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15时许,京港澳高速新乡段,12辆来自北京排水集团的黄色抢险车疾驰而过。王长兴正坐在车上微闭双眼短暂休整,再过几十分钟,车辆抵达郑州,他就要和73名同事投入抢险了。

这次的任务确实紧急。

头一天晚上,北排抢险大队副队长王长兴正在值班,突然接到上级通知,郑州告急,按照市里统一部署,集团派出突击队支援郑州,委任他为现场总指挥,第二天凌晨就出发。

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他迅速与领导商讨,带什么设备、准备什么物资、配备多少人员……“我们设想到了当地没吃没喝没支援,所以做了最坏的打算,带的矿泉水面包等食物,至少满足70多人头三天使用。”

从7月22日下午到7月26日下午,在差不多95个小时的时间里,王长兴带领这支突击队分别转战郑开路京港澳高速桥下、七里河南路东侧、莲湖路下穿隧道、七里河南路东三环隧道、杨桥大道、阜外医院、绿博大道等7处积水区域,累计抽升量高达53.5万立方米。“人,轮流短暂休整,设备几乎不停。”王长兴总共休息了几个小时,他自己都不清楚。

从1989年就开始干工程抢险的王长兴,已是一名抢险老将了。30多年的抢险经历,练就了他胆大心细的职业风格。

参与抢险的头几天,当地断电,加油站也因为没电而无法加油。没有油,抢险设备无法工作。王长兴就跟加油站商量,用他们自带的发电机给加油站发电,加油站再给他们的车辆加油,很快解决了这一难题。

抢险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一直穿着雨鞋作业,但唯独北排突击队的人,只有在下水的时候穿,只要上岸,必定脱掉。“这是我们从'7.21'总结出来的教训。”王长兴说,长期穿着雨鞋作业,靴子的硬边会将小腿四周磨得血肉模糊,参与北京'7.21'特大暴雨抢险时,很多人的小腿都磨烂了。从那以后,只要一出现场,王长兴就会提醒大家注意。

支援杨桥大道抢险最为难忘,“我们一到现场都有点傻眼了。”王长兴说,杨桥大道的积水面积在4平方公里左右,很多小区都泡在水里,就好像一座小城建在了水里。“当时我们还有另外两支单元在阜外医院和绿博大道抢险,结果我们三个定位放在一块,发现居然是同一片积水区域。”

突击队员们拿着探杆,根据当地人的指引,小心翼翼地将设备挪到了积水最深的位置,将水泵投入水中,连接起100多米长的水管,将积水往最近的河道里排放。“好在这里是个平地积水,最深也就70厘米左右,但危险还是存在的,万一有井盖被水冲走而我们看不见,很容易掉进去,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所以,王长兴在现场指挥的时候,第一个强调的就是安全第一。

而这位皮肤黝黑的抢险“老将”,也被当地百姓的友善感动。在莲湖路下穿隧道抢险的当天早上,住在附近的居民在家煮了鸡蛋、熬了粥、炸了油条,特意送过来给他们,摆了整整一长桌。一位60多岁的老人边给他们塞食物边落泪;一对父母带着几岁大的孩子来向他们鞠躬致谢。还有一位路人现场拦下了一个西瓜车,扛下十几个西瓜现场结账,送给北排突击队的队员们吃。

虽然今年已经51岁了,但王长兴每次外出抢险,依然有使不完的劲儿。他有一个小习惯,会在抢险前用手机拍下一张积水照片,完成抢险之后,再拍一张对比照片,这种为百姓解决难题的成就感,是他坚持从事抢险工作30多年的最大动力。

宋岳 摄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