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交大特聘教授談AI教育下沉中小學:重思維輕編程淺AI

AI教育如何下沉到中小學?7月8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全球AI產業人才高峯論壇上,上海交大特聘教授俞勇表示,一定是重思維、輕編程、淺AI,讓學生用計算思維的方式去分析,用創造性的思維去想象解決方案,最終用設計思維去產生產品和作品。 從全球AI人才培養和競爭現狀來看,俞勇表示,中國AI人才培養並不落後,按照國家劃分,AI高層次人才美國排名第一,中國第二。北京、長三角、港澳臺佔據了絕大多數的AI高層次人才。不過從兩國的差距來看,美國AI高層次人才是中國的6.36倍。“我們還是應該吸引和培養AI人才,快速建設一支高水平的AI人才隊伍。”俞勇表示,同時,AI技術在區域發展過程中要平衡。

從AI人才評價體系來看,俞勇表示,分爲三個層次的能力模塊:AI基礎能力、AI+X能力、X+AI能力。AI基礎能力需要思維、實踐和理論,這是從事AI行業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AI+X能力代表了以AI專業爲主的跨專業和跨行業能力。X+AI能力代表以職業、職位能力爲主,有AI領域的知識加持。

那麼,什麼時候去培養AI人才的效果更好?早期的介入是否會更好?俞勇表示,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看到很多國家,從以色列、日本、美國、英國、歐盟、新加坡,按照時間的週期,他們分別把編程納入中小學的課堂,納入中小學的必修課,甚至納入中小學的考試科目。”

2017年,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於樂的編程教學軟件、遊戲的開發和推廣。

AI教育下沉到中小學,是不是把大學的課搬到中學小學去做呢? 俞勇表示,肯定不是的。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去培養呢?他表示,一定是重思維、輕編程、淺AI。讓學生用計算思維的方式去分析,用創造性的思維去想象解決方案,最終用設計思維去產生產品和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