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原標題:徽商銀行陷股權糾紛A股IPO六年無果 中靜與杉杉互懟持股19.77億急於脫手 

昔日盟友如今公開發難“互撕”,徽商銀行(港股03698)(3698.HK)長期存在的股權糾紛似乎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

本月初,中靜系旗下重要投資平臺中靜新華公告稱,公司有意向東建國際(港股00329)(0329.HK)出售不超過19.7億股徽商銀行股份。就此份公告發布後不久,與中靜系一直存在未決股權訴訟的杉杉系通過杉杉控股在官網發佈聲明,直指“中靜方面策劃系列不實舉報與不實報道,企圖影響法院審理、影響銀行授信、擾亂證券市場。”

中靜方面也不甘示弱,反懟杉杉在搶先對中靜發起訴訟的同時,又率先通過公衆媒體散佈不實或誤導性信息,意圖對正處於公司債券回購期間的中靜進行全面的施壓和逼迫。

至此,十多年前合作通過共同持股的中靜四海入股徽商銀行的中靜系和杉杉系,對於徽商銀行的股權糾紛再度升級。受股東糾紛困擾多年的徽商銀行,在2015年首次宣佈回A後,期間人事變動頻繁,兩度撤回A股IPO申請。內外部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徽商銀行A股IPO六年依舊未能有實質突破。

而去年,徽商銀行接手原包商銀行四家分行相關業務拓展異地分行業務,再次成爲市場關注焦點。但年報顯示,承接原包商銀行資產包首年,徽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22.9億元,同比增長3.63%,歸屬於該行股東的淨利潤爲95.7億元,同比減少2.54%,這也是徽商銀行在2013年赴港上市後首次出現完整年度的淨利潤下降。

與杉杉股權糾紛未決中靜尋得新買家

中靜系與杉杉系本爲昔日的合作伙伴。

資料顯示,2007年,杉杉向中靜提供借款,通過雙方共同持股的中靜四海入股徽商銀行。2008年、2011年,中靜四海及中靜新華先後通過增資、受讓方式增持徽商銀行股權。2013年徽商銀行H股上市之後數年間,中靜新華通過債務融資,從二級市場陸續增持徽商銀行,直至成爲合計控制約16.26%徽商銀行股權的第一大股東。

2019年8月,中靜系旗下中靜新華與杉杉系的杉杉控股約定,杉杉控股受讓中靜新華所持全部徽商銀行股權,其中就包括了中靜四海51.6524%股權,交易總價達到121.5億元。股權轉讓協議簽署後,杉杉控股累計向中靜新華支付股權轉讓款48.9億元。2019年9月,中靜四海完成股權變更,成爲杉杉集團持股100%的子公司。

但在2020年6月,中靜新華以杉杉控股未能按照協議約定的時間向公司支付全部轉讓價款爲由,終止相關股權轉讓。此時,中靜系通過中靜新華、中靜四海等持有徽商銀行19.77億股。

此後中靜新華與杉杉控股對簿公堂,爭議的焦點就在於已完成股權變更的中靜四海股權及未繼續轉讓的徽商銀行股權如何處理。中靜要求杉杉返還已完成工商變更的中靜四海51.65%股權,杉杉則爲追討資金訴至法院凍結了中靜新華名下徽商銀行內資股2.25億股。直至今日,相關案件仍在審理之中。

今年七月以來,隨着中靜新華找到新的股權受讓方,中靜系與杉杉系的股權糾紛升級。

7月1日,中靜新華公告稱,公司與東建國際(0329.HK)就全部出售公司直接加間接持有的徽商銀行股份達成合作意向。7月5日,東建國際也披露公告,公司與中靜新華簽訂一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意向書,公司有意向收購,而中靜新華有意向出售不超過19.77億股徽商銀行股份。中靜系此番“清倉式”出讓徽商銀行股份,說明其與杉杉系存在訴訟爭議的徽商銀行5.06億股內資股也在交易範圍之內。

就在中靜新華宣佈將“清倉”所持徽商銀行股份後不久,7月3日,杉杉控股在其官網發佈聲明稱,2020年下半年中靜新華因股權交易糾紛被杉杉控股起訴後,不斷向證券監督部分及相關金融機構舉報杉杉控股,策動相關自媒體公號發佈多篇不實報道,並直言“杉杉企業與中靜新華之間是普通的民事糾紛,但中靜方面策劃系列不實舉報與不實報道,企圖影響法院審理、影響銀行授信、擾亂證券市場。”

中靜方面也毫不示弱,7月8日,一家名爲“中靜新華”的公衆號發佈首條信息,對杉杉官網中的聲明作出回應,反懟杉杉在搶先對中靜發起訴訟的同時,又率先通過公衆媒體散佈不實或誤導性信息,並向中靜合作伙伴、機構及監管部門發送沒有任何事實根據的“反映材料”,意圖對正處於公司債券回購期間的中靜進行全面的施壓和逼迫。

徽商銀行A股IPO停滯不前

二虎相爭,作爲爭議標的的徽商銀行也頗爲受傷。

在官網申明中,杉杉控股指出中靜拋售徽商銀行股權的原因在於“中靜新華購入徽商銀行股權的資金大多來自融資,而徽商銀行股權分紅並不足以支付高額的融資利息。中靜新華爲要求徽商銀行足額分紅,利用大股東地位在徽商銀行公司治理中處處設阻,並通過各種舉報對徽商銀行管理層不斷施壓,卻一直未能解決中靜新華在徽商銀行股權低分紅與融資高利息倒掛的難題。”

但中靜認爲,公司對徽商銀行的投資行爲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完全不存在《杉杉聲明》所稱的“融資高利息倒掛”。中靜在擔任徽商銀行股東期間,積極參與公司治理,履行股東職責,依法依規進行提案及表決,完全不存在《杉杉聲明》所稱“爲要求足額分紅,利用大股東地位在徽商銀行公司治理中處處設阻”。

雙方各執一詞,不可否認的是徽商銀行籌劃多年的回A之路在股權糾紛的影響下並不順利。

2015年,徽商銀行首次遞交A股招股書,期間由於需要更換審計機構,2017年3月徽商銀行向證監會申請中止審查A股發行。期間有媒體報道,包括中靜系掌門人高央在內的董事未在徽商銀行A股上市材料中籤字。

彼時,高央曾公開表示,中靜與徽商銀行董事會沒有分歧,只是與其董事長李宏鳴、董祕有分歧,並透露徽商銀行重啓IPO必將在原董事長辭任之後。

2017年12月,徽商銀行原董事長李宏鳴辭去董事長、執行董事以及董事會相關委員會委員的職務,由行長吳學民接任。上述人事變動剛過去兩週,徽商銀行宣佈重啓A股IPO。但在兩個月後,徽商銀行又宣佈撤回A股IPO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吳學民辭職,隨後嚴琛獲選舉爲該行新任董事長。

不僅如此,徽商銀行還存在着公衆股持股比例的問題。由於此前中靜系持續增持該行股票,徽商銀行H股公衆持股數量長期低於港交所規定最低25%的水平,面臨被停牌的風險。

時至今日,徽商銀行A股IPO一直未有實質性突破。在內外部的影響下,徽商銀行經營情況面臨諸多挑戰。

年報顯示,2020年徽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22.9億元,同比增長3.63%,歸屬於該行股東的淨利潤爲95.7億元,同比減少2.54%,這也是徽商銀行在2013年赴港上市後首次出現年度淨利潤下降。

去年,徽商銀行參與到原包商銀行的重整,接手原包商銀行四家分行相關業務雖然實現了跨區域發展的突破,但資產包並錶帶來的“後遺症”也凸顯出來。

截至2020年末,徽商銀行總資產1.2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37%,其中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爲5729.5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3.49%。除安徽、江蘇以外的其他地區貸款,也就是該行承接的四家異地分行的貸款總額爲219.98億元,不良貸款18.71億元,不良貸款率高達8.51%。

在此推動下,2020年末,徽商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爲113.5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5.43億元,增幅135.9%,不良貸款率爲1.98%,較上年末上升0.9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1.9%,比上年末下降121.96個百分點。

據徽商銀行披露,今年一季度,該行實現淨利潤35.69億元,同比增長26.79%,期末資產總額接近1.32萬億元。但截至一季度末,徽商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1.74%、9.66%、7.95%。其中,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經逼近監管“紅線”。

隨着中靜系與杉杉系之間的糾紛升級,徽商銀行的業務開展及回A進程如何,東建國際的接盤是否會給二者之間的糾紛帶來新的轉機,長江商報記者曾多次向徽商銀行發去採訪函,但截至記者發稿前,該行尚未有相關回復,本報記者將持續關注此事進展。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