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地產公司注意了,接下來的集中供地市場將有這些新變化

記者|黃昱

6月底結束的武漢土拍,爲今年22個試點城市首批集中供地畫下句點。在這場收官之戰中,深耕武漢多年的華潤置地未有斬獲。

這家央企地產商華中大區的投拓人員張風告訴界面新聞,公司在武漢首批集中供地中只參拍了核心區域的重點地塊,不少開發商表現過於激進,風險太高了。“但市場熱度不可能一直這麼激烈,公司還是選擇在後續土拍中把握機會。”

與其他一些設定各種限制條件的熱點城市相比,武漢這次集中供地稍顯放縱,沒有限價、熔斷、競配建,更沒有限房價、搖號,給足溢價空間。

最終地塊成交分化明顯,既有溢價率最高達109.7%的情況,也有多宗地塊底價成交。

從長春開端,歷時兩個多月,22城首批集中供地落下帷幕,總計成交住宅用地878宗地,土地出讓金總額達到1.07萬億元,其中杭州以1178億元總成交金額居於首位,北京、南京、廣州、武漢、上海、重慶等城市成交總金額均超500億元。

回溯集中供地政策的初衷,是希望通過集中公開出讓提高市場信息透明度,保障充足土地供應,緩和熱點市場的焦慮和緊張氛圍,降低土地市場熱度,最終達到穩定房地產市場的目的。

從首次集中供地的結果來看,依然有不少熱點地塊溢價率和成交價格刷新記錄,那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全國性房企及本地國企也依舊兇猛。

考慮地方政府集中供地政策或存在調整可能,以及房企資金日益趨緊等情況,不少業內人士認爲,今年第二、三批集中供地市場將有所降溫,土地溢價率也將有所下行。

已切實執行起來的集中供地政策無疑會給房地產行業帶來深刻影響,各城市也進入消化和總結階段。深度參與的開發商們也有自己的思量,無論是佈局選擇、拿地方式、今後的規模增長和利潤來源,都不可同日而語了。

利潤空間壓縮

首次集中供地之前,市場預期會增加房企資金端的壓力,單一地塊的競爭激烈程度將有所降低,從而降低溢價率。但房企實際參拍熱情很高,不少熱點城市地塊依然刷新樓面價紀錄或達到高溢價水平。

招商蛇口在重慶拿下的一宗地塊溢價率達130%,總成交金額約32.5億元;建發以45%的溢價率拿下廣州南沙區一地塊,樓面價約爲2.36萬元/平方米,刷新南沙樓面價紀錄;德信以樓面價13671.54元/平米拿下武漢東西湖區一地塊,刷新東西湖樓面價。

申萬宏源研報指出,剔除工業類用地後,20個城市(上海和武漢除外)的平均溢價率爲15.3%,較2020年增加2個百分點,另外考慮到大多數城市的實際配建比例高達8.8%,實際溢價率可能更高。對應的流拍率減少1.8個百分點至3%,21個城市中12城實現零流拍成交。

雖然試點城市地價普漲,但不同區域的城市熱度分化很明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