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做得怎么样,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块试金石。此次发端于江苏南京禄口机场的疫情就是个教训,不仅省内“火势不小”,而且“火星四溅”,是继武汉疫情后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多省多地疫情。这也再一次提示,无论何时都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时刻处于戒备状态,切勿马放南山。

疫情是一张考卷,常态化防控做没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显露无遗。参与了十几个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位专家最大的感受是:疫情初期,几乎每个城市都不是在做应急处置,而是为启动应急做准备。比如,某地市级城市虽然登记名册上有一家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但是这家医院没有重症病人救治能力,没有一张重症监护病床;另一个城市的定点医院则因供氧系统能力不足,被迫临时改造。

定点医院怎么建,国家有明确且具体的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去年7月就发文明确提出,提前做好重症病区设置,原则上重症监护床位数量应不少于定点医院床位总数的10%。一家地市级的定点医院连一张重症监护病床都没有,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疫情防控常态化涉及千条万线,每个条线都应抓好落实,而不是到了最后一刻还不知道要做什么或者迟迟不付诸行动。我国疫情防控处置打出来的“好战术”,如统筹协调、提级指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应急响应等机制,平时就应该精心维护,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时无备。

一位专家的建议值得各地借鉴:以地级市为单位,按照出现阳性感染者百人级的规模,进行准备和测试工作。走一走流程,看一看各个资源要素是不是到位了。比如,县或区能不能常备500间左右隔离房间;核酸筛查能力能否支持两天一轮次的筛查频率;封控社区里的工作人员是不是编组运行了;是否每3万人配备一辆救护车,各县(区)是否建立了急救车洗消站点……只有时刻对照检视,找差距、补短板,疫情来临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才能赢得应急处置的黄金72小时。

要真正做到临危不乱,必须有实力和底气,这就需要各方将工作做在平时,保持灵敏捕捉异常情况的机制和能力。只有这样,一旦出现风险,才能拿上“武器”从容应战。

文:姚常房

编辑: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会扬

来源:健康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