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大宗商品價格與輸入性通脹走勢分析——政府與市場經濟學系列政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以“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風險管理”爲主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金融學系研究員李正強進行了發言。

“面對着不管是輸入性因素也好,還是各種因素也好,導致了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以及經濟形勢帶來的變化。從微觀企業來講,應該學會和了解利用大宗商品的這種衍生品市場,來管理好價格波動的風險。”李正強說。

在李正強看來,我們不能夠被動地在那裏等待着、觀望着價格波動,原來價格大幅度的上漲,導致採購成本大幅度的上漲,產品價格大幅度的下跌,導致營銷收入大幅度的下跌,給我們一些產業帶來很大的波動性。微觀企業,微觀機構,應該主動的去了解,去學習,去運用大宗商品的期貨,或者期權這樣一些工具,來管理好價格波動的風險。

“中國應該加大力度,加快衍生品市場的開放和發展,要加快推進大宗商品的人民幣定價中心建設。如果說我們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在中國的市場裏面,能夠形成以人民幣定價的大宗商品的定價中心,用人民幣的定價,能夠比較真實的反映中國的真實供求關係,這樣的話我們可能來自於外部的輸入性的通脹壓力,就會小很多。”李正強說。

以下爲發言全文:

各位老師,網友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剛纔聽了兩位的介紹,我也很受啓發,特別是剛纔兩位老師在交流的時候,都談到了大宗商品的期貨價格問題,尤其是湯珂教授還做了一些實證的分析,我們兩個人的想法有一些比較相近的。

今天我想說的在判斷PPI的走勢和CPI的走勢,通脹問題的時候,我們比較習慣用了CPI這個指數了。清華大學也發佈了iCPI的指數,CPI指數是一個現貨的價格,是一個過去信息的反映。iCPI應該是一個線上的價格,線上的價格比CPI速度肯定更快,也更加靈敏,實證分析也證明這了一點。

我想另外還需要一個,就是兩位老師都已經談到的,我們還需要一個未來的價格信息,作爲我們判斷通貨膨脹未來走勢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這就是大宗商品的期貨價格指數,兩位老師都用到了,而且還做了實證的分析。

所以我想過去信息的CPI,線上信息的iCPI,再加上代表未來價格信息的商品期貨價格指數,這樣能夠比較好的幫助我們來對未來的通脹,未來的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有一個比較好的判斷,這是我想分享的一個想法。

第二,我想聊一下關於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情況。剛纔湯教授談到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包括它的金融化的問題,他也得出了結論,近期的波動主要不是金融化導致的,而是供求關係,匯率和美元的狀況引發的,我非常同意他這個判斷。

我是想說商品期貨的價格,特別是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現在在國際貿易裏面,已經成爲一個定價的基準,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大量的大宗商品定價基準是採取了期貨價格,哪個交易所貢獻了這個期貨價格,這個期貨交易所就成了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中心,實際上是哪個交易所給的價格,要看是什麼幣種,一講到國際大宗商品的時候,都是用的美元,大家都已經習慣了。現在大宗商品國際定價都是用美元定價的,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爲什麼大宗商品期貨價格能夠成爲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的定價基準,現在上國際很多貿易開始用了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比如說銅的問題,比如說國內的大豆棕櫚油的問題,現在國內大宗商品的貿易,普遍都採用了期貨市場的價格作爲定價基準。現在所講的基差貿易的形式,已經非常普及了。

爲什麼會導致這麼一個結果,我想分享這麼幾點想法,第一,這個期貨的價格是代表了未來的價格,是由大量的買方和賣方共同參與,形成的一個真實的交易價格,可以說它是大量的買方和賣方,也就是說大量的市場參與者,對未來不確定的供求關係給出的一個判斷,也就是說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給出了一定的計量,它的價格發現功能可以在這些方面做一些解釋。

第二,爲什麼它能夠成爲定價的依據,因爲它是能夠解決了大量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它是一個公開的,透明的價格。而且它非常及時,我們知道現在很多很多的價格信息,我們國家統計局做了很多的工作,線上交易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我們採集這個信息的時候,即使你的加工過程非常快捷,非常便利,但是也有一個滯後。這個滯後,當我們看到這個信息的時候,事實上市場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現在我們在做這種判斷的時候,在談判的時候,我們需要未來的一個供求關係,對未來供求關係的一個基本的判斷,期貨市場的價格恰恰是提供了這麼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所以它能夠成爲大宗商品的定價基準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

第三,剛纔湯教授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兩個差別問題,提到了基差。基差在衍生品市場裏面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概念。我是想說現在的大宗商品的交易裏面,不僅僅交易期貨價格,還在交易這個基差,現在的大量的基差貿易合同,它的簽署的基礎,就是期貨價格加上基差,這兩個都是交易出來的。那麼這個基差是不是意味着期貨價格一定會持續的偏離現貨價格,我是想說由於大宗商品,大多都採用了實物交割這麼一個機制安排,而且在期貨交易機制裏面有一個當日無負債的結算的機制,就使得這個期貨的價格不會持續偏離現貨的價格,因爲一個期貨合約到期之後,這個期貨合約就要進入最後的交割階段,這個交割就是期現貨結合,如果期貨價格過度偏離這個現貨的價格,就一定會有一個套利的力量,讓你的期貨價格迴歸到現貨裏面去,所以我想說由於這幾個因素的存在,就使得現在期貨價格越來越成爲大宗商品的定價基準。

當它成爲大宗商品的定價基準之後,顯然它就對我們預言預判未來的大宗商品,一個行業,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經濟走勢,就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參考。我們有時候講大宗商品對於我們預言預判經濟形勢,幫助我們改善宏觀調控,其實都是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現在從實際情況來看,現在國際市場裏面已經有了大量的用商品期貨市場的價格來預言預判經濟形勢,來跟蹤和監測經濟形勢的一些指標,比如說CRB,這個用得比較多,還有標普和高盛的商品指數,還有瑞銀的商品指數,還有彭博的大宗商品指數,以及國內的關於南華期貨的綜合商品指數。

現在還有另外一個指數,就是中國保證金期貨監控中心發佈的中國大宗商品出口指數,這些指數都在跟蹤和監視CPI和PPI,特別是走勢,預言預判經濟形勢方面,其實都發揮了比較好的作用。

第四,面對着不管是輸入性因素也好,還是各種因素也好,導致了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以及經濟形勢帶來的變化。從微觀企業來講,應該學會和了解利用大宗商品的這種衍生品市場,來管理好價格波動的風險。我們不能夠被動地在那裏等待着、觀望着價格波動,原來價格大幅度的上漲,導致採購成本大幅度的上漲,產品價格大幅度的下跌,導致營銷收入大幅度的下跌,導致我們一些產業帶來很大的波動性。微觀企業,微觀機構,應該主動的去了解,去學習,去運用大宗商品的期貨,或者期權這樣一些工具,來管理好價格波動的風險。

最後我也想提幾個建議,第一個建議,中國應該加大力度,加快衍生品市場的開放和發展,要加快推進大宗商品的人民幣定價中心建設。剛纔湯教授也談到了,現在在大宗商品的波動裏面,很重要的一塊就是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美元無限量化寬鬆,他的利率政策等等。如果說我們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在中國的市場裏面,能夠形成以人民幣定價的大宗商品的定價中心,用人民幣的定價,能夠比較真實的反映中國的真實供求關係,這樣的話我們可能來自於外部的輸入性的通脹壓力,就會小很多。這個事情應該引起政府,還是學術界,還是實物界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

還有我們爭奪國際話語的定價權,從價格的形成來看,通脹就會有產區價格,有銷區價格,中國更多的是一個銷區,我們的需求量很大。中國按道理來講,從邏輯上來講,我們作爲一個最大的買方,我們應當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形成,貢獻我們的一些力量。這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我個人並不認爲是一個爭奪定價權的問題,我們堅定不移的要加快大宗商品人民幣定價中心的建設。

第二,我們應該採取一些鼓勵和支持的政策,讓微觀企業更多和更好應用大宗商品的期貨期權市場,管理好價格波動的風險。

第三,衍生品市場本身也需要花更多的功夫,來進一步提升我們定價的能力,來提高我們市場運行效率,來維護好市場的平穩運行,維護好系統性的風險,這樣的話讓我們的市場能夠真正爲實體經濟,爲這個市場提供公開、透明的、有代表性的價格,來服務於我們的實體經濟,來應對好各種不確定性帶來的衝擊。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