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河南鄭州遭遇一場千年不遇的暴雨災害,引發全國關注。我作爲一名在北京讀大學的鄭州人,當時是時刻牽掛於心。

連日來,國內網絡媒體有關鄭州洪災的報道像漫天雪片鋪天蓋地湧來,我的腦海裏高頻率閃回着“鄭州暴雨”“洪水兇猛”“愛心捐贈”“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無數愛心接力連成無疆大愛,那一串串生動的感人故事打動着每一個人心扉,沸騰着整個社會。

先講一個退伍老兵的故事。他叫陳志明,湖南邵陽人,他在河南某集團軍服役十一年,回鄉後建了下箱包廠。當獲息河南災情,這個老兵寢食難安。他說,河南是我的第二故鄉,我能爲河南災區人民做點什麼?

他召集廠裏員工連軸轉加班三天兩夜,製作3400個學生書包送給災區孩子。爲了解決運輸,他在網上發佈徵用車輛的信息。正在邵陽跑長途運輸的大貨車司機郭景坤獲知後,立即找到箱包廠總經理陳志明,要求承擔此項運輸任務。他對陳志明說,你向河南獻愛心,令人感動。我是河南商丘人,願免費拉貨,也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陳志明想,郭景坤夫婦是剛買了車跑長途運輸的個體戶,還有貸款壓身,如此長途1200多公里,付點油費吧,被郭景坤謝絕。兩顆對災區人民的仁愛之心緊緊連在了一起。7月27日一輛滿載書包的貨車開進鄭州市陳中實驗學校時,兩人露出滿意的笑容。

萬水千山擋不住愛的傳遞,天遙地遠割不斷親情牽掛。“一萬個饢和九千里路”的故事在網上瘋傳。那是河南災後的一個清晨,一輛來自新疆喀什的麪包車駛入河南扶溝縣境內。車上載着一萬個烤饢,歷時兩天三夜,行程九千里路,完成了從天山到中原的愛心捐贈。這場愛心行動的發起人伊敏·庫爾班是維吾爾族同胞,家住新疆疏勒縣草湖鎮。他從網上得知河南扶溝縣紅十字會發出的求援信息後,立即萌生了幫助災區同胞的念頭。他決定製作一萬個饢送給災民,不管路途多遠都要親身前往。一個饢坑只能放100個,且要烤3個小時,時間緊迫,他就聯繫四個合作社,180名維吾爾族烤饢人加班加點趕製而成。他們還送上140條最優質的新疆棉被,三萬元善款,表達維吾爾族同胞對中原人民的一片真情。

在鄭州抗洪救災的日日夜夜,我和爸爸一直保持着緊密的聯繫,我知道爸爸和他身邊的人每一天都忙碌在救災中。爸爸還給我講了他身邊的幾個感人故事。

閆玉傑是供職於《消費日報》的新聞工作者,抗洪緊急關頭,他把自己家的8個水泵,100個應急燈,20張摺疊牀第一時間送到救災現場,還捐出2000元錢慰問災民。爸爸還有一個戰友,是轉業安排在武漢一個企業的負責人,聞訊鄭州受災,立即捐贈衝鋒衣300件,皮划艇3艘,在抗洪中派上了大用場。

這些真實故事幾天幾夜也講不完。

從這些故事中,我清楚地看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團結的大家庭。我深刻領悟到,我們當今的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人與人之間充滿了愛心,遇到困難,愛心接力相助,連結無疆大愛,這是新時代巨大的精神成果,是我們中華民族無堅不催,通向成功的精神力量。

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原理告訴我們,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對物質有反作用。結合我們所處的新時代,事實充分證明,中國的上億貧困人口已實現全部脫貧,人民安居樂業,幸福康寧,物質文化生活不斷提高,正奔向實現小康生活的美好目標。正以飽滿的激情,朝着實現偉大中華民族全面復興,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勇往直前。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更燦爛!(北京林業大學王維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