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萊斯利·內莫(Leslie Nemo) 

翻譯 | 趙歡 

5億多年前,剛好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出了第一隻眼睛。

最早的眼器官可能包括凹眼(有光受體的凹口)和眼點(即一個簡單的感光組織區域)。隨着時間的推移,有機體逐漸演化出了用來屈光和聚光的晶狀體和角膜。角膜對陸生生物而言有些特別,它搖身一變,從保護層變成了成像結構。

有些生物至今仍然只有一些基本的結構,比如扁形蟲和軟體動物,它們只有一對簡單的凹眼。但其他生物已經演化出了晶體結構和精細的瞳孔,有的瞳孔可以伸縮變化,有的瞳孔的排列方式能使生物在水線上下同時觀察。此外,一些行動並非主要依賴於視覺的動物,依然擁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眼睛特徵。

四眼魚:每一隻眼睛分爲兩瓣,當它在水面慢慢地遊弋時,一瓣眼睛在水線上面,一瓣眼睛在水線下面,同時搜尋漂浮的食物。

亞洲象:眼睛解剖結果表明,亞洲象和非洲象這類生性溫和的巨獸可能和人類中的部分成員一樣,有紅綠色盲症,也就是說它們在日光下無法區分這兩種顏色。

珊瑚叢裏的扇貝:這種軟體動物的眼睛(圖中可以看到11只)與大多數動物的眼睛不同,它們無法利用晶狀體聚焦光線。相反,它們利用反射性晶體(在鯉魚的鱗片和變色龍身上也發現了這種晶體)聚焦和引導光線

青苔上的新喀里多尼亞壁虎: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的壁虎物種,最長可達35釐米。它與其他一些夜間活動的壁虎一樣,會用舌頭拍打眼睛,擦拭污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