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光19億、負債2億!社區團購獨角獸破產,阿里、美團能撐多久?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原標題:社區團購容不下小公司?

文/譚宵寒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在燒錢遊戲中,小公司很難成爲贏家。

7月6日,同程生活更名爲蜜橙生活,宣佈放棄整個社區團購業務,業務方向從to C調整爲to B;戲劇性的是,在次日,同程生活旋即發佈破產清算公告。

直到當日深夜,同程生活蘇州總部還聚集着衆多前來討債的供應商。這一幕,就像是一年半之前淘集集墜落的昔日重現。

關於事件的最新進展,字母榜獲悉,同程生活向供應商提供了兩種還款方案,方案A爲同程生活以現金方式向供應商支付欠款金額的40%,剩餘60%待債務人破產清算後,由法院分配;方案B爲同程生活以現金方式向供應商支付欠款金額的60%,剩餘40%,供應商放棄追償。

“7月3日,同程生活還在要求供應商送貨,但幾天後便宣佈轉型,這讓人難以接受。”一位被拖欠貨款的同程生活供應商說。

早在6月,內部員工就已覺察到公司的微妙變化。

一位同程生活員工告訴字母榜,5月中下旬,公司開始卡採購報銷費用和供應商貨款,即便員工都是按照此前的流程報銷,也會被財務駁回重新走流程,“我們當時以爲是公司管理趨嚴或財務換了團隊,沒想太多,供應商也沒有提出異議,還在正常供貨。”

到6月底,情況變得不再樂觀。“能感覺到發貨量明顯減少,供應商的貨款也一直沒結。”但直到6月28日,公司還在讓員工在朋友圈發佈招募供應商的廣告,7月3日仍在要求供應商供貨。

“社區團購行業從拼創新、拼執行的時代轉變爲了拼資本、拼補貼的時代,同程生活必須做出戰略上的調整,放棄整個社區團購業務。”同程生活CEO何鵬宇將公司社區團購業務的失敗歸結爲巨頭的入侵。

曾經創業公司最大的恐懼,是BAT和你做一樣的生意,現在社區團購公司的恐懼升級了:這一次泰山壓頂的是美團、拼多多滴滴,它們比BAT更飢渴,渴望增長,也依舊有打仗的心氣。

一年前,巨頭帶着大隊人馬向社區團購奔湧而來,它們以互聯網的速度招人、開城,迅速完成主要城市的業務覆蓋,而這樣的佈局曾耗費創業公司數年時間。

同程生活的破產並不是社區團購大逃殺的開始,所有參與者都清醒地意識到,它們需要跑得比別人快一點,再快一點,只是這門短時間難以利潤轉正的生意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如今存活下來的創業公司早已所剩無多。

A

同程生活的失敗惹人唏噓的原因是,它曾經是社區團購賽道的第二名,不過這個第二名前要加上個限定,只短暫地存在於美團、拼多多、滴滴這些大公司入場前。

這門本就難盈利的生意,當大公司進入後,難度繼續升級,它變成了一場既追求速度,又追求精度的競爭——要有魄力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以在戰爭結束前搶佔優勢位置,又要保證資金花在刀刃上,以有足夠的資金撐到戰爭結束。

一位參與社區團購大戰的某大公司戰略人士向字母榜表示,一個策略失誤,可能就需要公司多耗費數千萬的現金打市場。

去年三季度,同程生活開始感知到巨頭壓境的陰雲。“補貼眼花繚亂,巨頭誇張到毛利僅爲5個點,甚至是零毛利、負毛利,而我們的毛利維持在20多個點,大廠們進入社區團購賽道之前,整體是盈利的。”何鵬宇去年年底接受億邦動力專訪時說,當時內部討論過接下來的策略,結論是還是要保證毛利。

上述同程生活員工告訴字母榜,同程生活的抖音直播間,也會保證一定毛利空間,但要算上投放的抖+、各項運營成本,直播間運營也是虧損的。

按照何鵬宇的說法,當毛利維持在20多個點時,能保證公司整體盈利。但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即便同程生活有意識地控制毛利,毛利空間也會被再度擠壓,虧損就成爲平臺的長期狀態了。

選擇保守策略站在燒錢賽道的創業公司的無奈之舉,但也相當於提前退出勝者角逐賽。努力控制毛利空間的同程生活,在價格上很難擁有顯著優勢,這意味着其市場規模無法繼續擴大。

同程生活一度也通過融資、收購獲得市場份額,2018年12月,同程生活併購廣州千鮮匯,進入華南市場;2019年9月,同程生活收購湖南的考拉精選;2020年8月,同程生活與蘇州本地的鄰鄰壹完成戰略。

但當巨頭闖入,同程生活的資本管道瞬時出現了斷裂。去年7月,同程生活完成C+輪融資,自此之後再無融資消息,而這一節點,剛好是巨頭髮力社區團購的時間。

同程生活曾向外尋求過流量補足,今年4月底,同程生活和抖音開啓戰略合作,在江蘇、廣東等地的部分城市,用戶抖音本地頻道頂部的社區團購入口,進入同程生活,享受新人1分錢購等優惠。顯然,這一戰術沒能挽回大勢。

B

去年6月,歡聚時代領投同程生活2億美元C輪融資,李學凌曾在公司內部分享“我爲什麼投資賣菜”,他表示,傳統的自由市場買賣的農產品,折損會到30%左右。同程生活的介入,使得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手裏,蔬菜損耗率只有幾個百分點。“在同程生活能夠控制的環節中,損耗只有1%。”

東吳證券調研,2020年年底主流的社區團購平臺上的生鮮佔GMV比重已經下降到30%左右,SKU佔比已經下降到40%左右。這個比重與傳統商超中的生鮮佔收入比重較爲類似,運營邏輯也近似於商超:即生鮮及食品引流,高利潤日百標品賺錢。

但直到去年年底,同程生活的策略依舊是堅持以生鮮爲核心類目,滿足家庭日常消費。在上述採訪中,何鵬宇提及,平臺SKU中,生鮮依舊是大頭,佔百分之七十。

另一點則是SKU數量。東吳證券在上述報告指出,社區團購的營業成本率與傳統的商超差別不大,但商品價格卻便宜約20%~25%,這意味着社區團購的進貨成本較傳統渠道有較大優勢。我們認爲社區團購獲得進貨價優勢的主要原因是單SKU採購規模大;賬期短,不佔用供應商資金。

根據東吳證券的調研,社區團購平臺上每日SKU不足1000個,考慮輪換後平臺經營的SKU也僅約3000-5000個,而一般連鎖超市的SKU在1-2萬個左右,大賣場SKU可高達2萬個以上。

同程生活走的則是多SKU路線。何鵬宇去年年底接受億邦動力網採訪時曾表示,同程生活的SKU應該是是所有平臺裏最多的,接近3000個,日常家裏喫用可以一站式滿足。

而在訂單量、GMV較對手相差一大截,SKU又相對分散的情況下,同程生活在議價權一端自然不會具有太多優勢。

C

嚴格說來,當時的創業公司只剩下4家,更名爲美家買菜的美家優選在去年年底被京東收購;如今劃掉同程生活,只剩3家;據36kr今年4月的報道,食享會江蘇地區的業務,已併入到十薈團,江西、浙江、吉林等其他地區的業務,也陸續準備退出,戴山輝對此回應,只是個別虧損城市關站,其他所有城市在正常運營;另外的興盛優選、十薈團都拿了大公司的融資。

何鵬宇去年年底曾這樣描述社區團購的戰況,“剛開始是最瘋狂的,拼命燒錢;燒完以後最近開始有些收斂。不停往裏面投錢,規模好像也漲不上去,這時候大家就可能會重新思考。”

“社區團購行業遇到瓶頸了。”一位關注社區團購的分析師向字母榜表示,各家開城計劃早已結束,訂單量已經許久無明顯增長。

上述參與社區團購大戰的某大公司人士也向字母榜表示,社區團購的城市覆蓋基本都差不多,現階段主要的方向是訂單量和客單價。

去年年底,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第一條就是要求平臺布的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新規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戰爭的慘烈度,卻沒法終止戰爭,大公司的補貼依舊會持續,但它們也開始由以資金換時間的第一階段,進入到關注產出的第二階段。

去年第四季度,美團新業務營業虧損爲60億,其中一半來自美團優選。“隨着美團優選業務規模的擴大,我們也在密切關注單位經濟效益的水平。”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王興指出,美團優選已經開始產生毛利潤,不存在燒錢擴張和毛虧損情況,營業虧損來自於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而不是將資金花在低價競爭方面。

顯然大公司也開始提升毛利空間。美團CFO陳少暉在3月曾表示,目前優選業務的商品單價,平均貢獻營收和利潤都比較低,但是一直有不斷提高的趨勢,公司也會繼續引進更多的價格更高,利潤率更高的商品進行銷售,近期有望驅動單位經濟效益的提升。

拼多多財務副總裁馬靖在5月的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同樣表示,“目前爲止,我們對於多多買菜的投資方面持有非常審慎的態度,我們根據預期的ROI來評價我們的業務決定,我們對於目前所取得的進展表示非常滿意,也會在今後非常審慎的評估我們每一筆的投資。”

當大公司開始更關注單位經濟效益的水平,在側面印證着,它們已經完成了初步的市場覆蓋,建立了一定的市場規模,那些一度擠進決賽圈的創業公司,無疑就會被推到市場邊緣,同程生活已經出局,下一個會輪到誰?

參考資料:

1、《獨家專訪 | 同程生活13次提“終局” ,社區團購有沒有壟斷?》,億邦動力,2020年12月

2、《社區團購深度研究:硝煙進行時,品牌/平臺/團長都在想什麼?》,東吳證券,2021年5月

3、《食享會戴山輝:從零開始的社區團購公司,都出局了》,商業觀察家,2021年1月

4、《美團高管解讀四季度財報:新業務虧損60億一半來自美團優選》,新浪科技,2021年3月

5、《拼多多財報電話會議實錄:對多多買菜取得的進展非常滿意》,騰訊科技,2021年5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