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碳達峯”並非“攀高峯”,科學減碳需靠市場推動

來源:時代週報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儘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提出的這一目標,既體現了應對氣侯變化的“共區原則”和基於發展階段的原則,又彰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應對氣侯變化的積極態度。與此同時,推動實現這一目標也有利於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但我國作爲處於工業化中期的製造業大國,傳統“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產業目前仍佔較高比例,對高碳發展的路徑依賴慣性依然較大,要如期完成任務,顯然還需要克服巨大困難。

然而在減碳的過程中,有兩個不好的苗頭。

一是一些地方將“碳達峯”曲解爲“攀高峯”,認爲2030年是一個窗口期,在此之前正是大幹快上高能耗項目的最後時機。近期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就發現,一些地方存在盲目上馬“兩高”項目的衝動。

二是華而不實,大搞運動式“減碳”。一些地方空喊口號、蹭熱度,一些地區,在沒有協調好能源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前提下,不切實際地提出所謂零碳方案,打造零碳社區、大搞零碳行動計劃,給企業生產和百姓生活帶來了很大困擾。

按照政治局會議要求,要糾正運動式“減碳”,強調先立後破,無疑是一次及時糾偏。與歐美髮達國家不同,我國的經濟發展還離不開高質量增長,如果在減碳中先破後立,對經濟和社會的衝擊未免太大。相較之下,現階段在保障能源安全、電力充足穩定供應的基礎上科學有序地減碳,這種先立後破纔是最穩妥的辦法。

就當下而言,首先不能再上“兩高”項目。7月份,因節能審查“未批先建”,陝煤集團榆林化學公司負責規劃、建設和運營的全球最大在建煤化工項目被叫停。因同樣理由被叫停的項目,僅陝西一省就多達7個。一些省份轉型之困可見一斑。但是遏制的決心不能因此而動搖,否則碳排放會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達峯,後期碳中和的壓力和代價就很可能無法承受。

其次,要盯住重點部門,以“全國一盤棋”的思維優化資源配置。7月29日,我國再次調高了鋼鐵關稅。這是一個清晰的信號。鋼鐵行業是製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約佔全國總排放量的15%,爲實現雙碳目標,鋼鐵業必須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推動科學減碳,就要注重使用市場的手段。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啓動上線交易,這是我國減碳的一件大事。與過去保護生態環境的行政手段相比,碳排放權交易的特殊之處在於它運用的是經濟的標杆、市場的機制。在這種機制中,碳排放權交易一方面能夠爲減排降碳企業送去“真金白銀”,進一步增加其保護環境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必然會給超額排放企業帶來高企的成本,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不僅是生產者的責任,也是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探索建立對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和消費傾向有引導作用的制度,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