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來頻繁發行新的權益基金,又挖來權益知名老將坐鎮,從種種舉措來看,向來偏科的興業基金在進行高強度的“補課”。

興業基金成立8年,作爲基金公司的中生代,規模躥得很快,已經超過2400億元,排在20多位。但不可忽視的是,公司仍然有很強烈的初創型基金公司屬性,重固收而輕權益,即使滿打滿算,將偏債型混合基金算在權益類,其規模仍然不足固收的六分之一。一味求穩重視債基讓公司賺管理費更費力,品牌效應也很難打響,市場提起“興業系”首先想到的是興全基金。

興業基金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未來的核心是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事實上,興業基金幾年前曾經大張旗鼓的提出“三年計劃”發展權益基金,打響公司品牌,但因更換管理層夭折。這次舊事重提,不知能否堅持下去。

頻發權益基金

興業基金的規模排在20多位,但如果剔除虛胖的貨基和收益有限的債券基金,則興業基金的規模將降至60多位。也就是說,公司的規模是靠貨基和債基衝上來的。

興業基金目前有27只權益基金(合併份額),其中5只是指數型基金,也是公司所有的股票型基金,全部都是去年發行,目前合計剛過6億元的規模。

5只基金由基金經理那賽男和朱小明包圓管理,在此之前那賽男就管理過興業基金的兩隻指數基金,目前均已清盤;朱小明此前在萬家基金管理過5只指數基金,收益有正有負,飄忽不定。今年來,3只指數基金收益告負,排名倒數,新基金開門沒有紅起來。

有業內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指數型基金跟蹤的是指數,進入的門檻很低,但基金公司想做好很困難。機構作爲指數基金最大的玩家,非常在意基金的流動性,在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他們更偏好規模大的產品。因此基金公司對指數型基金的先發優勢顯得格外重要,也讓這個市場變得強者愈強,後發的基金生存困難。

受制於規模和市場現狀,被動指數基金難成氣候。主動管理型基金沒有此顧慮,興業基金去年至今一口氣發行了9只主動管理基金,甚至超過公司同期發行的債券型基金數量,是多年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可見其對於發展權益基金的決心。

競逐爆款無人可用

27只權益基金相比42只債基,背靠大股東興業銀行渠道上的優勢,數量上的差距容易追趕,但公司兩種基金投資規模上足足千億的差距非一時之功可逮。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興業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規模佔比較低或與業績表現有關。

興業基金共有23名基金經理,從投資類型來看,其中15名在管理權益基金,比例很高。但梳理他們管理的基金髮現,混合基金中僅有11只偏股型,其他均是低風險的債型、平衡型基金,基金契約嚴格限定了股票倉位的佔比,風險較低,收益自然也較低。

出現這種情況背後更實質的原因是,興業基金人才的凋敝。5只股票型基金和11只偏股混合基金共涉及8名權益基金經理,絕大多數基金的業績在同類基金中的排名都比較靠後,甚至是倒數。

興業基金也有業績優良的權益基金經理,目前管理規模最大的劉方旭,可以算是興業的權益“一哥”,他管理的興業安保優選混合近3年取得209.66%的回報,也是他近6年職業生涯最好的業績。但這隻讓他成爲“一哥”的基金,規模纔剛過2億元,叫好不叫座。至於原因,他所管理的6只基金,重倉股票包括白酒、醫藥、能源、金融等各行業的公司,很難說清楚他擅長的投資行業或板塊。

某基金公司品宣告訴記者,在明星基金經理頻出的情況下,很多基金公司在推廣時的噱頭越來越細,比如科技一哥、醫藥女神,可以讓基金經理和行業捆綁更深,吸引更多對行業感興趣的投資者申購,形成市場虹吸效應。業績平平的基金和沒有鮮明投資風格的基金經理很難引起關注,這也讓基金公司在競逐權益爆款時陷入無人可用的窘境。

認可度遠低於興全

權益業績一般,沒有爆款基金經理,讓總規模靠前的興業基金在市場的關注度遠遠低於同爲“興業系”的興證全球基金。兩家基金公司背後都是福建國資委,興全基金的大股東是興業證券,興業基金則是興業銀行。雖然券商系的渠道打不過銀行系,興全有28只權益基金,僅比興業多一隻,但其規模是興業的11倍,旗下僅董承非和謝治宇兩位明星基金經理就管理着1200億元資金,由此可見明星效應的重要性。

興業基金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家公司的成立時間、股東背景、發展路徑、業務特色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並不具備可比性,但從公司的舉措看,興全成功的路線是被興業基金認可的。

2018年1季度,時任興業基金總經理的湯夕生曾提出“三年計劃”,要用三年左右時間將權益類基金和公司品牌打響市場。湯夕生是興業基金的元老,在公司成立半年後即任總經理。因“任期屆滿”,他2019年4月卸任,隨後現任總經理胡斌上任,“三年計劃”隨即擱置。據悉,胡斌從2007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在興業銀行工作,基金從業資格是在加入興業基金後拿到的。

7月1日,興業基金官宣錢睿南上任公司副總經理。錢在銀河基金待了19年,也已經坐到了副總經理的位置,而銀河基金的權益規模是興業基金的兩倍,由此可見,興業應該向他許諾了更好的回報,相應的,他也將扛起壯大公司權益規模的重擔。

至於錢睿南能不能老當益壯,能不能帶得動公司的投研團隊,興業基金並沒有透露更多,僅向記者表示,權益投資和研究的體系打造與能力塑造一直是公司的核心工作,錢睿南到來後,將以他豐富的管理經驗對這一業務進行加固升級,目前各項工作已經在推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