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四五規劃中的“文化產業中心城市”是什麼?都有誰?

中心城市一般指在一定省份區域內和全國社會經濟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具有綜合功能或多種主導功能、起着樞紐作用的大城市。中心城市不但自身實力比較強,而且往往對一個區域內的其他城市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能力。在文化產業快速穩步發展的新時期,提出建設文化產業中心城市的規劃可以說是正當其時。

一個產業概念的提出往往都有歷史脈絡可循,文化產業中心城市也不例外,我們就先來從幾份重要的規劃文件中尋覓一下與之有關的表述文字。

從這些文件中可以清晰看出,中心城市和產業園區、城市羣、產業帶等概念緊密相連,是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因此,要弄明白文化產業中心城市,我們先從產業園區、城市羣、產業帶三個概念着手來看。

產業園區是爲促進某一產業發展爲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現在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會有產業園區,如科技園區、文化創意園區等。城市期望通過這些園區來聚集產業力量,帶動某一產業及關聯產業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城市設立了文化產業園區,文旅部也有國家級的文化產業示範園區評選

城市羣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一種組織形式,依託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而形成。在城市羣裏處於核心位置之特大城市的產業發展不會侷限於某一類,而是各方面的綜合實力都比較突出,是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國家層面已有多個城市羣戰略,如京津冀城市羣、長三角城市羣、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羣、長江中游城市羣、中原城市羣、關中平原城市羣等。

城市羣的概念和某一產業的關係不大,而產業帶的概念則和具體產業密切相關。產業帶類似一條帶狀的產業集中區域,是相同或相關產業匯聚的基地,在此區域內可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就文化產業而言,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就提出了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黃河文化旅遊帶、杭黃自然生態和文化旅遊廊道、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等相關的產業帶概念。

由此可見,文化產業的中心城市應該是位於某個城市羣的核心位置,處於某一個或幾個文化產業帶(或類似規劃區)之內,並下轄有較多有影響力的產業園區。

文化產業中心城市應該具有哪些特徵

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認爲,既然是文化產業中心城市,除了上文描述的特徵之外,還至少應該具有以下幾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第一,其文化產業在當地國民經濟版圖中佔據比較重要的分量,這應該是一個基礎指標。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哪怕一個城市具有很好的文化產業發展潛力或者當地政府非常重視文化產業,也都不足以在短期內推動此地成爲文化產業中心城市。

第二,當地政府應持續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且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這也是一個重要指標。政府重視對產業的推動作用十分明顯,持續對產業加以引導和扶持一般會收到明顯的效果,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這種發展的氛圍對文化產業中心城市來說也必不可少。

第三,其自身的文化產業發展對周邊區域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具有較明顯的帶動作用,對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有明顯促進,可形成產業聚集發展的趨勢。既然稱之爲中心城市,那麼自然應該對周邊的區域具有較強正面影響,如果完全在本區域實現內循環,沒有溢出、沒有帶動,也不能成爲合格的文化產業中心城市。

與之類似的城市概念

傳統上,中央政府對城市的行政管理經常運用評優評先的方法,因此而能冠以國字頭的城市品牌也有不少,例如國家中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環保模範城市等,這些城市品牌的認定方式各有不同,對它們加以簡單分析有助於理解未來文化產業中心城市評選或認定的模式。

國家中心城市可以稱得上中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的最高層級,主要是由住建部主導。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定義,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居於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其是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層級之上出現的新的“塔尖”,集中了空間、人口、資源和政策上的一系列優勢。

自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提出以來,共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九個城市先後得到國家有關部委對發展成爲中心城市的支持。

2016年12月,國務院批覆了發改委《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其中提及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基本上是從全盤考慮而規劃的有特殊意義的城市,對國家的安定與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現階段也不是通過評選的方法進行確認,因此在全國範圍內數百個地市級以上行政區,目前被認可的僅有這麼九個地方。

可以通過評選形式來獲得的城市品牌則有不少,這其中分量最重的當屬全國文明城市。如果說其他一些優秀城市榮譽稱號是對單學科成績突出者的鼓勵,那麼全國文明城市類似於是對各科成績都十分優秀的尖子生的褒獎。

全國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稱號,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簡稱爲中央文明委)負責評選認定。中央文明委是黨中央指導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議事機構,現任主任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

全國文明城市的評選有一套非常細緻而複雜的體系標準,每三年評選一次,主要採用聽取彙報、材料審覈、問卷調查、網絡調查、實地考察、整體觀察等方法。

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于2020年11月公佈,共133個城市(包括縣級市)新上榜,同時另有151個城市通過複查保留了榮譽稱號。

全國文明城市是目前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創建難度最大,“創文”工作被各地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誓師大會屬於基本動作

國家衛生城市則是典型的“單學科成績”評比案例,它由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屬機構)根據《國家衛生城市評審與管理辦法》等文件,組織專家來評選,其主要關注的是衛生、環境等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指標。

截至目前,有50個城市(區)爲國家衛生城市(區),有971個鄉鎮(縣城)爲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有些進取心很強的城市政府,還會提出同時創建幾個城市品牌的規劃,往往會簡稱爲雙城聯創、三城聯創、四城聯創(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甚至更多。

對以上幾種類型的城市稱號簡單分析之後,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認爲:未來的文化產業中心城市在評選認定體系上或許和衛生城市比較類似,由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確認,屬於行業內的一種國家級認可與稱號;應該會借鑑國家中心城市的一些認定標準,側重於對城市產業發展水平及對周邊的帶動作用的考覈;評選或確認的數量不會很多,且大概率不會涉及縣級區域。

哪些城市能成爲文化產業中心

根據以上分析,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對哪些城市能在十四五期間成爲文化產業中心城市做出自己的預測。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現有的九大國家中心城市無一例外都符合文化產業中心城市的標準,它們在文化產業方面各有優勢與潛力,已經是全國或者某一大區域的文化中心。

其次,類似南京、杭州、海口、長沙、福州、濟南等衆多省會城市以及深圳、蘇州、大連、廈門等發達城市,都具有成爲文化產業中心城市的實力。他們本身都具有足夠的文化資源,也有很好的文化產業體系。

最後,像景德鎮、洛陽、金華、酒泉等獨具特色的三四線城市,也很有希望成爲文化產業中心城市。他們或者很好的產業基礎,或者有深厚的文化產業發展潛力,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對文化產業都很重視,成就可期。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視察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指出:文化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現在文化和技術深入結合,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從業人員也在不斷增長,這既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產業,也是一個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須格外重視。

文化產業的巨大潛力已經爲各級政府所高度重視,文化與其他業態的融合也在加速,越來越多的人們認爲文化產業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會持續保持高速發展。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十四五規劃提及的多個文化產業帶將很快得以實現,一座座各具優勢的文化產業中心城市也會在實踐中發展壯大,而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作爲行業領先的媒體平臺,將持續關注文化產業中心城市發展進化中的方方面面,爲從業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