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全媒體

體檢檢出肺磨玻璃結節,該怎麼辦?7月27日,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馬錚稱,近年來隨着體檢的普及、檢查手段的提升,檢出的肺磨玻璃結節也逐漸增多,面對肺磨玻璃結節,有人談“磨”色變,也有人可能自覺無症狀不引起重視,其實這都是不對的,應第一時間諮詢專科醫生。

體檢發現6mm磨玻璃結節,一年後已出現淋巴結轉移

64歲的王大爺,一年前體檢發現直徑6mm的磨玻璃結節,未做進一步檢查治療,而是隨訪。

近來,王大爺複查胸部CT,原有的磨玻璃結節較前增大,直徑達8mm,且由原來的磨玻璃成分爲主變爲實性成分爲主,影像學表現高度懷疑肺惡性腫瘤。

馬錚帶領團隊在全麻胸腔鏡下爲患者行右肺中葉切除+縱隔淋巴結清掃術。術後病理診斷爲右肺中葉結節混合性浸潤型黏液和非黏液腺癌,最大直徑7mm,第4R組淋巴結(1/6)查見癌轉移。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馬錚正在手術中。

馬錚說,王大爺肺部結節很小,觀察1年出現明顯變化,手術後發現已出現縱隔淋巴結轉移。如果沒有縱隔淋巴結轉移,分期爲ⅠA1期,屬於早期,術後不需要任何治療,且5年生存期很高,但是由於出現了淋巴結轉移,分期爲ⅢA期,屬於中晚期,術後不僅需要接受進一步治療,且5年生存率明顯降低。

馬錚提醒:“目前肺部存在小結節的人很多,雖然很多人的結節都是良性的,不需要處理,但是仍有少部分人結節是很危險的,需要根據專科醫生的意見,密切隨訪觀察。一旦結節出現變化,如增大、密度增加等,就需要到專科診治,不要存在僥倖心理,即使很小的癌,也有可能出現淋巴結的轉移,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生存時間。”

清除形態可疑的磨玻璃結節,將肺癌扼殺在“搖籃”中

18歲的小袁還是一名學生,在體檢中發現右肺上葉磨玻璃結節,大小約8mmx7mm,無任何症狀。觀察7個月複查,根據影像學表現,肺部結節雖然無明顯變化,但是形態上不能排除早期肺癌的可能。

馬錚爲其行右肺上葉楔形切除術,術後恢復順利。術後病理診斷爲右上肺結節原位腺癌,後續無需進一步治療。

馬錚分析說,此患者雖然非常年輕,只有18歲,且沒有肺癌的高危風險因素,但是仍然是肺原位腺癌,說明肺癌是可以在任何年齡階段發病的,治療及時,將癌症扼殺在萌芽的狀態中,目前國內外文獻暫時未發現有報道原位癌手術後有復發的情況,因此預計此患者也將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這個病例提醒我們,即使是很年輕的病人,不是肺癌高風險的病人,仍然可能發病,必要的體檢,密切的隨訪觀察,專科醫生的處理意見非常重要,真正做到早診早治。

過度恐慌不必要,有的磨玻璃結節會消失

事實上,也有消失了的磨玻璃結節。“之前有一個病人,右肺上葉磨玻璃結節,大小約1.4cm,抗炎治療2周後複查,結節完全消失,判斷爲炎性結節。”馬錚說,因此,體檢首次發現磨玻璃結節,不要過度恐慌,具體怎麼處理,需要專科醫生才能做出精準判斷。

馬錚強調:“對於磨玻璃結節,我們要戰術上重視,戰略上藐視。”具體怎麼操作?馬錚也分享了最新指南。2021版肺癌臨牀診療指南指出:檢出新發非鈣化結節,如結節平均直徑<5 mm,建議6個月後複查HRCT,即高分辨率CT,如結節未增大,建議進入下年度篩查;如增大,建議多學科會診後決定是否進行臨牀治療或進入下年度篩查。如結節平均直徑≥5 mm,建議抗炎治療或隨訪,3個月後複查HRCT,如結節完全吸收,建議進入下年度篩查;如結節部分吸收,6個月後複查HRCT,如繼續吸收或完全吸收,建議進入下年度篩查;如無變化或增大,建議多學科會診後決定是否進行臨牀治療。如抗炎治療或隨訪3個月後複查胸部HRCT,發現結節無吸收,建議多學科會診後決定是否進行臨牀治療。

來源:重慶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