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實習生 王加敏

二本院校徐州工程學院走出的2017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科畢業生萬仲禹,在本科期間發了10篇SCI,還獲得了香港城市大學全額獎學金直博資格。值得一提的是,其中9篇SCI收錄論文的作者欄都出現了“Q. -D. Wang”的名字。

7月13日下午,澎湃新聞從多方證實,“Q. -D. Wang”即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全德。徐州工程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一名教師早些時候曾介紹,不知道本學院哪個老師跟萬仲禹比較熟,因爲萬仲禹是跟中國礦業大學老師做實驗的,“那個老師帶他發表的論文”。

13日,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一名院領導表示,像我們這個單位是一個科研平臺,一個比較開放的性質,我們有一個省重點實驗室,會跟我們本校其他的學院,以及校外的一些高校科研機構有一些合作。合作的過程中可能就會聯合來培養一些學生,會有這種合作的機制。

本校教師帶着外校學生做研究、發論文,在低碳能源研究院很常見嗎?上述院領導表示,也不是特別常見。“這個情況就是說,如果是有相關的合作的話,可能會交叉指導一些學生,包括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來發表一些文章,但是這個事情也不是說是一種非常常態的東西,這個主要還是看合作形式。比如你要是做那種國家級的科研課題,包括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的話,少則十幾家,多則幾十家單位、科研院、企業來共同合作,這個的話互相的交叉就會非常多了。但是如果一般的科研項目的話,往往不會太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了。他(萬仲禹)具體是不是通過合作的形式來接觸的,這個我還真不是特別清楚,得跟那個王老師覈實一下。”

提起王全德,這名院領導介紹道,王老師做科研是比較踏實的,一直在他這個專業上踏實做一些科研工作。“反正一個科研人員嘛,主要的就是完成一些科研任務,這方面做的還是挺不錯的,目前來看的話是比較踏實和認真的。另外的話,王老師是我們那個重點實驗室的副主任,在我們這個省重點實驗室,做一些管理工作、運行工作。”

稍晚些時候,這名院領導轉告說,王全德現在不太想談這個事情,“因爲他說本來這個孩子挺努力的,然後他也是覺得這個學生屬於可造之材,在這個方面幫助了他一點。但是學生的學校把這個事情給曝出來之後,現在很多媒體也都在追這個事情,把這個孩子搞得現在精神壓力也非常大。所以現在他就不太願意再擴大這個事情了。”

據徐州工程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網站“優秀校友”欄目提供的資料,近年來,萬仲禹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在《Phys. Chem. Chem. Phys.》, 《New J. Chem.》, 《Org. Biomol. Chem.》,《Comput. Mater. Sci.》,《Phys. Lett. A》,《Chem. Phys. Lett.》, 《Int. J. Quantum Chem.》和《J. Mol. Struct.》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6篇,其中SCI收錄10篇,另有3篇在投。他被推薦至香港城市大學理論與計算物理專業直接攻讀博士學位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徐州工程學院辦學肇始於1959年,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爲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中國礦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學校對煤基碳減排與煤炭高效潔淨低碳化利用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高度重視,於2009年成立低碳能源研究院,該研究院位於徐州市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