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二三關停,共享衣櫥爲什麼涼涼了?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ID:CHReview)

作者/七月 

衣二三倒閉

最近,共享租衣平臺衣二三給用戶發送了一則短信通知,其中提到,衣二三將於2021年8月15日關閉服務,並將在7月13日停止會員下單,7月23日停止衣箱歸還預約通道,8月1日起開啓統一退還會員費及押金的通道。

衰敗早有顯露。

實際上,人們已經很久沒有聽過衣二三的聲音了。去年11月10日開始,衣二三的公衆號就不再更新,很多用戶發現客戶回覆開始變慢,物流等均有延遲。

衣二三成立於2015年,曾宣稱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時裝月租App,具有創新性“包月換衣”時裝共享平臺。用戶通過包月訂購的方式成爲會員後,即可在平臺上不斷換穿時裝。

創辦人爲前媒體人劉美媛,曾供職於旅遊衛視,時尚芭莎等媒體。平臺主打包月租衣服務,用戶支付月費,即可按照平臺規定,租賃或購買平臺上的服飾,30天會員期內不限次數換穿,每次可下單三件衣服。

“出去玩的時候爲了拍照臨時租過。”網友小王回憶起使用衣二三的經歷,當時她疊加優惠第一個月會員費花了大約200元,覺得很超值,度假回來後,她又租過幾次。

“上面有很多大牌或是輕奢的衣服,風格、樣式多,可以每天穿不重樣的。

平臺還會隨機發買衣服的優惠券,相當於先試再買。”

從開始就定位爲“輕奢衣櫥”,衣服的吊牌價平均爲1500元,目標人羣是22到35歲的一線城市白領女性。“499元能買件什麼衣服?大概連大牌經典款T恤的一半都買不到。但在衣二三,499可以一個月內不限次數換穿全球時尚。

有了輕奢定位,可想而知,衣二三的會員也不便宜,每月需要交499元成爲會員,平臺上的衣服便可以不限次數、不限款式地穿,用戶每次可選擇三件衣服。

衣二三的創始人最開始信心百倍,衣二三對標的是美國的共享租衣公司,美國的共享租衣公司Rent the Runway在2009年就已成立,估值最高達到過10億美元,還在近期傳出了即將上市的消息。

而國內的學徒則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女神派、衣二三這樣的“場景派”,主要滿足用戶在一些諸如婚禮、約會、商務活動場景中對高端奢侈品牌服裝的需求,讓他們花幾百元就能穿上平時買不起的大牌衣服。

另一類項目,比如多啦衣夢等,則走的是“平民路線”。多啦衣夢創始人梁亮在創業之初就曾提到,多啦衣夢的出發點是“滿足女性對衣服多樣性的追求”。

然而國內的學徒過得並不如意。共享租衣項目在2015年興起後,次年就有至少五家平臺停止運營,女神派、托特衣箱和日前宣佈即將關停的衣二三,也前赴後繼成爲這條賽道的犧牲者。

曾經的衣二三,也不是沒有高光時刻。

共享租衣瞄準的,就是“衣櫥裏永遠缺一件衣服”、在服飾購買上容易產生過度消費的人羣,以女性用戶爲主,讓她們“以租代買”,只需要每月支付200元-500元不等的費用就能“共享”平臺上的服裝。

這個概念在2015年很新,該賽道更是一時之間湧現出超過10家項目,有女神派、衣庫、多啦衣夢、魔法衣櫥、托特衣箱等等。相關的公司也很快受到資本追捧,女神派拿到了1800萬美元A輪融資,多啦衣夢拿到了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衣二三在天使輪就拿到了曾投過滴滴的投資人王剛的數百萬元投資。2015年年底到2018年期間,拿到金沙江創投、紅杉、IDG、軟銀中國、真格基金、阿里巴巴等明星投資機構的多輪融資。其中最大一筆爲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衣二三好不風光。

增長也很迅速。截至2020年初,衣二三平臺註冊用戶已超2200萬。截至2021年4月,女神派的活躍用戶達到4.14萬。女神派曾表示,在2017年時其每件衣服平均上架2個月即可回本,並且常服租賃超越禮服成爲了公司主要的盈利來源,公司整體則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實現了收支平衡。

當時,伴隨着共享經濟概念的火熱,共享衣櫥成爲熱度僅次於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的賽道,衣二三更是成爲其中最大的獨角獸。

衣二三們爲什麼死?

然而,這些共享衣櫥平臺從巔峯到谷底,只需2年時間。

2017年,共享租衣賽道急轉直下。速度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衣櫥App下載量參差不齊,女神派下載量最高,達58萬次;衣二三和多啦衣夢緊隨其後,分別爲31.8萬次和20.4萬次;美麗租則只有1.2萬次的總下載量,已經掉隊。但最終還是避不開倒閉的命運。

爲什麼共享租衣這麼難發展呢?

首先是共享租衣項目的運營成本非常高,共享行業的燒錢特點是行業共識,共享衣櫥這一賽道也並不例外,從商品選購,物流倉儲建設,再到後期的清洗和維護,運營一個二手租衣平臺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就像開奶茶店、火鍋店,租衣生意看着簡單,但實際上包含着更多難以控制的成本,比如選款、物流運送、衣服清潔處理等等環節,經營者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金錢。

“共享租衣屬於進入門檻低,但運營門檻很高的模式,有一個由輕到重再到輕的過程。”清流資本合夥人劉博曾如此評價這一行業。

再加上營收模式單一,共享衣櫥行業高度依賴會員付費,一般有超過75%的收入都來自按月租賃業務,也是導致很多二手租衣平臺倒閉的一大原因。

衣二三爲了解決盈利渠道單一這一問題,也曾嘗試拓寬自身營收渠道。除了原有的衣物租賃主業務外,2020年3月還上線了洗衣業務,價格相對線下的洗衣店來說比較便宜,這一洗衣業務的服務並沒掀起什麼水花,畢竟洗衣業務賽道太擁擠了,新來者衣二三要面對的競爭非常激烈。

有行業人士指出,從商品選購,物流倉儲建設,再到後期的清洗和維護,平臺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前期需要花費大量資金購買衣服供用戶租賃,後期還要承擔購買新款衣服等新成本支出,種種因素終於壓垮這些平臺。

其次是平臺自身缺乏嚴格運營,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甚至很多基本服務都做不好,2018年10月,有用戶在網上發帖稱衣二三在未通知用戶的情況下開始更改平臺的租衣規則。且新條約嚴重損害了用戶的權益。

在新改的合約中,用戶的租衣下單週期被延長到了72小時。由於用戶每月所繳納的會員費是固定的,因此新的合約在無形之中縮短了用戶的租借頻率。

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衣二三的投訴非常多,被爆出“自動扣款”、“貨不對版”等投訴,出現了大規模的用戶退潮。還有投訴稱其“虛假宣傳”“退款難”。

最後,從衆多平臺倒閉也能看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共享租衣似乎是個僞需求。

有衣二三的體驗者告訴筆者,最初她圖個新鮮,下載了衣二三,但只堅持租了兩次,就不再使用,理由是來回寄取太麻煩,最後就漸漸不用了。

而且衣二三主打的是高端服裝,這類的服裝本身使用場景就很有限,不少網友表示只有在畢業禮、年會等場合纔會打開衣二三,平日根本用不到,對於許多新用戶來說,一時嚐鮮成爲會員,衝動期過去後,並不一定會進行續費。這也決定了打開率並不高,衣二三隻能靠高客單價纔可回本。

高端的定位,還是終究束縛了自己。

那些年,失敗的共享平臺

這些年,失敗的共享平臺不計其數。

除了共享衣櫥沒落外,首先是衆所周知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曾經是出了名的燒錢,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整體融資超千億元,其中,超過700億元都投入共享汽車賽道,全國運營車輛已經達到6萬輛。

然而當融資到一定數量時,團隊成長跟不上,產品跟不上,運營跟不上,市場跟不上,收入跟不上。當這些數字全面跟不上時,等到手中的資金燒完時便是企業的大限,加上各大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騎行費用不斷下降,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入不敷出,盈利遙遙無期。

風投資金也偏向於謹慎,車企融資變得非常困難。融資沒了,現金流斷了,無法盈利的共享單車企業,自然走向消亡。2018年4月摩拜不得已賤賣給美團,ofo傳來資金危機:8月份時創始團隊開始墊錢發薪,12月份,又引發1200萬用戶退押金事件,至今仍有不少用戶無法討回自己的押金。

然而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比共享單車更爲瘋狂的,還有共享汽車,瘋狂吸納融資。這些玩家裏面,既有互聯網出身的出行獨角獸企業,也有上汽等主機廠巨頭。

而如今,共享汽車行業更多傳出的還是一地雞毛的消息。比如頭部品牌GoFun的CEO離職,業務下滑、轉型不順、拖薪裁員等負面消息;盼達用車發佈公告稱,由於公司經營原因,於2021年2月1日起暫停運營……

還有更多的共享經濟賽道狀況更爲慘淡。一些共享KTV、共享按摩椅等套用共享概念的項目如今已經逐步消失於大衆視野,還有共享籃球項目比如“豬了個球”完成Pre-A輪融資後半年,便敗光近千萬融資,最終公司還是迎來了倒閉的結局。

實際上,很多所謂的共享經濟,其實是僞共享商業模式,本質上還是租賃服務。

真正的共享經濟,本質是“低效高用”,即低效資源高效利用,把用戶閒置資產或者資源進行共享,增加資源的使用效率,總體不會增加額外的固定資產和成本。

而僞共享項目本質只是借用於APP的租賃項目,重新投入了資產成本,所以就不屬於共享經濟的低效高用邏輯,衣二三是通過購買新的衣服爲大衆提供服務,自然也算不上真正的共享模式,只不過還是蹭着概念而已。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曾經說過,從最初的專車到目下的各種共享產品,我們並沒有見到這個社會將共享經濟發揮到極致,而是將“僞共享”發揮到了極致。

以上都能看出,披着殼子的僞共享經濟並不如想象中的美好,衣二三的死亡就是最好的警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