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梁雯 滿倩倩 濟南報道

7月26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一場,圍繞“牢記囑託 砥礪前行 奮力開啓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新局面”主題介紹有關情況。發佈會上,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介紹了濟南在文化建設方面的成績。

“大家都知道,濟南是一座底蘊深厚、文脈綿長的歷史文化名城,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有‘海右名郡’‘天下泉城’的美譽。所以,我們在創建‘東亞文化之都’、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孫述濤說,濟南有厚重的文化積澱。張馬屯遺址發現的後李文化時期遺蹟,證明早在9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4600多年前的城子崖遺址被譽爲“中國考古聖地”,推翻了“中國文化西來說”,成爲中國文化本土起源的自證地。還有世界知名的平陰玫瑰、皇帝賜福的阿膠,都是千年文化的傳承,古老智慧的結晶。

濟南有豐富的歷史遺產。目前,全市有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1處,國有館藏文物20餘萬件。比如,泰山北麓的靈巖寺列中國四大名剎之首,寺內四十尊彩塑羅漢像被譽爲“海內第一名塑”;四門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單層亭閣式石塔,被稱爲“華夏第一石塔”;齊長城被譽爲“中國長城之父”;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國現存最早地面房屋式建築,其漢代畫像被歷代金石學家、學者和美術家視爲藝術珍品。

濟南有獨具韻味的名士文化。李白、杜甫、曾鞏、趙孟頫等歷代大家都曾在濟南遊歷或工作,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等耳熟能詳的名人都出生在濟南,馬可波羅、泰戈爾等國際名人也曾在濟南駐足遊歷,留下了衆多傳誦千百年的經典詩篇,也造就了濟南詩城的美譽。同時,濟南還擁有互學互鑑的文化基因。1300多年前,濟南僧人義淨遠渡重洋取經,與東晉法顯和唐代玄奘並稱中國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一代詞宗李清照、詞中之龍辛棄疾在東亞國家備受推崇。

近代以來,濟南自開商埠,創造了我國內陸城市對外開放的先河。“如今我們的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已達79個,人文往來、經貿交往持續深化。由此可見,文化是泉城濟南鮮明的標識、寶貴的資源,傳承保護、挖掘闡釋好這些歷史文化,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重任。”孫述濤說。

孫述濤介紹,近年來,濟南堅定文化自信,統籌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濟南”建設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一是文化遺產保護持續加強。出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高標準完成齊長城等一大批重點文物修繕保護工程。創新實施“先考古後供地”前置舉措,從源頭上保證文物安全。高標準策劃實施古城城市更新項目,着力傳承歷史風貌特色,推動“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

二是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規劃建成國有博物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大劇院等文化設施近500處,遍佈全城鎮街、村居的綜合文化站、文化服務中心5368家。“十三五”期間年均舉辦羣衆性文化活動3000場次以上,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三是精品藝術創作不斷湧現。深入挖掘地域資源和傳統文化,推出衆多廣受好評的精品力作。尤其是大型京劇意象雜技劇《齊風魯韻·粉墨》成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爲濟南一張靚麗的名片。

四是文旅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成功舉辦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第三十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等一系列大型品牌展會。方特東方神畫、融創文旅城等文旅項目相繼開園運營,德雲演藝廣場、開心麻花、明水古城、濼口古鎮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高端項目紛紛落地建設,“泉城濟南”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更加響亮。

下一步,濟南將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開展“東亞文化之都”濟南年系列活動爲契機,全力推動文化事業大繁榮、文化產業大發展,全面展示泉城文化的獨特魅力,加快構築全國重要的區域文化高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鑑重要門戶和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切實以文惠民、以文興城。孫述濤說,“我們也歡迎大家多到濟南走一走、看一看,親身感受濟南自然人文的魅力和城市發展的動力活力,並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來源:大衆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