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好好和自己相处,是一种难得能力——这话放在80年末90年代初,也不见得能被堂而皇之地说出来,更何况是被央视这类国家级媒体广而告之。但时下,这类关注自己,与自己好好相处等劝慰人心的暖语温言,却随处可见,随时可得。
随着时代进步,中国人逐渐变得与以往不一样了。
人们都开始关注自我,看向自己的内在,开始注重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物质匮乏解决之后,全社会整体,正在向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发起冲刺。
也就是在这一冲刺转型过程中,社会人的心理问题、群体的社会性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有些问题甚至空前严重,出现了群体效应。
内卷、焦虑、高房价、结不起婚养不起娃、教育壁垒、35岁陷阱、职场倾轧、社会分层、贫富差距拉大、人生价值、活着的意义、人性等问题如芒刺在背,根根刺痛奔跑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人的神经。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还记得这句话吗?时代中的每一个人,都曾被它震撼过:
冷酷而残忍,现实而憋屈。每一个人几乎都在令人窒息的竞争中无法呼吸,乃至于无法忍受其996、007工作生活压力的人们,群体流行起“都行、可以、没关系”的佛系生活态度,奉行起“躺平,人就是万物的尺度”等躺平主义生活方式。
世界依然是那个世界旋转不已,但人却早已不复是当初的人。
后工业时代的人们,正在承受着来自人工智能时代的超级压力,也忧愁着看似吃穿不愁的生活里,似乎永远也不可能拥有的人生自由。人人扪心自问:与别人相比,自己的人生出路究竟何在?一辈子做蒙眼驴子推磨?还是抛开一切躺平?
一个好问题,远比答案来得重要。因为问题凸显的,就是人在新环境下的生存困境。
而当问题出现,人才可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真正实现进化与发展。
所以,当全社会都开始注重和提倡“好好和自己相处”时,我们其实是在为自己做心理体操和心理减压。当每个人开始看向自己的内心,注重内在感受抛离外在约束时,我们的社会才算是真正迈向新阶段。
这种集体心理意识上的觉醒,就来自马斯洛所说过的“自我价值实现”。当人满足温饱等基础需求之后,更为高端的自我实现需求,就开始促使人们关注内在需求,并进行心理调节。
那么,人为什么一定会出现这种高段位需求呢?为什么物质满足之后的人,并没有满足感?是人类太过贪婪?还是我们所追求的,并非自身所需要的终点?
关于这一状况,马斯洛在他的《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有过十分详尽的解释:
生活的富足与社会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诚美好的愿望,到头来都没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和平、友谊、宁静和幸福。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虽然人们追逐物质财富并且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但是人们对精神价值的渴望却一直未能获得满足。
相反,在物质财富抵达一定程度后,人们才发现:社会中值得信仰和为之终身奉献的东西太少了。物质财富一旦得到了,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追求的虚幻性,进而陷入精神崩溃的绝望。
所以,马斯洛指出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患有“成功精神症”,同时也惊呼我们的时代“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真正濒临灾难的阶段了”。
马斯洛的说法,当然不是危言耸听,但是,人在满足生存需要之后,一定会需要和学会与自己相处,才能跨越物质满足带来的心理空虚,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这才是一个人能够体验到真正的幸福的能力。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Massey-Abernathy A. From oxytocin to health: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xtr rs53576, emo- tional stability,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Adapt Human Behav Physiol 2017; 3(3):212–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