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學區房涼涼?這個城市的房價信仰恐難一朝破滅

7月31日,深圳社會建設領域的“基本法”——《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建設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下稱“《條例》”)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網站公開徵求意見。其中針對各界關注的教育公平問題,明確提出推行大學區招生和辦學管理模式,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制度,以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市場靜待政策細則,情緒平穩。

“業主們心態還是很穩定的,降價的也僅個別,多是着急資金週轉等個人原因。”羅湖區百花片區的多位房產中介人士在留意到近日《條例》中提及的大學區招生,表示未聽聞片區業主恐慌“大學區”新政將出臺,集中下調房價等行爲。

深圳優質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福田、南山、羅湖,而最強的還是要看羅湖區百花、園嶺等教育高地。一般好的小學學位不一定帶有好的初中學位,如果想要兩者皆有之,很多家長會想到羅湖區百花、園嶺片區。

羅湖區百花、園嶺片區每平方米單價超過20萬元的國城花園,是不少購房者眼中的硬通貨。由於附帶有“雙實驗”重點學位,不少家長不惜花費數千萬元購置一套國城花園二手房,只爲子女能夠就近入讀重點學校。

《條例》提及的“大學區”,於深圳並非新事物。自2015年,深圳各區陸續試點實行大學區制招生,各區採用的通常做法是劃出2-4所公辦學校,共同面向同一片區招生,而且通常把強弱校搭配進行招生。

今年上半年,深圳龍崗區便按照街道劃分大學區,以試水大學區招生。而深圳目前試推行的大學區招生政策與北京電腦隨機派位不同,深圳採取的是入學積分制度,按志願次序和積分高低,依次錄取。

市場普遍認爲,一旦推行大學區招生,房子將與對應學位脫鉤,學區房的概念將消失。而《條例》此次提及,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制度,又進一步引發外部揣測名師若可自由流動,學區房的光環也將進一步消失。

國城花園的數位業主向第一財經記者明確表示,有留意到近日大學區招生的消息,但是他們並不擔憂房源價格下行。

“名校是多年資源儲備和積累的產物,是優質教育的代表。名校和普通學校的差別不消失的話,有名校的大學區仍然會受到更多關注,爲了提高進入這些名校的機率,始終會有人要在大學區裏買房。”國城花園和周邊的多家中介門店負責人士都有表達類似的觀點。

在市場人士看來,即便大學區落地推行,於優質學位資源聚集的片區來說,只是“百分之百可以上名校”與“百分之X可以上名校”的差別而已。對於追逐優質教育資源的購房者來說,爲了提高搶佔優質教育資源的勝算,仍會選擇更高概率進入名校的片區和樓盤,並不會對優質學位房價值產生致命性打擊。

“按照目前的大學區招生政策,短期內降房價還是比較困難的。”一位房企人士說。

另有市場人士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深圳的教育資源儲備距離大學區推行的基礎仍存在距離。

以羅湖區爲例,目前該區分佈三所公辦小學、一所公辦中學、一所公辦高中。即便是按照北京等全國其他城市的通常做法,劃出2-4所公辦學校,來面向同一片區招生,深圳羅湖區也僅僅是剛剛“有資格”去試推行大學區招生。

至於推行大學區之後,如何去保證同一大學區不同學校的生源質量差距不懸殊、片區內生源儘可能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概率相當等,都是需要循序漸進,逐步紮實落地的現實問題。此外,深圳其他片區甚至面臨“大學區”試水資格都不具備的現實尷尬。

有受訪人士直接表示,通過立法方式,將大學區制度法制化、制度化,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給學區房降溫也是順應時勢所需。但是不少受訪人士也指出,“沒琢磨透大學區如何落地,恐怕也不好貿然去推吧,要不然容易引發利益衝突。”

在更多的人看來,給“擇校熱”、“學區房”降溫,根本上還是需要教育資源均衡分配。

而深圳廣爲外界詬病的是與一線城市地位極不相匹配的教育資源。

目前,深圳的教育資源還在高速擴張中。它早前提出,在2022年,深圳將新改擴建146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30所公辦普通高中。深圳整個教育資源的推進進程還停留在前期跑馬階段,難言教育資源儲備豐富、積澱深厚,與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不少城市差距懸殊。

更多的受訪者選擇觀望,等待後續涉大學區招生、辦學管理模式等政策細則出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