到紅軍長征前,中央蘇區、紅一方面軍加上各蘇區的無線電臺數量,總共達到了36部。此後,無線電通信逐漸成爲紅軍作戰的主要指揮聯絡方式,爲革命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藉助無線電臺網絡,中共中央的各項決議、指示和情報可以及時傳到各革命根據地。

半部電臺創建了紅色電信的起源,在報紙的縫隙中練習抄寫情報,在最簡陋的房間裏破獲敵人的情報……從橫渡金沙江到建立新中國,從陸軍講武堂到西南聯大,從西柏坡到天安門廣場,在中國共產黨走過的100年間,黨領導下的通信戰士艱苦奮戰,書寫了一系列紅色通電信成就革命事業的精彩篇章。

雲南網記者 賀靜

文字素材及圖片由中國電信雲南公司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