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即時拍攝是怎樣煉成的?

“守常(李大釗字),你看這些受苦的民衆。”“仲甫兄(陳獨秀),中國現在沒有一個真正能表現民衆勢力的團體,我們若能成立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那麼中國徹底的大變革便有希望。”……

這是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盛典儀式後的第一個節目,在戲劇與舞蹈《破曉》中,感動了無數年輕觀衆的電視劇《覺醒年代》的場景在國家體育場的舞臺上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呈現——飾演陳獨秀的演員於和偉與飾演李大釗的演員張桐,在主舞臺一側的小型旋轉舞臺上,用戲劇的方式,再次生動演繹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經典場景。

在巨大的“廣場”上,一左一右兩側階梯狀旋轉舞臺,以及與“廣場”中央即時轉播屏幕的組合,構成了精巧、獨特的寓意。演員們悲憤而堅毅的神態,被實時、清晰地投放到舞臺中央的大屏幕上……

《偉大征程》給觀衆帶來的不僅僅是壯美的視覺體驗,更多的是全新的內容展現模式帶來的驚豔和震撼,而這得益於這場大型情景史詩“即時攝影、瞬時導播、實時投屏”的創新構思,全球首創的“戲劇表演5G即時電影拍攝”技術第一次接受實戰考驗。

坐落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南邊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建築面積達25.8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9.1萬名觀衆入場。作爲《偉大征程》的演出場地,首先映入觀衆眼簾的便是舞臺後方矗立的長達180米的巨型屏幕。“超大屏幕可以充分地展現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的歷史畫卷,新技術的引入可以助力文藝演出的藝術表達,爲《偉大征程》的創作提供更寬廣的想象空間。”《偉大征程》副總導演田沁鑫說。

如何將戲劇演員絲絲入扣的表演纖毫畢現地呈現在這個超大屏幕上,《偉大征程》的創作者們付出了非同尋常的艱辛努力。

在前期籌備排練的B場地,副總導演沙曉嵐和舞美總設計孫天衛爲方便排練,搭建了一個同等比例的舞臺。“來自北京電影學院的25位學生攝影師和我們一起訓練,每個攝影師都揹着一個超低延時的5G揹包反覆測試,把演員的表演節奏切換進去是很有難度的,再加上如何讓音視頻信號做到不延時、大屏投放怎麼做到(信號)不掉號等難題,連續奮戰兩個月後,終於做到了能在現場製作一部不喊停的短視頻‘大片’,六個戲劇片段沒有一組重複鏡頭。”田沁鑫說。

此次晚會的戲劇視頻組共兩百多人,田沁鑫打趣地稱之爲“夜行小組”。“我們每天的工作時間是晚11點到次日凌晨四五點鐘,因爲是晚會形式呈現的廣場藝術,白天光線下無法校驗即時拍攝的曝光。而晚上7點到10點這個時段,就會佔用年輕舞蹈演員的時間,他們很多都是大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還是不希望他們天天熬大夜。”田沁鑫說,那段時間他們最害怕天亮,一到東方泛起魚肚白,她就在現場大喊,“沒時間了,大家抓緊!”

就這樣,經過近3個月的磨合,和“沒日沒夜”的8天連續作戰,終於解決了所有技術問題。

“當成千上萬個5G基站投入使用,獨立組網的中國將以‘萬物互聯’的名義@未來。”詩朗誦與合唱《強國力量》裏演員何冰的臺詞,恰是此次《偉大征程》整場演出新技術運用的寫照。

演出當晚,情景化的戲劇表演拍攝畫面通過8路“5G+4K”超高清視頻實時傳輸至導控臺,進行鏡頭實時剪輯、實時調色等處理,在現場主屏幕上即時同步出細膩的電影質感畫面,爲觀衆奉獻了沉浸式觀看體驗。不少觀衆感嘆:“這場演出無疑是科技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歷史影像和藝術時空於舞臺的方寸之間書寫出一部氣勢浩蕩、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

舞臺新技術運用:已到“進行時”

在戲劇與舞蹈《破曉》、歌曲《遵義會議放光輝》等多個節目場景中,5G即時拍攝技術的運用,讓觀衆同時在當下與歷史中自由穿梭,沉浸體驗百年之鉅變。在情景歌舞《強軍戰歌》、童聲合唱與舞蹈《命運與共》等節目場景中,“子彈時間”的運用仿若讓時空定格,以電影特效的方式展現出大型情景史詩之美。綜合運用的多種技術手段將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的藝術手段襯托得更加生動,沉浸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壯美畫卷。

據介紹,這些技術的實現需要極爲穩定的5G即時傳輸技術和超高清拍攝製作技術同步保障。在中國移動全球首款超低時延5G揹包建設的5G邊緣計算視頻專網以及超高清技術保障下,視頻業務端到端時延下降了80%,抗干擾性更好。這種全新的“即時攝影、瞬時導播、實時投屏”的攝製解決方案,極大地拓展了5G技術在傳統文藝演出和舞臺藝術方面的應用空間。

在世界戲劇舞臺上,即時拍攝已有所應用。近年來,不少中國戲劇人也在創作中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即時拍攝。但在廣場化的大型演出中應用這項技術,並以最新的5G即時傳輸技術進行加持,《偉大征程》是首創。在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專職副主席于濤看來,5G即時拍攝改變了觀衆的固有的審美習慣。“可以說,這項技術打破了‘第四堵牆’,增強了間離的效果,而劇場中很多觀衆看不到的表演或者細節,都能通過技術解決,從而使觀看體驗更清晰、更親密。”

“即時拍攝歸根結底是一種影像藝術,將這種電影般的表現手段運用在戲劇舞臺上,也涉及兩種藝術結合和融合的問題。”于濤認爲,雖然即時拍攝技術對傳統的舞臺藝術有着激活和更新的作用,但運用時也應把握住“度”。“並不是所有舞臺藝術作品都適合這一手段,如果濫用的話,對於舞臺空間的完整性和舞臺表演的連貫性,包括觀衆對演員表演的投入性都會受到干擾。”

“《偉大征程》中新技術的應用爲大型演出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呈現模式,不排除將來在舞臺藝術的創作和演出中,在創作初期就爲即時拍攝留出空間,從而給觀衆留出更優質的欣賞和審美空間。創作過程中的創新創造值得思考,值得珍視,如何更廣泛地運用好新技術,實現更好的效果,是舞臺藝術工作者應追求的。”青年編劇潘乃奇表示,在今後的創作中也會自覺地帶入一些影視劇創作思維,更加註重場面的設置,爲畫面的選用、技術的發揮提供更大更有效的空間。

在青年評論家鄭榮健看來,5G即時拍攝技術拓展了舞臺藝術的外延。“因爲在主流的戲劇觀念裏,即時的、在場的體驗,是舞臺藝術的本體核心,這既規定了、也實際上限制了舞臺藝術的表現手段,比如它不得不要求高度集中。傳統戲曲裏,一個圓場代表着萬水千山,是以少喻多、以虛擬實,是藉助於表演;布萊希特提出敘述體,是通過文本結構來進行宏大的史詩敘事;可以說,不斷突破舞臺時空侷限而更真實地展現我們的歷史文化、現實生活,是舞臺藝術永不停止的追求,反映出人的有限與宇宙無限之間的生命哲學關係。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藝術手段,幾乎都窮盡當時之極致,彼此間不可替代,但在新的技術條件參與下,我們看到了迭代更新的新場景、新可能。比如,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這些運用看作是生活戲劇、環境戲劇與以劇場、廣場等傳統舞臺藝術的表現手段銜接結合了起來。”

此外,鄭榮健認爲,即時同步的多場景處理,暗含着舞臺藝術的一種開放形態,“這既跟我們常說的觀演互動、浸入式戲劇不謀而合,同時也在傳播方面跟當前正蔚然成爲一種趨勢選擇的線上演藝場景銜接了起來。這時候,我們不能僅停留在傳統的角度去看問題,還要在召喚、迎接和完成這個新的體系、新的形態方面,去進行有效的闡釋與探索”。

作爲《偉大征程》戲劇編導的謝可,經歷了5G即時拍攝在作品中從提議到實現的全過程,在他看來,通過5G即時拍攝鏡頭的切換,可以360度觀看舞臺的演出,能豐富、放大更多的視角全方位體驗演出,在現場主屏幕上即時同步呈現出細膩的電影質感畫面,爲觀衆奉獻了沉浸式觀看體驗,仿若與舞臺上的演員一同呼吸,建立更強的觀演關係,增強了互動性。

而對於新技術在今後創作中應用的可能,謝可也有思考。“我在國外演出時,看到有些國外劇目的工作人員,能夠通過一臺筆記本電腦控制整場演出的燈光,而我們現在的燈光操作檯非常大,巡演運輸時也很費勁。希望不久的將來,5G技術能夠更多地運用在舞臺上,比如在舞臺景片後面放置傳感器,通過電腦進行景片走位編程,並通過相應的機械軌道自動完成演出各場次的佈景變化,省去大量人力物力。”此外,據謝可介紹,更適合“演播”條件、更多新技術加持的國家話劇院智慧劇場建設也已經在籌備中。

技術突破 觸發現代舞美認知變革

舞美設計的空間躍升:“極大”與“極小”的精雕細琢

如何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這樣寬闊的空間,呈現一部跨時代之作?在宏闊的空間中做到“形散神聚”?

隨着策劃、創排工作全面展開,答案越來越明晰:顛覆既有創作觀念,以極爲綜合的形式表現大視覺,營造前所未有的大陣勢,完成思想與藝術、技術的高度融合。

主舞臺上,最大的LED屏幕長180米,是目前舞臺上最大的LED屏幕。主屏幕兩側的副屏繼續帶動觀衆視線向外延伸,在橫剖的舞臺上則是小場景舞臺空間:兩側的雙向旋轉升降轉檯內嵌弧形屏幕,構成新的戲劇表演空間;中區的翻板屏幕,前區的搖臂和升降臺,階梯下的8個翻轉移動臺階車臺等多個舞臺器械,構成變化多元的結構。演員置身其中,完全能夠流動起來,舞臺與影像實現有機融合,大大強化了交互性的沉浸體驗。

“這次文藝演出對於創作理念和思維的衝擊是劇烈的,尤其是提升了對於大舞美、大視覺的深度思考,深化了對於舞臺概念、空間佈局和調度排布的理解。舞美等視覺設計不僅能做到兼顧多種表演情景,還作爲主體要素,有機融合舞臺表演、視頻、燈光乃至調度複雜機械和虛擬現實等高科技,牽引產生疊加的震撼藝術效果。‘藝術+科技’構成新的創作視野,或將推進形成新的演出格局。”文藝演出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總結道。

藝術實踐的思維躍升:搭建工程體系 形成模塊化思維

當演出參與者、場地面積、設施需求、施工週期等都有較高要求時,如何在有限工作週期內,優化舞臺技術環境,最大可能保證藝術效果?怎樣加快合成進度?這是規模逐漸擴大的劇場演出和實景演出面臨的現實問題。

“《偉大征程》的技術實現帶給現代演藝行業的震撼實際源於組織和操作方法。”北京特種工程設計院研究員、《偉大征程》技術保障任務隊隊長劉佔卿認爲,在既有演出體量難以作爲參考的情況下,可以嘗試以工程項目實施,學會運用模塊化思維。

在分享大型活動技術設計經驗時,劉佔卿談到,舞臺技術的運行,以快速準確推進舞臺表演與燈光、音樂、服裝、化裝、道具、佈景等合成爲目標,效果體現在指揮調度的協調性,關鍵是完成體系搭建。

什麼樣的體系,纔是應對工期短、任務複雜、需求多元的最優選擇?

北京特種工程設計院機械工程專業工程師邢偉介紹,首先是要明確技術建制,確定牽頭單位和技術骨幹,必要時要涵蓋建築設計、建設單位、舞臺設備質量監督檢測、工程管理諮詢等,在項目初期就根據演出專業領域,有針對性地設計技術管理體系。其次是明確方案設計要求,演出主創團隊與技術團隊深度對接後,形成舞臺設計總要求並附相關領域最新標準規範。再有就是規範檢查評審制度,綜合考慮特殊技術實現要求和防雨防潮防風等問題,對設備可靠性、安全性進行專項複查評審。

除劇場演出外,大型實景演出往往涉及與安保、氣象等多系統、多部門的協同配合,北京特種工程設計院專家團隊因此建議統籌技術接口,健全技術領域,及時上線指揮監控系統和舞臺設施控制系統,確保調度指令“傳得清”,現場情況“看得明”,排練和演出任務順利進行。“一面是通過事先編制各部門、各時間段的工作流程,在演出過程中隨時間碼逐條推送相關提示信息,使指揮更加準確便捷,強化監督管理,減少錯誤發生;一面是實時監視設備運動的參數(速度、位置、限位、負載等信號),設備按設定的運動參數和內置於控制系統中的保護措施運行,以滿足定位精度和同步精度的要求。當有緊急情況發生或運動誤差超過允許範圍時,系統將採取有效措施,以保證人身和設備安全。” 劉佔卿表示。

視覺效果的技術躍升:虛實無縫對接

近年來,CG動畫和AR、VR等影像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演藝中,人們對虛擬現實技術提出了更高的體驗需求。《偉大征程》的技術突破爲業界又帶來了一次震撼。

在“即時攝影、瞬時導播、實時投屏”的創新構思引領下,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聯合北京公司首創的“戲劇表演5G即時電影拍攝”技術以4K現場轉播系統爲基礎,在信號傳輸方面利用5G技術替代了過去的有線光纖或者無線微波設備,能將時延控制到毫秒級。

5G技術應用空間大大延伸,將爲大型實景演出和劇場演出創造一種新的呈現模式。業界熱議的則是,如何用好這項技術,提高生產效率,豐富藝術語言和交互形式。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這種雲端生產方式成爲常態,整個藝術創作將迎來新的窗口期,跨界合作的範疇將進一步擴大,也將有利於快速轉化遊戲建模、體育賽事直播、智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成熟技術成果。

瞄準未來,5G等技術手段的創新應用還將爲線上演播和線下演出的雙向流動提供支撐。“我們看到,技術正佔據更加主導的位置,成爲內容和演出的重要部分。數字舞美正得到更大範圍的應用,‘藝術+科技’的融合演進速度加快,落地應用還有很大空間。隨着文化科技的發展,再多元的時間和空間參數組合,都能夠劃分不同區域,實現對設備預設不同的位置、速度和啓動時間一鍵式控制和對人的同步指揮調度。技術能夠幫助達到的這種精確性、準確性、複雜性正是藝術質感的內核之一。線上與線下、虛與實、演員與觀衆的邊界將更加模糊,最終重新定義藝術生活。”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標準研究中心主任閆賢良分析。

(責任編輯:魏金金)

來源:中國文化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