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部署了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意見》提出:“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

7月8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司長許樹強介紹,將採取點面結合的方式,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落實落地。開展以醫院爲單位和以省爲單位的試點工作,充分發揮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的先行先試作用,探索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和支撐體系,加快形成符合實際、可推廣、可複製、可持續的經驗和模式。

健康報“院長論壇”版開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院長書記談”專欄,邀請醫院管理者就如何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提升區域輻射能力,帶動區域衛生健康服務發展等話題,分享做法,講述思考。

本期嘉賓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院長 劉繼紅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有效途徑。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的重要支撐作用。當前,我國公立醫院已經到了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的關鍵期,需要把發展的着力點放到通過多維度創新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經過12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爲集醫療、教學、科研爲一體的創新型現代化公立醫院,綜合實力居國內前列。爲奠定全面建成國際一流醫院的堅實基礎,醫院第九次黨代會提出,要堅持高質量發展主線,營造高質量發展文化氛圍,創新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提升醫院高質量運行效率,完善高質量發展質控體系。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同濟醫院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6個方面工作。

01

強化技術引領

打造五大平臺

醫療技術是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提升醫療質量必須注重醫療技術創新。

同濟醫院堅持“患者需求至上,倡導協作醫療”理念,在臨牀重大疾病和關鍵技術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例如,陳孝平院士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大肝癌安全切除理論,開創了“肝血流阻斷法”“肝臟雙懸吊術”“肝切除法”,控制肝臟手術出血,國內外臨牀應用達3萬多例。馬丁院士開創“治療宮頸癌新輔助方案”,根治宮頸癌的同時,能保留婦女生育功能,成果被寫入歐美相關診療指南和共識。

同濟醫院將不斷致力於臨牀新技術、新業務的輸出,鼓勵醫務人員爭做技術引領者、規範制定者、理論創新者,打造好微創診治、器官移植、高效急救、基因診治和腫瘤治療等五大技術平臺,推動醫療質量與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02

提升學科實力

實施“13520工程”

學科實力是公立醫院品牌信譽、醫療質量和服務能力的重要支撐,學科建設應成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同濟醫院採取系列創新舉措,加強學科建設,成立學科建設辦公室、臨牀醫學研究中心、醫療發展部等專職機構,系統推進相關工作;結合重點專科目錄與地區疾病譜變化,瞄準重大疾病臨牀需求,打造優勢學科羣;實施TOP戰略、“巔峯計劃”和“引領未來計劃”,強化科研“造血”功能;推進科學研究、科技量值和學科聲譽度等“三大提升工程”,實現基礎研究與臨牀轉化、整體水平與特色優勢、內部傳承與對外合作的統籌發展。

2021年,醫院進一步提出“13520工程”目標,即力爭在“十四五”期間,1個學科成爲全國第一、3個學科進入全國前三、5個學科進入全國前五、20個學科進入全國前十。

03

完善激勵政策

顯現人才磁場效應

醫療技術人才是實現醫療技術創新的關鍵要素,特別是一流頂尖人才,是醫院學科建設的脊樑,直接關係醫院高質量發展。

同濟醫院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努力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設置人才辦公室,“外引”與“內培”相結合,從規劃、引進到培育、激勵,做好服務保障;修訂《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實施辦法》《拔尖人才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等,完善激勵政策;提供“國際交流基金”“新技術新業務基金”等項目,資助人才出國學習進修;與回國人員共同制定發展計劃,提供“回國留學人員啓動基金”,有效銜接研究項目;實行首席研究者制度,提供一流科研平臺,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量身定製登峯計劃,培育醫界領軍人物。

在衆多政策的激勵下,醫院醫療人才的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滿意度不斷提升,人才磁場效應顯現,爲醫院發展注入了強大生命力。

04

重效率提質量

管理體系“三位一體”

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是推進公立醫院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實現社會效益與運行效率的統一。

同濟醫院創新管理體制機制,通過制度安排鞏固發展成果。醫院開展核心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構建起全面激勵與分層激勵相結合、長期激勵與關鍵性激勵相結合的活力型績效覈算與分配體系,體現優績優酬,促進醫療工作從“量”到“質”的轉變。

醫院構建“精準化、信息化、系統化”三位一體的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體系,實施全流程管控、全數據集成和全用戶覆蓋,運用DRG等工具促進專科建設,開發醫療風險預警系統,採用“信息化﹢多學科協作”模式進行院感防控。對多院區實行“同品質、一體化”管理,採取垂直扁平化構架,在智慧化信息平臺和精細化後勤保障支撐下,提高管理效率,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05

打通線上線下

改善就醫體驗

不斷改善醫療服務,對於提升老百姓看病就醫獲得感、提高社會滿意度、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等具有重要意義。

同濟醫院近年來圍繞影響患者就醫體驗突出問題,創新醫療服務措施,不斷滿足百姓新需求。優化診區佈局及環境,完善就醫便民設施;成立互聯網醫院,打通線上線下服務,實現了預約掛號、智能導診、在線問診、自助開單、藥品郵寄、開具電子化票據等功能,減少患者往返醫院次數、重複排隊次數和候診時間;合理調配多院區診療資源,暢通急診綠色通道;實現住院全程服務,簡化醫保報銷流程,開展住院無紙化建設,堅持推行“優質護理示範工程”;重視醫學人文關懷,促進社工志願服務,開展患者心理疏導;構建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照護模式,落實個性化管理方案,拓展延伸醫療服務。

06

堅持平急結合

實現智能預警

爲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公立醫院需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水平。

“十四五”期間,以同濟醫院爲主體的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將加快建設速度。根據規劃,醫學中心將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公共衛生事件防治體系;四級體系貫穿應急反應、診斷、救治、信息、調查、管理、決策和科研等八大系統。醫學中心按照“平急結合”的管理模式,突出疑難重症,升級改造空地一體化急救中心,建設醫療救治中心,組建緊急醫學救援隊。建立醫學大數據中心,搭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預警、仿真與措施推演平臺,逐步形成四級監測網絡,構建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建設醫教研衛和產學研一體化基地,搭建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平臺。

百廿同濟,秉持“格物窮理”的科學態度與“同舟共濟”的人文精神,以人民健康爲中心,持續創新醫療技術,深耕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變革管理模式,提高服務水平,推進醫防融合,對接國家戰略、社會需求和區域發展。未來,同濟醫院將不斷鞏固高質量發展成果,爲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的醫療服務,爲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 劉繼紅

策劃:張燦燦 王樂民

編輯:肖薇 張方飛

審覈:閆龑 徐秉楠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來源:健康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