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反詐手冊丨虛擬貨幣投資詐騙再現!直播講課帶人,平臺充值收割

隨着區塊鏈、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財富效應被媒體持續炒熱,不少抱着財富自由夢想的投資者,在沒有做任何調查瞭解的情況下瘋狂湧入虛擬貨幣投資圈。然而一些不法分子趁機精心設計了虛擬貨幣投資騙局,掉入虛擬幣騙局的案例近期明顯增多。

7月3日,山東省德州市的L女士報警稱:6月初,其下載“BNY MELLON”軟件進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交易,多次賬戶充值,前兩次還能小額提現,接下來她充值繼續炒幣,大額積累後發現不能提現,客服以充值人員與其身份不符爲由,恐嚇其涉嫌洗錢,需繼續充錢解凍。L女士向對方賬戶多次充值,被電信詐騙379000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L女士案例爲典型虛構炒幣詐騙,詐騙分子利用虛假交易平臺,虛構炒幣交易,通過恐嚇、誘導等方式讓受害人將資金轉入指定賬戶詐騙。

而詐騙的由頭皆是站在風口,神祕又有鉅富光環的虛擬貨幣。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統計的數據顯示, 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美國消費者因加密貨幣騙局損失了近8200萬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0倍。

另據統計,截至去年12月底,全球範圍因加密貨幣詐騙遭受的損失近40億美元,詐騙手段包括“空氣幣”詐騙、社交媒體詐騙、加密劫持、非法應用程序等。今年以來,也有不少知名企業被勒索軟件攻擊並索要比特幣等加密貨幣。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最迫切需要了解的是,虛擬貨幣交易是如何成爲“殺豬盤”的?

“百試不爽”的提現陷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近期大額、多發的虛擬幣詐騙案例,佔比最多的行騙方式即通過小額交易獲取用戶對平臺的信任,但大額交易卻無法提現。因爲虛擬貨幣交易本身不受法律保護,且虛擬幣平臺琳琅滿目,在所謂高利潤的“噓頭”下,哪怕是投資老手對披着虛擬幣外衣的詐騙平臺也難以分辨。

今年4月,江蘇警方破獲一起虛擬幣詐騙案,抓獲58人涉案1000萬,投資人鮑某就是受害人之一。

鮑某從2017年起開始接觸虛擬幣投資,幾年間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炒幣經驗,手上持有虛擬幣價值早已漲到了入手時的十幾倍。

2020年5月初,鮑某接到一個自稱虛擬幣投資網站客服的電話,邀請他加入一個數字貨幣微信交流羣。鮑某沒多想就同意了。

這個羣裏每天都會發送鏈接,邀請羣友觀看專業投資老師的語音直播課,不僅傳授投資技巧,還會現場直播“喊單”——爲羣友預判虛擬幣短線走勢。鮑某對照着國際大盤觀望了幾天,感覺老師的預測比較準,便在客服的指導下,下載了其推薦的投資平臺,轉入價值50餘萬元的虛擬幣,成了能夠享受一對一諮詢服務的VIP客戶。

考慮到投入虛擬幣的價值高,鮑某還試着操作提幣,發現能正常提幣和充值,於是就跟着一個帶單老師助理開始投資。

經過一段時間投資盈利、追加資金等操作,鮑某賬戶裏的金額越來越多,這時對方向他推薦小幣種投資,稱小幣種槓桿高,獲利是普通虛擬幣的幾倍。鮑某欣然同意,然而購入後,鮑某的所有交易卻在一夜之間莫名被平倉,賬戶裏的錢只剩一個零頭。莫名其妙的鮑某聯繫帶單老師和客服,對方聲稱平臺後臺遭遇黑客攻擊,讓他等消息,這一等就是半年多。

2021年春節後,鮑某再也聯繫不上對方。直到這時,這個投資老手還是想不通,自己怎麼就會虧光了所有的錢。左思右想後,趕忙前往蘇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黃埭派出所報警求助。

通過進一步調查,警方初步查明這個平臺背後是一個以虛擬幣合約交易平臺爲媒介實施詐騙的犯罪團伙,包裝着正規公司的外殼,隱藏在位於四川成都的一個高檔寫字樓裏。該團伙日常以公司化模式運營,分爲老闆、總監、經理、業務員等層級。

老闆呂某,深諳各類營銷手段和銷售套路,主要負責平臺操作、公司的包裝和話術的編排。老闆楊某負責管理,總監吳某、王某,經理易某、周某、何某等人負責指導業務員僞裝成平臺客服或帶單老師助理通過打電話、添加微信等方式與聯繫被騙人,拉人進入平臺。等受騙人進入平臺後,老闆、總監、經理就僞裝帶單老師,指導受騙人進行“投資”。

警方調查發現,這個平臺其實並未與虛擬幣大盤發生交易,也就是說虛擬幣一直都在後臺賬戶裏。受騙人看似通過平臺在交易,看到的都是平臺顯示的數據而已。

如果虧損了,錢就名正言順進入騙子口袋;如果盈利了,想要提現就十分困難,因爲這是從詐騙團伙的口袋裏掏錢,他們會以各種理由拖延提現時間或者提高提現門檻,不會輕易讓受騙人拿到錢。

警惕“權威”洗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了投資老手,交易新手更易被騙,而捏造所謂的“權威”和以往成功案例,就是不法分子突破投資人心理防線的利器。

投資人於某告訴記者,炒幣的操作方式和炒股和期貨類似,而一些平臺詐騙藉助目前網絡直播的熱潮,通過向投資人宣傳免費直播講課,並在節目中由操盤手分析買入賣出的點位,博取投資人的信任,並進入平臺的投資羣。

“在微信羣中,不時有’投資人’發出之前按照點位買入最終賺錢的截圖,以及大量的大額紅包。而在這種氛圍下,這麼瘋狂的盈利,沒有太多人能抵擋,我也開始動心了。“於某稱。

於某也開始逐步掉入平臺的陷阱,最開始平臺聲稱直播完全免費,直播過後,會選拔操作盈利成績高的學生,進行各個老師的戰隊,而且不限制操作平臺,不用擔心錢充值到他們指定的平臺。但隨着投資人逐漸放鬆警惕,詐騙平臺逐步升級手段:一是免費直播到收費班,引導投資人到更高級的精英老師班,引誘投資人不斷加大投資。比如對不同級別的操盤手或專家進行分級,聲稱交納200萬一年的學費,將成爲機構客戶,直接得到任何老師的終極指點。而進入不同“戰績”的老師指導投資班的條件也不同,有的要求投資額2萬元,有的7萬左右,還有更高級的20-30萬。 

二是充錢或充幣到假平臺,一旦充值,錢就進入到騙子私人腰包,因爲平臺是假的,根本沒有真實交易,所以也無法提幣提現。

而當於某最終發現被騙後,其在各個平臺投資總額已達90餘萬,最終追回30餘萬。

打擊虛擬貨幣詐騙存在現實難度

事實上,我國監管部門早已意識到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帶來的風險,及時預警,多次出臺舉措予以整治。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就聯合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2017年央行等七部門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並開展專項整治。隨後,我國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和ICO交易平臺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人民幣交易的比特幣全球佔比一度降至不足1%。 

今年以來,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有所反彈。我國監管部門也迅速反應,從5月18日開始:密集釋放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5月21日,國務院金融委要求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爲,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金融委首次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爲。內蒙古、青海、四川等省份也都下達文件清理虛擬幣挖礦。

但重拳之下,仍有不少投資人熱衷於投資虛擬貨幣,並因此掉入騙局,造成不菲經濟損失。 

京師濟南律所張洪強律師指出,首先需要明晰,在我國境內不允許虛擬貨幣的場內、場外發行,目前在國內發行、場外發行數字貨幣都是違法的。

第二,利用虛擬貨幣非法集資、詐騙、傳銷的案件屬於新型網絡犯罪,存在取證難、定性難的問題,即使被立案調查,最終不一定會被判刑,有可能因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被撤案。虛擬貨幣涉非法集資、詐騙、傳銷案件,多以各種合法形式掩蓋,表現形式多樣,真實項目與虛假承諾、正常交易與違規操作交織混合,行爲人往往在代幣交易的基礎上附加設計了各種交易條件、交易規則,使得案件事實錯綜複雜,具有很強隱蔽性,迷惑性,對該類案件的打擊取證、司法認定存在諸多問題。

此外,目前,針對數字貨幣,我國並沒有出臺專門的法律或行政法規,“九四公告”與《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等既不屬於行政法規,也不是法律,其僅是各主管部門聯合發佈的規範性文件,具有規範效力,但並不是真正的法律文本。

再加上虛擬貨幣非法集資、詐騙、傳銷案件涉案人數衆多、民刑法律關係交織、涉案財產來源去向多元化,在加上涉案人員一般具有一定的反偵察能力,電子證據容易被刪除、修改,導致衆多電子證據、書證、財務數據存在被銷燬、刪改、隱匿、僞造的可能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中獲悉,投資者必須警惕,藉助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詐騙之實的違法犯罪行爲正在快速攀升,且此類案件偵查、維權都存在難度。

要想從根源上杜絕被詐騙風險,一方面不要投自己不熟悉、看不懂的領域,否則就是給騙子機會;另一方面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因爲貪心而受騙。

(作者:侯瀟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