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幸福,字典上解釋,作名詞時,是指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作形容詞時,就是稱心如意的意思。關於幸福,處境不同、追求不同、定位不同,實現和滿足的程度就各有不同。

前不久,備受海內外廣大京劇愛好者關注的第十五屆“和平杯”京劇票友邀請賽決賽圓滿結束,由10名京劇名家組成的專家評委會、由30名各地區評委、15名往屆“十大名票”評委和5名媒體評委認真公平評選,組委會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天津市和平公證處指派公證員現場監督下,經過4天的緊張工作,認真進行統計覈算,最後評出的結果一經公佈,通過全媒途徑迅速在票友圈引起熱傳,本屆京劇名票大賽衝出的頭牌黑馬,就是來自天津靜海區的寒門農婦吳華飛。她演唱的傳統京劇《楚宮恨》選段精美絕倫,以總成績 96.19分的絕對優勢一舉獲得本屆大賽一等獎的第一名,被授予中國京劇“十大名票”榮譽稱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主流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及時報道。站在頻頻閃亮的閃光燈前,面對鮮花和掌聲,吳華飛的幸福感言,除了那成串的淚珠和哽咽的激動,用4個字來解讀,那就是:苦盡甘來。

吳華飛1967年出生在靜海縣西翟莊鄉呂家溝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兒童時代的吳華飛性格開朗活潑,愛跳愛唱。小學一年級時她就跟着村裏的小喇叭學會《紅燈記》《龍江頌》等現代京劇裏的經典唱段,而且有板有眼,成爲街坊鄰居和同學們公認的“小戲迷”。

那時,芙蓉出水般的吳華飛身材高挑,肢體柔長,舉止大方,人見人愛。每當有人問起她的夢想,她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唱戲!”

命運,往往不是按照人的志願那麼地遂心如意。吳華飛11歲那年,父親因病英年早逝,使得原本安穩的家庭出現一種失重感,由於家中兄弟姐妹多,基本都未成年,生活條件十分艱難。不幸像一條河,讓這個年少的女孩身溺其中,過早地體驗瞭如何自立自強、喫苦耐勞。

16歲那年,初中畢業的吳華飛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沒有朝着理想前行,而是毅然決然地選擇放棄中考,帶着對家庭的責任和擔當走上了艱辛的打工之路。一個尚未成年的女孩,不怕喫苦,先後在當地的村辦企業、鄉鎮企業的工廠車間從事計件勞動。爲了多掙幾個錢補貼家用,她不知疲憊加班加點,有時一天要幹兩天的工作量。

當年,一個天資聰慧的如花少女,爲了現實放棄夢想,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犧牲精神,也是生活之無奈在吳華飛這個柔弱而堅強的女子身上的體現。吳華飛21歲時收穫了愛情,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小家庭,結婚後第7年丈夫不幸病故。一個28歲的女人,帶着一個不滿5歲的孩子,這樣的日子肯定會面對說不盡的困惑和無法排泄的委屈。在封建傳統觀念的世俗面前,吳華飛只能選擇默默地走自己的路。多少年,她一邊打工,一邊撫養孩子;一邊咬緊牙關、含着淚水一步一個腳印地生活,一邊用女人最堅挺的脊樑和最溫暖的母愛陪伴着兒子讀書、成長……

如果把母親比作陽光和雨露,那麼孩子,就是禾苗、大樹。這句話蘊含的哲理,無非兩層意思,一個是母愛,一個是希望。這,就如同吳華飛和她的兒子。

2005年,是吳華飛夢想開花的春天。這一年,她的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靜海第一中學。這是一個希望的開端。母子倆沿着這個夢的方向,從農村走進了城區,承租了一個落腳的小屋, 依然堅守着那個夢。

在那段時間,吳華飛抬起了頭,開始展望新的生活。其間,她有緣認識了性格開朗的趙大姐。這位趙姐是一名京劇愛好者,經常去公園和票友們唱戲過把癮,有時約着吳華飛陪她一起去。自幼就愛好京劇的吳華飛天生一副好嗓子,也是一個積極樂觀的生活強者。在趙姐的引導下,她打工之餘,就擠出時間跟着趙姐一起去公園裏聽戲。從此,一個飽受精神寂寞被生活壓抑的吳華飛經不住這種絲竹管樂的誘惑,便執着地開啓自己的幸福之旅:“我要唱戲!”

一天晚上,在戲迷聚集的廣場中央,吳華飛鼓足勇氣自報家門爲大家清唱了一段大家耳熟能詳的傳統京劇《秦香蓮》,雖不專業,卻引人入勝,贏得了不少掌聲和好評。從此,她有了更大的勇氣和自信,與京劇結下不解之緣。

京劇是藝術,是國粹,那聲聲皮黃,句句板腔,宛若天籟之音……新的生活在吳華飛的世界翻開了新的一頁。吳華飛耳裏聽的,眼裏看的,腦裏想的,嘴裏唱的,幾乎都是京劇,從此她的生活中增添了一項重要內容──京劇。儘管學習京劇演唱經歷了鮮爲人知的辛苦,但這門藝術的植入卻使吳華飛單調的生活變得充實和快樂。

在京劇流派中,吳華飛喜歡“張派”也是一種機緣。多年前,在一個偶然的場合,她被“張派”名家薛亞萍的京劇唱段所吸引,覺得這位老師唱得太好聽了,那韻味簡直無法形容。從此,她像着了魔似的反覆地聽,不分黑白忙閒,做家務時更是不無聽戲,以至於做飯燒糊了鍋,接水時弄得“水漫金山”。隨着對京劇的深入瞭解,她漸漸地知道自己學習的唱段屬於張君秋先生的“張派”藝術。帶着對老藝術家的崇拜和敬重,吳華飛在學習演唱中更加由表及裏、入情入戲。

那段時期,吳華飛的工作是爲一家單位做飯,冬天夜長,她早晨5點鐘就得從家裏出來,在漆黑的路上,一邊蹬着自行車,一邊大聲唱戲或喊嗓子,簡直是真迷真愛,如醉如癡。

吳華飛在京劇票友這條道路上一路走來,能夠取得驕人的成績,多種因素中還有網絡結下的奇緣。她通過網絡結識了一位恩師,得益於這位恩師的指導才成就了她的這份殊榮。

吳華飛自從愛上了京劇,自然在她的手機上就有了微信“京劇羣”。這個羣裏天南地北票友衆多,因爲對京劇的共同愛好,讓他們有緣成爲羣裏的一家人,他們追求的共同目標是弘揚國粹、傳承京劇。作爲這個京劇羣中的成員之一,吳華飛由於一天到晚忙於生計在線交流並不主動,只是羣主偶爾把她的K歌唱段發到羣裏,羣裏有位“張派”的資深票友──80歲的吳寶生先生。他在羣裏聽到吳華飛的唱段,稱讚她演唱得非常美,屬於不可多得的好嗓子。於是,他在羣裏給吳華飛留言:怎麼吳華飛上網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再加上羣裏人多,信息氾濫,很快就把老先生的留言淹沒了。但吳老先生愛惜人才,仍然繼續留言,想跟吳華飛建立聯繫,給予指點。最終老先生找到羣主費盡周折,才和吳華飛建立了聯繫。吳老先生非常懂戲,是《梨園週刊》的忠實讀者,還是一位資深的“張派”票友,更是一位無私傳播京劇藝術愛好者。當他看到吳華飛是塊好料,但必須經過打磨加工提高,才能成爲一塊美玉。他不圖回報,只想義務給她指點迷津。

通過微信平臺,吳老先生在吳華飛唱腔的吐字歸韻等一些細節方面給予講解,讓沒有接受過科班培養的吳華飛受益匪淺。吳老先生對她說,京劇最科學的發聲方法是:軟齶上提,上打頭腔,氣發丹田,是用脣齒舌喉綜合唱京劇。當京劇演員、大嗓門的人天生比較少,那些各角都是喊嗓兒喊出來的,喫開口飯的嗓門小了可不行。最主要的還有一條:要耳音好、才能唱的生動。

吳先生言簡意賅的專業講解,讓吳華飛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吳先生誇獎吳華飛在學京劇藝術的道路上下的功夫是“私功”,就是老先生授課兩三個禮拜之後,她與老師再聯繫,將老師教唱的內容給老師聽。老師對她的回課非常滿意。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吳華飛在京劇藝術上真心熱愛。因爲有了吳老先生的指導,吳華飛的藝術水平纔有了很大的提高。

吳華飛所在的京劇票房團隊──靜海區老幹部活動中心,是“和平杯”中國京劇金牌票房,這裏活躍着幾十位會使用各種樂器的老前輩。正是這些德高望重的前輩老師們的輔導和舉薦、鼓勵和幫助,才使得吳華飛這個爲生活苦苦奔波的票界明星脫穎而出。

當年,吳華飛剛剛被介紹加入這個票房團隊時,感到眼前一亮,樂隊陣容強大,大多都是當地的高手和權威的樂師。因爲,自己沒有太過充分的心理準備,不免有些底氣不足,對入團唱戲沒有自信。開始時,老師們對吳華飛的要求相當苛刻,直截了當地指出她的缺點,有時真是到了不留情面的地步,讓她感到唱戲的學問太深,自己根本不是這塊料。吳華飛是個知恩明理的人,她知道老師嚴肅認真地教戲都是盼着自己儘快走上舞臺,儘快出戏、出彩。

吳華飛暗下決心,練真功夫,無論生活再拮据,也捨得花錢購買最經典的京劇光盤;無論時間多麼緊張,也堅持定時到票房接受培訓,唱戲排練。老師說,因爲吳華飛有過喫苦耐勞的經歷,所以她學戲就有恆心、有定力,就必然會有成功、有驚喜。

2018年,在老師們的強烈推薦和熱情鼓勵下,吳華飛報名參加了第十四屆“和平杯”京劇票友天津賽區的選拔比賽,首次亮相大賽舞臺獲得“金獎”,並受邀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作了京劇經典選唱,爲迎接新票友族羣更高級別的挑戰增添了必勝的信心。

2020年10月,在海內外廣大京劇愛好者熱切關注的第十五屆“和平杯”京劇票友邀請賽決賽揭曉的那一刻,人們驚喜地看到榮膺本屆“十大名票”第一名的吳華飛──這個令人刮目相看的、從農村走來的單親母親。她秉承與生俱來的藝術基因,賡續中國母親樸實善良、喫苦耐勞、甘於奉獻的傳統美德,在生活的歷練中不斷地成長、成熟,並以堅強的意志默默地書寫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用國粹京劇的天籟之美,再現着自己陽光的心態,表達着自己簡單的幸福……

來源:天津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