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都的西東京市,城際車站"東伏見站"出來步行兩分鐘,就能找到羽佳乒乓球俱樂部。下午的訓練課,有近20個孩子參加。俱樂部創始人、前中國乒乓球隊隊員李雋,正忙着與家長確認下一堂訓練課的時間,因爲媽媽說,女兒還有英語課。

圖說:李雋正在指導小球員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金雷 攝

這名叫伊藤的小隊員,剛剛拿到全國小學生乒乓球比賽六年級以下組別的單打第三名,與她對練的姑娘三島,憑藉更加出色的成績,被日本生命下屬的乒乓球精英學院招收,這家機構曾培養出平野美宇、早田希娜等年輕國手。"她這就是奔着國家隊去了。"李雋解釋。

羽佳乒乓球俱樂部開張時,招生還有困難,而現在,經常接到很多家長的電話,"一些3歲的孩子也想來訓練。"這一切的變化,在日本從事乒乓球運動近30年的李雋,深有感觸。

打乒乓能謀生?

李雋最初來日本,是受日產汽車企業隊的邀請。當時在日本,乒乓球運動主要由大企業支持,各大公司成立隊伍,每年舉辦各類比賽,日產汽車隊是其中實力最強的。李雋曾代表中國國家隊,參加1989年多特蒙德和1991年千葉的世乒賽。最初一段時間,她在日本乒壇幾乎沒有對手,連續拿了兩年冠軍。

圖說:年輕時的李雋

上世紀90年代,中國乒乓球在亞洲的對手主要是韓國、朝鮮,日本還排不上號。爲了幫助李雋儘快適應日本的工作和生活,日產汽車專門爲她配了翻譯,外出比賽全程陪同。2000年在馬來西亞的世錦賽,日本乒協找到李雋,希望已經轉籍的她爲日本隊出戰。

這屆在日本本土舉行的世乒賽,離開乒壇10年的李雋再度出山,助日本女團贏得第三名。不只李雋,那段時期,來到日本工作和生活的前乒乓球國手,如男子的韋晴光、高志亮等,都對日本乒乓球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那時的李雋已在日本成家,並有了孩子,照顧家庭之外,她想做一點自己的事業。日本的媽媽桑(年長的家庭婦女)喜歡打球,前乒協主席荻村伊智朗搞的俱樂部就很受歡迎。於是,李雋去俱樂部教會員打球,晚上有時間,也教教當地的孩子。

圖說:李雋指導小球員

"愛醬"的影響力

日本最受歡迎的是棒球和相撲,那時乒乓球未入主流。"挺土的人才玩。"李雋剛到日本那會,一點都沒享受到做國手時衆星拱月的待遇,還有人問她:你光靠打球能謀生嗎?"即便在日產汽車的一些隊友,對這項運動的瞭解也不全面,他們有些上了中學,才接觸到乒乓球。"

直到福原愛的出現,她健康可愛又敢於拼搏的形象在電視上大量曝光,促使日本的爸爸媽媽轉變觀念,"他們發現,孩子練乒乓球也挺好的,日本青少年也把'愛醬'(福原愛)視作偶像。"

2009年,李雋在西東京市置地,建了一棟房子,羽佳乒乓球俱樂部正式開業。俱樂部的招生年齡放寬到5歲,但登了廣告也沒人來。到了2013年,風向變了,不少父母主動敲開俱樂部大門,要爲孩子報名。

和中國的體制不同,乒乓球在日本青少年中逐漸普及,家庭是最主要的推動力。父母想把孩子培育成下一個福原愛,電視和報紙也推波助瀾,此後平野美宇、張本智和這些年輕新銳的比賽,常有轉播和報道,讓他們成爲家喻戶曉的人物。

圖說:教練和小學員們

問羽佳俱樂部的小學員伊藤,你的偶像是誰?回答是如今日本的頭號女選手伊藤美誠。另一名男學員北島說,自己喜歡水谷隼,至於理由,"因爲他是左撇子,我也是。而且,水谷的技術特別全面。"

招生規模擴大後,羽佳俱樂部又租了轉角的一棟房子用來培訓。臨街的是初級班,主要培養孩子乒乓球的興趣,轉角的是高級班,目標是打造青少年的精英人才。

從普及到精英

前幾日,李雋帶隊去神戶參加全國青少年乒乓球賽,那是每年7月舉行的單項大賽。在二年級、四年級和六年級組別的比賽中,羽佳俱樂部的小隊員均取得佳績。下個月,俱樂部又將組隊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團體賽。

"比賽名額分配是根據各地人口來的,比如單項賽東京有5個,北海道是3個,若今年東京的小選手有2人進入前八名,下一年就可以增加一個。"李雋說,東京的乒乓球俱樂部現在有七八十個,小選手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

圖說:羽佳俱樂部裏小球員們參加比賽的合照和獎狀

因爲成績好,羽佳俱樂部與日本乒協建立了常年的合作關係。平野美宇剛冒出來時,她母親就向乒協提出,爲女兒請一位專職教練。爲此,乒協本部長宮崎義仁特地來到李雋這裏,邀請羽佳俱樂部的教練劉潔帶教平野。那段時間,在劉潔的教導下,平野的世界排名從200開外迅速升至40,水平得到質的飛躍。

今年的全國大賽後,俱樂部學員、六年級的三島悠葵收到日本生命旗下球隊的錄取通知。這意味着,這名隊員將得到更好的深造,成爲日本乒乓球的儲備人才。李雋說,現在日本乒協除了關東,關西地區也建了精英學院,以便吸收更多優秀的青少年苗子,"企業隊也要建立青少年梯隊,這樣,乒乓球打得好的孩子,成長會有更多出路。"(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金雷 東京今日電)

圖說:羽佳俱樂部裏的課表

記者手記|兩種模式,一件幸事

下午4點半,幾位媽媽聚在羽佳俱樂部門口,等着接孩子回家。有些學員住得遠,回家要四五十分鐘的路程。訓練室的牆上,掛着"練心壯膽,積健爲雄"的漢字書法,小學員排成一隊,正在聆聽教練對訓練表現的點評,有不明白的就舉手提問。洗澡更衣後,他們背好書包,與大家行禮告別。

很多日本孩子拿起球拍,是真的喜歡這項運動。爲了支持孩子的興趣,父母在家裏也配了球檯,除了在俱樂部訓練,孩子回家也摸球,經常是上學前,還在家裏打一會。像平野、伊藤,小時候就練得多,別人每天2小時,她們5小時,技術完成度就高,進步就快。而且,日本現在爲青少年提供豐富的比賽機會,讓孩子們在比賽中成長,增強對技術的理解力,領悟後再投入訓練,良性循環,然後找出好苗子,由國家投入財力人力重點培養。

圖說:小球員們和教練

另一個特點,像張本、石川和伊藤這些年輕國手,參加大賽都是全家上陣。這不是給選手壓力,而是一種強有力的支撐。李雋回憶,以前自己上場前,日本教練曾跟她說:你不要有壓力,贏不了的話沒人會怪你,因爲你在全國是最優秀的,你若輸了,換別人也會輸呀。這種文化,幫助日本選手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中去,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疫情暴發前,李雋每年帶隊員去中國交流,"他們可喜歡去了,每次和中國的小隊員交流都特別帶勁,進步也很大。"中日對抗已經成爲也會繼續成爲世界乒壇的主旋律,這是兩種模式下的精英培訓。從小就重點鍛鍊比賽能力的日本選手,與專業體制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中國運動員,將在東京奧運賽場,上演精彩的碰撞。對乒乓球運動來說,這是幸事,相信對手的強大,也會促使中國乒乓球勵精圖治,更上一層樓。(金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