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廠的非正式員工

原創 小晝 極晝工作室 文 | 魏榮歡

編輯 | 毛翊君

以下是三位外包員工的講述:

王月,27歲

就職於某頭部互聯網企業的外包公司

“沒有KPI,正式員工需要什麼,我就去幫他做。”

HR找到我的時候,我還不知道什麼是“外包”,她介紹說是外派到大廠,“除了不跟大廠籤合同,其他沒啥太大區別”。

我對大廠是有點崇敬的,那裏福利待遇好,要求也高,能進去工作的肯定是自身條件非常優秀的。我想,如果去做外包,就能有機會認識行業裏厲害的人,學習到一些外面學不到的東西。這樣的經歷應該也會給我的簡歷鍍一層金。

面試前,我在知乎微博上搜索關於外包的信息,幾乎都是負面評論——有人說外包做的工作很邊緣化,不會接觸到核心內容,其實學不到什麼;還有人說轉正幾乎無望。評論非常多,我一條一條都看了。

我懷着僥倖心理,覺得這些不一定會在我身上發生,還是去了面試。我之前在教育公司做過市場營銷,公司很小,只有幾間辦公室,頂多一層樓。到了大廠,我看見整棟大樓都是一家公司的,想要進去必須刷卡,不然就要作爲訪客進行預約,再由當時預約的正式員工領入。

等待HR來接的時候,看着身邊來來往往的員工,我有一種進入了一個高學歷辦公環境的感覺,不由地想,如果當時考上好一點的本科學校,是不是也可能有機會直接進入到大廠。

合同是在外包公司籤的,也有一整棟樓,據說業務遍佈全國甚至海外,員工有7萬多人,主要是爲大廠提供外包服務。不過,我總共就去過外包公司兩回,一次是入職,一次是離職。平時工作在大廠的辦公樓裏,這種形式被稱爲勞務派遣。

入職後,我也有了工卡,可以進出各個部門,能夠享受免費班車和食堂。只是有一點不同:我們外包員工和外包實習生工牌上的背景和吊繩是綠色的,而正式員工和正式實習生都是藍色的。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我在大廠辦公的興奮,直到看到第一個月的工資條。明明被告知基本工資漲了兩千元,但公積金繳納還不到之前的一半。後來,我發現工資條上的基本工資顯示只有3000多元,上漲的部分在其餘的5000元裏,這些都加在了“績效”那一欄。

我以爲出錯了,跑去問駐場,也就是外包公司在這邊的總負責人。她表情平平地說,工資單上繳納的沒問題,是外包公司的正常制度。我想起面試時曾問過HR社保的問題,對方回答“正常繳納”,我便沒再問下去。

沒想到“正常”是這麼一回事。

除了社保,我原本沒太當回事的問題挨個來了。我們是市場營銷部門,客戶是最重要的,但我們從沒參加過任何具體項目的會議,也沒有接觸到任何客戶。

遇上大廠發福利,是最尷尬的。剛入職的那個端午節發禮盒,工作羣裏喊大家去領。我也跟着大夥去了,回到座位看到駐場在外包公司的羣裏說,“這個禮品咱們外包是沒有的,大家不要拿錯了”。我悄悄把禮盒放了回去,好在沒啥人看見。

大部分外包員工像我一樣,待個一年半載就會走,有少數待了三四年的,多半是在等一個轉成正式員工的機會。我印象最深的是隔壁組一個姑娘,平時在工作羣內更新內容,看起來挺受重用,好像也經常加班。忽然一連好幾天沒見到她說話,問駐場才知道她離職了,因爲小組合並,當初有機會轉正的空缺被補滿了。駐場跟我說,“這要天時地利人和”。

我沒有KPI,正式員工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去幫他們做,比如處理一些簡單的數據,撰寫週報等,幹得比我之前的工作都簡單。我漸漸有些迷茫,不知道我做這份工作到底是爲了什麼,有些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 資料圖。圖源東方IC

這種感覺在半年之後越發強烈,有時候幾個外包員工一起喫飯,我會提到自己想換一個環境,發現其他人也有在考慮。

找工作面試,HR們非常清楚外包崗位,從不會問我負責的工作內容,而會直接問爲什麼要離職?是覺得被正式員工歧視了嗎?我想起一年前在知乎上看到的回答,“你不要以爲你在外包做了一兩年出來你的簡歷會怎麼樣,沒有用,因爲真正懂的人都知道外包做的不是核心的。”

一切都應驗似的,和網上說的一樣。

即便如此,外邊的人還是想往裏進。我做外包的時候,好幾個朋友都來問我,自己要不要也找這樣的工作。我說不,建議不要去。但就像當初的我,這些話並不能阻擋他們。有個朋友剛去了三個月就撐不住了,週末總在加班,帶他的正式員工把活兒都甩給她,一旦出現問題,就由她來背鍋。

最近,另外一個朋友也去了一家大廠的外包公司,大廠有啥消息她都會在朋友圈轉一下。前兩天,她專門發了一條帶定位的朋友圈,“終於取消大小周了”。

我覺得有點好笑,因爲正式員工的福利和她沒有關係,但這種心理我特別理解。就像跟別人初次見面,我會介紹自己在大廠工作,但不會再往下說了。別人會投來讚賞的目光,就像我崇拜大廠的正式員工一樣。真是既好笑又可悲,是不是?

張鳴,25歲

就職於top級通信技術公司的外包公司

“外包給的工資還不錯。”

畢業的時候,只要聽到是外包公司,我都不會投簡歷的。但是在小公司待了一年,感覺領導總是說得很好,沒有兌現的事太多,還不如實打實拿到手的好——外包給的工資還不錯。

我大學畢業後在老家重慶找工作,投了上百份簡歷。對方會說我們這個學校不符合他們的招聘要求,雖然那些公司的工資開得也很低。

後來進了家小公司,老闆說只要考了專業證書就會漲工資。我幾個月就把證拿下了,但漲薪的事兒一直沒兌現。

疫情期間,公司業務受影響,按重慶市最低工資標準給我們發工資,就一千多元。我想着在這也沒什麼發展,就又開始投簡歷。

那時候深圳一家外包公司HR看到我在招聘網站的簡歷,找我聊。這次我沒拒絕,很快就被安排跟其項目組的人員進行了面試。這個崗位是研發方向的,相當於在一個產品發佈後,不停維護和修復漏洞,迭代升級。給我的工資是1萬多,確實也還行,比在重慶強多了。 ● 城市裏的辦公樓。圖源東方IC

其實大部分外包乾得都是測試崗,就是用軟件測試產品的功能,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報給研發部門去解決。這對專業技能要求沒那麼高,除了組長是正式員工,其他人都是外包。但也正因爲這樣,團隊氣氛比我們研發崗相對好一些。

我們部門30多個人有七八個外包,他們正式工都是一起喫飯,我和旁邊的外包員工一起。我們跟他們交流比較少,也不知道交流啥。

我們和正式工最大的差別是在權限方面。首先是工卡。我們的工卡是一張打印的紙,上面印有頭像、姓名和辦公地點,旁邊寫着“辦公區臨時通行證”。卡的有效期只有一年,每年要換新。這種臨時工卡不能使用打印機,如果必須要打印東西,需要拜託正式員工幫忙。

辦公軟件的權限也不同,外包人員手機端是不能查看辦公軟件裏發的圖片,只有在電腦端可以。網頁的權限更少,除了CSDN論壇在內的幾個IT技術交流平臺可以打開查資料,其他的網頁都打不開,尤其是微博、博客這種更需要登錄賬號的,點進去都顯示“無法訪問”。

我一開始還以爲網絡有問題,問了其他外包員工才知道,是我們沒有權限,只有正式員工有。

想要獲得權限可以向主管申請,也就是帶自己的正式員工,但僅限於涉及項目的資料和服務器,其他網頁權限是不可以的。

項目對接會議我們是不能參加的,對項目的瞭解都來自於正式員工分配給自己的任務。而這些任務往往都非常細碎,有時候根本不能明白爲什麼要做這個。但有時候不瞭解前因後果,解決起來無法下手。

我實在覺得迷茫了,會去問正式員工,把這些搞清楚。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會請教他們,不過有時候會遇上對方不回覆就尷尬了。有次,對方就是幾個小時之後纔回我的。

像我們這樣的外包崗真的沒有歸屬感。只要你按時上班,沒有違規就行。崗位的事情就這麼多,沒有技能培訓,更不會有職業生涯方面的規劃。

想要漲工資必須連續四個季度被評爲B+,入職半年的新人是不能參加評選的。上個季度,我們組只有兩個是B+。

每個月覈算工時的時候,羣裏會發一份表格,裏面是2萬名深圳和東莞片區的外包員工名單。我注意到,基本上每個月要走300多人,離職率並不高。

項天,34歲

就職於top10地產集團的外包公司

“我要麼在等渺茫的轉正機會,要麼徹底轉行。”

在2019年被公司優化後,我進入了一個外包團隊,項目期只有兩個月,想過渡一下。

這是一個二次外包項目,就是說我們是微軟公司的外包人員,但我們乾的活是另一家公司承包給微軟的業務。團隊裏會有一名微軟的項目經理負責我們的項目溝通。

兩個月到期,隨着項目結項,團隊也會解散,用微軟內部比較體面的一個詞來說,叫“釋放”。

每當釋放期臨近,我們都會有些不安,除非項目經理介紹另一個新項目,接下來幾個月就有着落了。

我在微軟一共跟過三個項目,最長的不超過4個月。同事也換了三波,每個項目的人都不一樣。我每次加入的時候都是項目中後期,因爲那個崗位的外包人員走了,需要頂替空位。很多同事還來不及熟悉,就已經四散到不同項目組去了。

換項目的同時還要換公司,因爲每個項目是不同的外包公司負責。我就這樣流轉在各個項目組,僱主也在不同的外包公司間變換着。 ● 資料圖。圖源東方IC

疫情期間,我只能在家待着,幫項目經理零零散散做一些小活。沒有安全感,到處漂泊,是我對外包最大的感受。

從去年開始,微軟減少了在外包服務上的力度,陸續釋放了一些項目團隊。也有一些夥伴因此換了工作,有的回了老家。正趕上一個大型地產集團想要創建團隊做研發,這是全國前十的地產公司,實力雄厚,一些業務直接跟外包公司合作,以前熟悉的項目經理問我想不想去那邊,“給你加點工資”。我當然很樂意。

新的項目組裏,有一半是正式員工,而他們也曾是外包人員,剛被吸納轉成正式員工。

業務分兩部分,他們負責的是項目比較核心的內容,領導視察工作時,主要就看他們那部分展示。我負責的這一塊比較偏向用戶使用,要對每一個用戶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再做相應的系統完善。

雖然組長之前跟我們一樣,也是在外包崗,私底下會一起喫飯聊天。可一旦我這邊出現難以解釋的問題,組長的態度就會比較強硬,要求我必須解釋清楚。

對我來說,在這裏等着轉正,要比重新找一家正式工難得多。因爲大公司把本科學歷作爲硬性指標,直接把我這專科生死死卡在門外。我花5000元報考了外地一所函授本科院校,每週在線上上課,明年就能拿到學位證了。

去年,我曾試過把簡歷掛到各個招聘網站上,可惜沒什麼合適的企業來找我。對我來說,似乎沒剩下多少選擇,要麼在這裏等一個渺茫的轉正機會,要麼徹底轉行。

(文中人物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