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洲奮起直追押寶電動汽車,法國首個電池工廠選擇與中國合作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國。“美國和歐洲的電池供應鏈發展不足,尚需多年時間才能趕上中國等競爭對手。”

新能源汽車大潮已至,在傳統車道上蹣跚而行的法國決心破局。

據法國媒體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將在6月28日宣佈兩座電動汽車電池工廠建設的消息。兩座工廠將分別爲汽車製造商雷諾及其競爭對手、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和PSA集團合併而成的Stellantis提供電動汽車電池。其中,位於法國北部的一座電池工廠將由中國綠色科技公司遠景科技集團旗下動力電池公司遠景動力(EnvisionAESC)投資建造。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將於週一與馬克龍會面,屆時將宣佈確認投資和就業的細節。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遠景動力在法國的這項投資預計涉及金額20億歐元(約合154億元人民幣),將爲雷諾製造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包括雷諾5在內的車型。

目前各國政府都將電動汽車視爲減少碳排放的關鍵所在。上週,美國拜登政府表示計劃投入數十億美元建設電動車充電網絡系統,這也將鼓勵更多美國人購買電動汽車。

“電池行業已步入快速變化的階段。隨着電動汽車快速取代傳統汽車,電池企業面臨着巨大的增長機遇,這就要求對電池標準進行大量的前期投資。”標普全球評級信用分析師陳智豪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法國本土尚無汽車電池工廠

遠景動力投資的超級工廠將位於法國北部城市杜埃(Douai)。杜埃也是雷諾“電力城”(ElectriCity)的所在地——雷諾將三個工廠合併爲杜埃超級工廠,目標是到2025年每年生產40萬輛汽車。

法國媒體援引杜埃市所在的法國上法蘭西大區(Hauts-de-France)主席澤維爾·貝特朗(XavierBertrand)的話,證實了遠景動力對法國工廠的投資。貝特朗表示,這項投資初步將爲當地創造1000個就業崗位。另據美國媒體報道,到2030年,該工廠的總體規劃產能約43吉瓦時(GWh,1吉瓦=1百萬千瓦),其中一半將提供給法國本土汽車製造商。

去年11月,張雷曾應邀參加馬克龍與企業家的視頻會議,就法國綠色和數字產業發展引領經濟振興等話題進行討論。

馬克龍正在打造法國的電池超級工廠。到目前爲止,法國本土還沒有任何一座電動汽車電池工廠。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預測,到2023年,歐洲對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預計將達406GWh,供應預計爲335GWh,市場仍然存在短缺。而預計到2025年,供應缺口將進一步擴大至40%左右。

法國傳統車企正在經歷向新能源轉型的艱難過渡期。今年年初,雷諾發佈全球戰略,雷諾集團CEO盧卡·德·梅奧(LucadeMeo)表示:“我們將從一家科技賦能的汽車公司轉變爲一家汽車賦能的科技公司。雷諾希望在2025年前完成全新的電動車市場的佈局,此後目標是完全進入到移動領域的高端價值鏈。”

在2020年雷諾全球近300萬輛的銷售中,總共售出了11.6萬輛電動車,儘管佔整體銷量比重不到4%,但同比增幅仍然超過了100%。憑藉雷諾的純電動車型Zoe,雷諾佔據了法國電動車的主要市場,此外混合動力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E-Tech在歐洲市場銷量也大幅增長。

在雷諾的全新計劃中,公司將創造一個重新平衡和實現更高利潤率的汽車產品線。具體而言,到2025年將推出24款產品,其中包括至少10款純電動車,並佔有歐洲混合動力汽車市場至少35%的份額。

雷諾選擇遠景動力作爲電池供應商也有歷史淵源。2018年,雷諾的合作伙伴日產汽車將其AESC電池業務的控股權出售給遠景科技集團,並保留20%的股份。

在汽車電池領域,儘管政界人士對中國的投資表示歡迎,但法國也正試圖推動自己的“國家冠軍”。

大型車企Stellantis和道達爾能源(Total Energies)旗下的電池科技公司帥福得(Saft)支持的合資企業汽車電池公司(ACC),則將在法國北部負責另一座電池工廠的建設。

中國企業擴大全球部署

不只是法國,遠景動力還將在全球擴大電池供應。

上個月日本媒體爆出消息,日產汽車將與遠景動力合作,計劃在日本和英國建造兩座新的電池工廠,並於2024年開始量產,目標是每年爲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7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電池,目前該消息還未得到官方證實。

近年來,法國正在大力吸引外商投資。根據法國商務投資署近期發佈的《2020外商對法投資年報》,法國是歐盟第一大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國。在新冠疫情導致全球投資放緩的背景下,這一趨勢仍得以保持。

中國對法國的投資同樣保持活躍態勢。2020年,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爲法國的第一大亞洲投資來源國,爲法國新增或保留近1700個就業崗位,較2019年增長近25%。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已控股超過900家法國企業,在法國本地僱用超過5萬名員工。

安永發布的《2021法國吸引力晴雨表》也顯示,法國在2020年仍爲外商投資最具吸引力的歐洲國家,以超過3萬個新增就業崗位成爲外商投資促進就業排名第一位的歐洲國家。同時法國也是歐洲國家中工業領域投資最具吸引力排名第一位的國家,58%的外商企業家認爲,法國將成爲未來綠色轉型領域的國際領頭羊。

德國正日益成爲電動汽車的中心,而中國依然是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目前有六家超級工廠正計劃在德國建立:中國的蜂巢能源將在薩爾州投資約20億歐元(近160億人民幣),並新增2000個工作崗位;另一家中國電池製造商、市場領導者寧德時代目前也在圖林根州首府Erfurt建立了一家類似規模的工廠;特斯拉未來則將在格林海德(Grünheide)的超級工廠中生產電池;瑞典電池製造商諾斯沃爾特(Northvolt)和大衆也在薩爾茨吉特建立了自己的電池工廠。

歐美電池供應鏈落後中國

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各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動也令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受益。

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全球評級最新預計,到2025年,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輕型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需求有望在2020年的基礎上增長8倍。2020年的動力電池需求約爲139GWh。

標普全球評級稱,雖然歐洲和美國正在積極建設電池產能,但電池仍可能供不應求。

監管要求和政府補貼已經推動歐洲成爲2020年增長最快的電動汽車市場。

而在美國,拜登政府提出的稅收優惠和新基建(如充電樁)措施,有望使電動汽車佔新車銷量的比重在2025年提升至10%左右。諮詢公司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美國將需要超過100億美元(約合645億元人民幣)資金部署該國電動汽車所需的1300萬個充電樁。

“美國和歐洲的電池供應鏈發展不足,尚需多年時間才能趕上中國等競爭對手。”陳智豪表示,“我們認爲,更多的全球汽車廠商將利用中國強大的電池供應鏈,包括利用位於中國現有的電動汽車工廠來生產出口車輛。”

美國電動汽車及能源公司的特斯拉自2020年起就在出口其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3電動車;寶馬計劃向39個國家出口其瀋陽工廠生產的電動車型SUViX3;此外,全球汽車廠商也在利用各自與韓國和日本電池供應商的合作伙伴關係,來確保本國汽車的電池供應。

業內普遍預計,當鋰電池組的價格降至每千瓦時100美元(約合645元人民幣)時,纔會迎來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的拐點。

標普全球評級預計,這一拐點最早有望在2024年到來,隨後規模效應開始發揮作用。銷量增長、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的良性循環,將爲汽車生產商及其供應商帶來提振。與此同時,標普全球評級認爲,儘管這些企業的增長機遇巨大,但他們仍然需應對日新月異的技術、龐大的支出,以及貿易風險和環保因素帶來的壓力。未來五到十年,汽車電池領域的競爭態勢也將進入動態博弈。

此外,企業還需管控日益加劇的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考慮到電池材料的有毒有害成分和即將成型的巨大產業規模,這很快就會成爲一個重要的環境問題,大型企業和電池供應商承擔環保責任的壓力與日俱增。”標普全球評級信用分析師MinjibKim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