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萊士賣的炸雞,爲什麼比肯德基便宜那麼多?看完才明白其中貓膩

來源:北京商報

網紅炸雞品牌再次出圈,卻是以一種極不光彩的方式。

近日,有微博原創視頻博主發佈了一則臥底調查拍攝的視頻,在其中,某外賣平臺銷量第一的華萊士後廚存在多項衛生問題,包括人員未戴口罩、炸雞掉地繼續用,以及在炸雞的油鍋上方清洗抽油煙機等。

此後,華萊士作出回應,稱公司高度重視,已於第一時間展開調查,涉事餐廳北京霍營店已停業整頓。

類似的食品安全問題,對華萊士來說並非第一次。2019年,其就因出現過期漢堡繼續出售、後廚蟑螂隨處出沒的情況引發輿論風波。而對萬千外賣平臺上的商家來說,華萊士更非第一家。

隨着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經營模式的成熟,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通過各種App網絡訂餐和外賣生鮮食品已成爲時下很多人最常見的生活場景。

外賣深得人心,媒體偶爾曝光的問題,往往觸目驚心。對於上述各類網絡渠道購買食品的安全問題,社會各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追溯起來,外賣的食品安全隱患由來已久。外賣方便了食客,也拉遠了食客們與後廚的距離。當加工好的餐食交給送餐員,經由送餐員送到消費者手裏,那些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往往成了最不安全的環節。

監管盲區在無形中被放大。後廚是否符合安全衛生標準?儲存食材的冷藏和消毒設備是非合規?廚師和工作人員是否有健康證明?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油料和佐料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劑,是否合格達標?

這些乍看是問題,也是食安一再讓人難以心安的答案。更讓人擔憂的是,除了華萊士這種正規註冊的店家外,目前網絡上充斥着大量主體不合法的商家和個體參與經營。無論是出了問題的正規軍,還是輿論混戰的經營者,在外賣的“遮掩”下,食品安全似乎多了難以估量的安全隱患。

外賣平臺不應成爲藏污納垢的新場所。確保舌尖上的安全不能有半點鬆懈,不能有法外之地,也不能因噎廢食。應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在守住食品安全底線的前提下,促進外賣餐飲平穩健康發展。

外賣延長了餐飲業態,鏈條多了,環節多了,自然免不了滋生新的問題。一些傳統的食品安全監管法規、標準和手段很難再跟得上外賣餐飲快速發展,平臺和入網商戶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需要舊法的完善,需要新法的跟進。

民以食爲天。天下人的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天下人的齊心協力。平臺不能當“甩手掌櫃”,應利用消費者評價等大數據實現精準監管,市場監管部門應該搭建協同機制,讓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和市民羣衆等多元主體主動加入。

同時,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有義務利用好平臺的監管機制,不能一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縱容無良商家。媒體也好、拍客也罷,以公衆利益爲先,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才能讓問題早發現、早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