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從本週開始,就要進入爲期40天的三伏天,而這也是一年中溫度最高,最悶熱潮溼的階段,高溫環境下,如何安穩度過三伏天?如何 抓住“冬病夏治”的黃金期,達到以熱養生,其實關鍵就在自我調理上,我國“醫之始祖”之稱的《黃帝內經》就談到了三個妙招,用對了可以趕走一年的溼氣。

三伏天,抓住冬病夏治的時機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曾提出過這樣一句話:"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就是“冬病夏治”的依據,中醫認爲,冬天容易發生的疾病,如果在夏天做好及時有效的調理,那麼就可以做到有效治療。

夏天是溫度最高的一個季節,而三伏天可謂是高溫連連,氣溫都是三四十度,在中醫看來這個階段是陽氣最重的時間段,如果最好有效的調理,那麼就可以很好的治療和抵禦冬天的“寒”病,俗話講“以陽克寒”,就是通過三伏天的調養做到陰陽平衡,當然後來科學研究也表明,在夏天做到一些自我調節,對提升人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有一定的幫助,一些冬天的老毛病在夏天還能做到有效根植,所以我們要注重夏天三伏天的安排。

三伏天注重哪些方面?黃帝內經中就談到了三個關鍵,值得我們注意:

1、飲食上少喫生冷食物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天氣熱就想着開空調,喫冷飲,洗冷水澡,但其實過度貪涼不利於身體健康。

《黃帝內經》:“病起於過用,需防因暑取涼”

強調的就是三伏天很多人都會因爲貪涼而導致體內溼氣重,令暑燥和溼邪趁虛而入,大家生活中見到的空調病,腸胃不好,手腳無力,感冒發燒等一些症狀,很多都是因爲貪涼而導致,所以平時要防止過度貪涼,少喫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喫一些綠豆湯,酸梅湯解暑。

《黃帝內經》中談到了三伏天五大忌,值得我們注意

1、忌貪涼,祛除燥溼:夏季過度貪涼,反而損傷陽氣

2、忌大汗,平衡陰陽:三伏天鍛鍊不要過度,過度出汗容易耗損陽氣

3、忌生冷,控制飲食:三伏天格外注意,忌喫生冷、變質的食物

4、忌激切,調節喜怒:夏季容易情緒失控,學會調控情緒,有助於安穩過夏

5、忌潮溼,保持乾爽:三伏天房間要避免潮溼,勤開窗通風,保持乾燥清爽

2、三伏天勤喫“苦”

老話講“夏日喫苦,勝似進補。”研究證明,苦味食品含有生物鹼、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大量人體需要的物質,能解毒、明目、抗菌消炎、解熱祛暑、提神除煩。

三伏天多喫苦味食物,可以幫助身體清火氣,除掉身上的溼氣,像苦瓜,萵筍,苦菊,蓮子這類食物。

3、抓住貼三伏貼的機會

中醫在冬病夏治的基礎上,衍生出了中藥調理、穴位敷貼、鍼灸、拔罐等多種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貼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

三伏天可以通過藥物作用及刺激穴位,反覆調動全身免疫系統,補益肺脾,調節臟腑功能,改善過敏體質,脫敏治療也這個原理,可以說三伏天貼三伏貼成爲男女老少都熱衷的一個養生行爲。

三伏貼首見於清代張璐的《張氏醫通》這本書,當時是貼敷穴位治療哮喘,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得以推廣。

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易恢復和扶助人體的陽氣,加強防衛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而現在基本上各大醫院都會有貼三伏貼的服務,有空的話記得三伏的日子,提前預約貼敷就好。

除了去醫院之外,選擇在家自己貼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特別是現在的環境,少出門更有利於健康,這邊給大家推薦三伏穴位貼,根據傳統古方伏貼配伍做了優化,添加了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生薑等中草藥。這款三伏貼採用了中藥萃取技術,把精華凝練成膏狀,可以持續滲透,這樣可以更好的提升正氣、增強抗病能力。

這款三伏貼裏面有五種中醫配料:

艾草:溫經、祛溼、散寒、止血、消炎;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白芥子:溫肺化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細辛: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辣椒:暖胃驅寒,止嘔止痛;

三伏天貼三伏貼,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養生之道,特別是對於一些體虛易感,失眠,神疲乏力,腰膝痠軟等處於亞健康狀態人羣有明顯的幫助,而且還能在夏天溫補陽氣,男女都合適,可以說是最簡單的“長壽之道”

中醫注重的就是內調,從之根本,性情溫和,遵循循序漸進過程;每種草藥,相互配合,取長補短,以達到最佳效果,而且還貼心附加穴位圖,可以說看圖就可以輕鬆貼好!

三伏貼調養從日常習慣開始做起,現在“三伏貼”優惠,一盒30帖僅需39元,60包兩盒僅需69元,平均一貼不到一瓶水的價格,就能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把三伏過好,陽氣養好,天冷之後就能免除各種小毛小病的打擾啦。

需要的點擊下方鏈接即可購買:

創作不易,看完記得點點大拇指點點小火箭哦~感謝您的支持!)

來源:海峽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