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丨京東爲啥突然漲薪?東哥還是東哥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廖羽、劉鑑、陳思、段然

來源/商業數據派(ID:business-data)

薪資是職場人最敏感的神經,無數互聯網人在“漲薪之路”上下求索,跳槽翻身還是蟄伏等待,你pick哪個?

7月13日,京東通過官方公衆號“京東黑板報”發佈《漲薪通知》,宣佈“自2021年7月1日開始到2023年7月1日,用兩年時間將員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漲至16薪,在2021年7月1日的基礎上直接漲薪兩個月”的消息。

半天時間,#京東宣佈全員漲薪兩個月#的話題衝上熱搜第一,引發4.5億閱讀,2.6萬討論。有人說這是最好的“招聘廣告”,有人期盼“讓自己老闆看到”,也有人透露“漲薪範圍並非全體京東員工”。

薪資狀況向來是職場人最敏感的那根神經,一旦觸動,各種開心和不開心的經歷瞬間湧上心頭。

據拉勾網今年3月發佈的《互聯網人薪資報告》顯示,2018年以來,互聯網行業的年度平均薪資穩步增長,2020年度薪資較2019年同比增長8.1%,2021開年薪資同比去年增長7%。與2018年相比,4年間互聯網薪資漲幅高達22%。

雖然整體趨勢一路向好,但疫情之後,互聯網行業薪資也受到一定影響,2020年成爲近4年來唯一開年後薪資走低的年份:一季度拉勾平臺發佈的職位平均薪資爲15700元;二季度降至14200元;三季度跌至低谷,平臺薪資平均薪資僅爲13900元,相比一季度降幅11.3%;四季度薪資回升至14400元。

隨着疫情的負面影響逐漸消退,今年開年平均薪資回升至15600元,達到去年一季度水平。爲了瞭解當下互聯網人薪資的實際情況以及大家對“漲薪”一事的實在看法,《商業數據派》調查採訪了四位互聯網從業者。

他們有的是大廠前員工,已經不再迷戀“大廠”濾鏡;有的是剛進京東,恰好經歷了漲薪的喜悅;有的頻頻”跳槽“,只爲了漲薪和好的工作體驗;有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面對“漲薪”一事懵懂無知……

跳槽加薪VS內部調薪,他們會pick哪個?

阻止朋友去大廠,我做錯了嗎?

張楠,前電商公司員工,工齡4年

“我在大廠工作了四年,心態變化很大,前兩年十分理想主義,公司有什麼成績都覺得與有榮焉,今年4月份我辦了離職,身邊朋友都勸我,我也勸他們,別把大廠想那麼好。”張楠這樣告訴《商業數據派》。

2017年,張楠入職了一家電商大廠,滿懷熱情,身邊朋友、家人也都覺得很有前途,張楠安安心心的工作,期待自己的小日子能越過越好。時間一天天過去,張楠卻慢慢咂摸初不對味來。

“首先就是莫名其妙的加班文化”,張楠告訴記者,公司督促員工每天上下班打卡,準點下班會被同事們用異樣的眼光行“注目禮”,次數多了甚至還會被領導叫走談話。

在張楠看來,明明是互聯網公司,應該是更注重結果和工作效率的,沒想到大家都那麼“喜歡”加班,而且領導還很擅長臨下班佈置工作,至於秒回微信、週末開會這些更是家常便飯。

“爲什麼會這樣?”張楠也想過這個問題,據她觀察:“公司管理架構、職級分工複雜,有時一個項目會有好幾個部門插手,這就導致了了大量的重複性工作,做事效率難以提升。”

另外,張楠還隱晦地提到了大廠公司人員混亂、員工能力和職級不匹配的普遍現象。“本來中國人情社會很常見,但這種事情總髮生在身邊,也會讓人很沮喪,很容易讓人懷疑自己的價值。”

可即便如此,張楠也沒有第一時間另尋出路。“人就是這樣,即便在大廠工作不順心,總感覺被剝削,還是有點捨不得離開,畢竟在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說出去還是很有面子的,薪資待遇也比較匹配,就一直沒下定決心。當然,我最終決定離開,同樣是因爲薪資。”

據張楠介紹,所在的部門薪資倒掛問題很嚴重,3年沒有漲薪,平時的員工福利券都是“滿200-19元”的力度,折扣不及雙11。張楠四年兢兢業業,卻一直沒有漲薪,再加上某些同事莫名其妙地高升,讓她一度很懷疑自己的能力,直到她拿到了某中型公司近100萬年薪的offer,才找回一點自信。

張楠4月離職,京東在7月就爆出“全員漲薪2個月”的消息,張楠對此表現得很平靜,她說:“能在3年不漲薪的生存環境下扛3年,就知道我這個人其實很安於穩定,不是太過分不想變動,當然,一個公司也是如此,哪裏是那麼短時間就能改變的呢?”

曾經,每次領導問及:“有朋友要來嗎?”張楠都是尷尬笑笑不搭話。每當有親戚、朋友要內推,她也都把“醜話”說在前頭。有人會覺得她在“拿喬”(裝樣子),張楠卻說做事只求無愧於心。

京東漲薪這事兒,可遇不可求

肖凱,京東員工,工齡半年

“剛進來就遇到漲薪,確實挺振奮的”,肖凱加入京東不到半年,一來就碰上漲薪,雖然目前還沒有被告知具體的漲薪模式,但這並不妨礙肖凱對未來的憧憬,“漲薪應該是會有個過程,但更重要的是,在這裏有更多學習成長的機會。”

據肖凱介紹,漲薪這個事兒在互聯網行業可遇不可求,業內主要漲薪方式還是依靠職級晉升,像京東這次的這種整體加薪,十分少見。肖凱談及此前幾年在互聯網行業的工作時就說,“之前從來沒遇到過像京東這樣,直接宣佈要從14薪漲到16薪的,大家都說這是‘直男式漲薪’。”

“說的熱鬧,但嚴格來說,京東的這次漲幅也算不上多可觀。”肖凱介紹,互聯網行業普遍的漲薪區間大概在10%~20%左右,而京東兩年漲兩個月,平均每年漲幅也不過7%左右,只能算是中下水平。只是京東此次整體加薪大調整,勝在是全員計劃。

而且原則上,互聯網大廠基本上都會提供每年兩次的漲薪機會。例如京東在6.18和11.11兩個大促過後,會結合業績來一起進行評定。但實際操作中,不同部門之間是存在差距的,個人的評定與部門業績情況大有關係。“有點像叢林法則。公平,但是一種動態競爭的相對公平。”

這次京東的全員漲薪,實際上是一種很好的補充機制,能給予更多員工長期的動力。主要原因還是“結合公司的效益,匹配市場薪資水平。”在維持和友商相近薪資水平的同時,提高在招聘市場上的競爭力,“對目前找工作的朋友很有吸引力。”

相比入職前談升職漲薪規劃的“畫餅”行爲,京東的這次全員計劃也更有確定性。肖凱介紹之前工作三年的某影視互聯網公司,就提及爲期三年的合同裏,對漲薪一事隻字未提,對比起來,京東此舉明顯更得人心,小凱現在的規劃就是“長期做下去,在電商領域深耕!”

不過好的薪資制度並不是每個公司都有,漲薪這件事就更不是了。肖凱一位在互聯網廣告公司工作的朋友張洋就時常吐槽:“我們公司和互聯網大廠差別太大了。”

互聯網行業不同領域,不同規模的公司之間,有着不小的差距。相比於十幾二十年積澱的大廠,小廠的制度就遠沒有那麼完善。尤其是行業尾部的小公司,“沒有什麼所謂的KPI,基本上都是死工資。漲薪主要看領導心情和業績情況,每年可能會有一次,只是可能會有。”

對於已經30歲出頭的張洋來說,很難再看到什麼成長的空間了。互聯網行業說到底還是“青春飯”,不論公司大小,到了一定層級和年齡後,再想晉升漲薪就很難了。大廠可能還相對好一些,而“我們這種小公司,只靠工資想留在一線城市肯定是不行的,更多地是私活兒。倒不如索性回到低線城市,看看有沒有什麼機會。”

靠跳槽漲薪,互聯網人有多難?

周明,某知名旅遊app前端程序員,工齡1年

“你爲什麼跳槽?”

“爲了漲薪。”

據獵聘發佈的《2021春節後開工一週中高端人才就業數據報告》顯示,59.4%的人跳槽是爲了“賺更多的錢”。但跳槽就能漲薪嗎?工作近5年的周明告訴《商業數據派》:“太難了。”

(截圖來自《2021春節後開工一週中高端人才就業數據報告》)

周明是一位有四年多工作經驗的“程序猿”,據他介紹,程序員的薪資並不如外界傳的那麼邪乎:“程序員base(基本薪資)看起來很高,但是真的就是固定的,尤其是3年以上的程序員,其實並沒有那麼好跳。”

企業對於求職者,尤其是跳槽者漲薪與否的判斷都有自己的考量。“目前大廠的base都降低了,而且在我看來,只有高一些職級的跳槽纔能有很大的漲幅,因爲高職級會有股票或者期權的獎勵。”

爲了漲薪,周明曾在大、小廠之間“反覆橫跳”,對此還總結出來一些規則。“如果你人在小廠,並且從來沒去過大廠的話,那跳去大廠並且期待薪資漲一點還是比較容易的;反過來的話,難度就相對高一些了。”

問及原因,周明說:“一般來講大廠出來去小廠的,大多是奔着leader(管理)崗位去的,但是這種崗位的人選基本都靠獵頭或者公司自己去挖;而普通開發人員,如果不是技術特別強的,很有可能會被對方在薪資上'壓一下'。”

這種所謂“壓一下”,也是行業內常見的情況,比如對方會以能力、項目經驗、學歷等等爲藉口,對薪資進行打折,“很多時候能平調已經燒高香了,也不指望能漲多少”,他本人在跳槽的過程中,經歷過薪資最大的漲幅是30%,最低則是平調(即不漲不減)。

當然,除了漲薪,周明跳槽還有別的動機。“我有一次是因爲不喜歡辦公室政治才跳槽的。”在他看來,技術團隊氛圍、業務趨勢、整體技術棧以及薪資結構都要在考慮範圍內,如果僅僅考慮薪資的話,過度頻繁的跳槽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

周明說,除去薪資以外,舒服是第一位的:“個人感覺,如果在現在這個職位給你的感覺很不好,建議還是選擇看看別的機會。因爲工作是需要認真以及熱情的,如果工作不舒服,那是非常不好的體驗,你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努力的勁頭。”

在採訪的最後,周明告訴《商業數據派》自己正在準備自己的下一次跳槽。這一次,他不僅要換工作,還要換一座城市,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除了薪資,舒服是第一位的。”

應屆畢業生提漲薪,是不是“飄了”?

王玥,某互聯網自媒體公司,工齡1年

“現在才後知後覺,我可能是被HR的緩兵之計給騙了。”初入職場的王玥喃喃說道。

去年年中,王玥作爲應屆畢業生,找到了一份媒體工作,對方對她的個人履歷挺滿意的,但王玥卻有些糾結。“我很喜歡媒體的工作內容和節奏,但對方給的薪資卻比我心理的價位低了一些。”

據王玥介紹,當時面試的時候,她還是有些猶豫的,但HR說:“你可以先過來做着這份工作,做夠一段時間若覺得還算順手,可以給你漲工資”。王玥一聽,想着公司需要看一下自己的能力再調整薪水也比較合理,加上HR的話也很中肯,有看重她的意思,於是便應了下來。

進入公司後,王玥想着當時HR的話,勤懇工作了兩個月,完全適應了工作內容和節奏,還受到領導的誇獎,於是她覺得是時候找HR聊一下入職時所談的漲薪情況了。

“我當時一和她說這個情況,她就變臉了,我還拿了業績考覈表給她看,但還是被拒絕了。”王玥告訴《商業數據派》,“HR說我剛來公司兩個月,公司對我的考察還不是很全面,而且說我作爲應屆畢業生剛剛入職公司,應該以學習爲主,不應該將注意力放在薪資上”。

王玥本來抱着肯定會漲薪的希望走進HR辦公室,沒想到不但沒能成功加薪,反倒被“教育”了一番,談話後,王玥悶悶不樂,既尷尬又鬱悶。

後來王玥回想起這段經歷,她說:“初入職場,我其實並不知道如何向領導提出漲薪,也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狀態在領導眼中是什麼樣的,盲目地提出漲薪,還是有些魯莽。另外一點,剛剛走出校園,想象着可以賺錢養活自己了,內心很想獨立,所以想多賺一些錢,但是沒想到並沒有順利申請漲薪”。在自我懷疑中,王玥還是選擇離開了那家公司。

其實“漲薪”這個話題不光是對王玥來說,對所有應屆畢業生來說都有些迷茫,應屆生初入職場並不知道漲薪的真正含義,並且自己要達到何種水準纔可以實現漲薪,入職前期基本不敢在老闆面前提及漲薪的話題,成爲了當代應屆生在職場上的現狀。

部分應屆生步入職場後,由於之前未深入接觸過相應的工作,所以對於上級所佈置的工作會有一段“適應期”,在此期間,很多人甚至都完不成公司所制定的KPI,因此,“漲薪”離應屆生有些遙遠。

王玥作爲過來人,對於漲薪已經不是去年那個“愣頭青”,她表示,對於漲薪,“首先要明確公司的調薪機制 ,如果表現還不錯,恰逢調薪階段,應屆生和老員工應受到同等對待;若是對於部分員工額外的調薪,在應屆生未對公司有突出貢獻的情況下很難會被加薪。”

即便應屆生初入職場很難有表現機會,因爲大多數公司不會將一個項目獨立交由應屆生負責,不過王玥表示,“這種迷茫很快會轉化成動力,畢竟要成爲一個合格的職場人,能力纔是實力”。

(本文所用張楠、肖凱、周明、王玥等皆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