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主權債務重組面臨挑戰,中國參與堅持多邊協調

中國應如何積極參與對發展中國家減緩主權債務?

中國應如何積極參與對發展中國家減緩主權債務?在近日召開的“中國國際金融30人論壇第四屆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這一議題進行了討論。

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朱雋指出,當前國際主權債務重組面臨一系列挑戰,一是隨着中國等新興債權國的崛起,巴黎俱樂部逐漸邊緣化;二是未能有效確保私人部門債權人蔘與債務重組;三是僅靠減債無法解決低收入國家的困境,還需提供發展融資等。

在這種情勢下,朱雋進一步指出,中國在參與本輪國際主權債務重組過程中,要堅持多邊協調的原則,這有利於確保各類債權人與我國共同參與、共擔風險,也有利於對債務國建立有效約束機制,並可以有效避免債務國在減債程度上的相互“攀比”。

“目前全球比較通行的主權債務模式中,哪怕在很大程度上盛行,但對中國來說可能並不那麼適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指出,中國形成主權債務的國際背景、業務模式與西方過去不一樣,有必要考慮構建符合中國目前、尤其是與“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相適應的主權債務管理和重組機制。

基於此,周誠君認爲,可以構建主權債務重組的“上海模式”,作爲現有國際主權債務重組機制的集大成者,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徵:一是着眼於全球化格局的調整,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強調債務可持續,針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低收入國家,幫助他們實現可持續增長、擺脫貧困;二是着眼於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圍繞高質量發展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更好支持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佈局生產,推動供應鏈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和價值鏈躍遷;三是圍繞“3060”目標,強調ESG投資,兩年前就已開始倡導“一帶一路”綠色投資,推動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綠色可持續發展;四是圍繞人民幣國際化,強調本幣優先、本幣主導,更多使用人民幣、特別是人民幣證券化產品推動實現主權債務重組優化,可支持這些債務國家發行人民幣主權債推動債務的重組和可持續。

隨着新冠疫情暴發,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債務壓力加大。如何解決發展中國家債務融資可持續性,是市場關注的重要議題。

對此,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發展合作研究院院長黃梅波表示,首先,鑑於目前中國的對非貸款,主要來源於政府注資或者政府擔保下的債務融資,渠道相對單一,風險補償機制還需加強,政府方面需要完善對非的融資框架,建立對非的融資立法;二是協同建立債務的解決機制,推動債務問題的有效管理;另外,國際發展融資需求量非常大,中國仍需要拓展發展融資的來源,但是可以優化融資的合作,推動融資的可持續性。

“融資主體不僅僅是援助,不僅僅是開發性金融,或者國際發展融資,還應積極探討把私人資金引入到國際發展融資這個渠道里面。”黃梅波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