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發佈“數字夥伴計劃”,適老化改造進入快車道

記者 黃景源 楊舒鴻吉

用現金交醫保被拒絕,因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打開“安全碼”被拒絕進入公共場所……

這些情況不僅發生在老年羣體當中,還發生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城市與農村地區之間甚至是行業企業之間。這種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下的產物,被稱作數字鴻溝。

2021年7月10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辦AI賦能彌合數字鴻溝論壇,多位數字研究專家、行業協會代表和企業代表,聚焦“AI如何助力特殊羣體擁抱數字生活”“AI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消除農村信息貧困”等話題,探討如何擴大數字化發展的受益面,讓更多人融入智能應用時代。

論壇上,上海發佈“數字夥伴計劃”,啓動編撰“彌合數字鴻溝”發展報告。

作爲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上海主動對標國家要求,提出在城市數字化轉型中着力解決“數字鴻溝”問題,倡導各類公共服務“數字無障礙”,創造無處不在、優質普惠的數字生活新圖景。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民政局聯合社會組織、企業、市民志願者共同發起的“數字夥伴計劃”,已在大會開幕式上正式發佈,該計劃包括隨行夥伴、智能夥伴、互助夥伴三部分。

其中,隨行夥伴,要求軟件開發者關注特殊羣體需求,讓應用軟件更適用;智能夥伴倡導設備廠商研發更多適老化產品,讓智能設備更智慧;互助夥伴凝聚各界力量投入爲老志願服務,讓人人都能參與。

論壇現場舉行了數字夥伴計劃“上海市數字爲老培訓基地”授牌儀式,爲首批積極響應、參與“數字夥伴計劃”各項行動的單位代表授牌。

此外,“匯聚數字夥伴,彌合數字鴻溝”發展報告也在本次論壇上正式啓動編撰,即將深入分析數字鴻溝的特徵、影響成因,研究彌合數字鴻溝的國際國內先進經驗,推動形成彌合數字鴻溝的“上海方案”。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表示,不讓一個老年人被遺忘在數字時代之外。“我相信,這是上海面向數字智能時代建設人民城市的重要承諾,也是打造上海城市軟實力、展現國際數字之都魅力的重要內涵。”

界面新聞獲悉,今年,在城市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上海市經信委面向不同信息化程度的老人,開展多樣化的數字助老工作。

針對會使用手機的老人羣體,開展網站和APP改造,要求軟件開發者關注特殊羣體需求,讓應用軟件更適用。目前,首批66家政府單位、23家互聯網企業列入適老化和信息無障礙改造名單。

針對不會使用手機同時學習能力不足的老人羣體,市經信委倡導設備廠商研發更多適老化產品,讓智能設備更智慧,一鍵救援、一鍵打車、智能電視等一批智能化設備已陸續投入市場。

“數字鴻溝”如何彌合?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發言時表示,數字鴻溝分成三個層次,一是得不到,包括買不起電腦、沒有通網、沒有基礎設施等;二是不會用, 比如老年人、殘障人士等數字素養不高的人羣;三是不想用,部分人羣因年齡、地域、文化背景不同,存在多元的使用習慣。

鄭磊分析,針對“得不到”的人羣,需要介入降低價格,讓他們儘可能獲得;針對“不會用”人羣,需要藉助友好型環境,如養老助老專區、軟件推出“老年版”等。

彌合數字鴻溝,鄭磊認爲,首先要防止鴻溝再擴大,不能在數字時代讓鴻溝更加劇、固化;其次要儘可能彌合原來存在的鴻溝;最後要進一步促進參與和平等,這是最高級的數字包容。

“在人工智能時代,數字包容又帶來新的威脅。”鄭磊以被困在算法裏的快遞員爲例提醒大家:技術的目標不是計算人從而更精準地剝削人,而是要賦能於人,讓人成爲自己,促進全面發展。

爲此,他建議,數字化轉型時代,不能只側重於技術工程的改建,而要推動建設更具包容性的政策,比如法律、規章對權益、尊嚴、隱私的保護。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60歲以上人口超過2.6億。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2050年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將首次超過兒童,佔全部人口的22%。2020年11月,國務院就發佈相關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

面對數字鴻溝問題,一些企業也在探索數字鴻溝解決方案。

作爲首批工信部指定的適老化改造APP方,支付寶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支付寶開展了“藍馬甲”行動,通過走進社區,幫助年長者解決調用健康碼、掃碼乘車、打車問路等問題,目前服務範圍覆蓋超過10萬人。

螞蟻集團數字金融部總監、藍馬甲項目發起人陳立表示,針對65歲以上的用戶,支付寶推出了暖洋洋專線,開放一鍵呼入快速通道,幫助他們在智能手機上應對隨時遇到的問題。“我和客服進行了很多探討,通常一個年輕人打給支付寶瞭解一些問題,平均時長只有7分鐘,但是老人打來電話通常30分鐘以上,最長一個服務週期到兩個半小時,150分鐘。”

作爲“藍馬甲”計劃的發起人,陳立現場呼籲,希望全社會都是藍馬甲,大家回家面對父輩祖輩時可以放慢節奏,好好地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

行業間的數字鴻溝強化了競爭中處於優勢企業的地位,而一些傳統企業或技術更新較慢的企業卻在數字經濟時代中逐漸弱勢。

如何彌合企業間的數字鴻溝?

聯合國工發組織投資與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上海)主任趙曉蕾認爲,實現上述目標,要走出三個誤區。

一是數字化轉型,不是投入成本和產出回報的簡單公式化過程,需要駕馭不確定性,激發人的內在驅動力。二是調整認知目標誤區,不僅僅要關注經濟和成本回報,還要結合社會及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糾正人才認知誤區,積累數字化人才儲備,才能從根本上通過社會辦學、職教聯合,包括髮揮老年人、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培育複合型全社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