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基金代銷百強榜出爐 銀行唱主角 政策加持下市場潛力巨大

作者:王路

7月30日,基金業協會發布基金代銷機構公募基金保有規模100強(2021年二季度),榜單顯示,頭部機構地位穩固,與一季度相比前十名單不變,排名略有變動。

整體來看,銀行渠道作爲“老大哥”,保有規模優勢明顯,前10名中銀行系佔據了8席位。按股票和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銀行系代銷機構佔據“半壁江山”,上榜29家,總計保有規模達3.66萬億,佔比超5成。券商渠道中部分公司增幅迅猛,前100強基金代銷機構中,券商的數量最多,有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等51家證券公司。螞蟻基金、天天基金等第三方代銷機構也進入前十。

有分析認爲,隨着中國居民可投資產規模不斷上升,公募基金作爲普惠的投資工具,正受到越來越多大衆投資者的認可,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正面臨更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會。

代銷渠道走向多元,銀行仍是“老大哥”

招商銀行在股票和混合型基金方面繼續穩坐頭把交椅。

從榜單來看,招商銀行在股票和混合型基金中位居榜首,保有規模高達7535億元,較一季度增加824億元,增速達12%。螞蟻基金、工商銀行分居第二、三位,保有規模分別爲6584億元與5471億元,此外還有天天基金、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12家代銷機構的基金保有規模超過千億元。

整體上,銀行仍是代銷渠道的“老大哥”。保有規模前10名中,銀行系佔據了8個席位。按股票和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來看,銀行繫上榜29家,總計保有規模達3.66萬億,佔比超5成。而上榜機構數高達51家的券商,合計保有規模佔17.13%,包括互聯網平臺在內的第三方代銷機構合計保有規模約爲23.2%。

在一位業內分析人士看來,“以銀行爲主、豐富多元的代銷渠道,就像爲公募基金髮展鋪好了高速公路,助推行業規模迅速增長。”

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發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曆史,近兩年進入了發展快車道。數據顯示,2020年是公募基金的歷史大年,市場資產管理規模增速創歷史新高。2020年,我國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合計爲20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34.70%。2021年6月底,這一數字爲23萬億元,半年增長了15%。而在2018、2019年,公募基金的增速僅爲12%、13%。

政策加持下公募基金未來空間巨大

“事實上,近兩年公募基金的快速發展,來自多方面的助力,其中最關鍵的因素來源於國家監管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上述分析人士認爲,除了多元化代銷渠道的助力,宏觀層面房住不炒、打破剛兌的趨勢,讓公募基金成爲大衆理財的優質標的,進而幫助資本市場引入更多長線資金。而基金投顧等行業創新試點,也爲公募基金未來發展注入新活力。

數據顯示,從2019年基金投顧試點至今,全國已有50家證券公司、公募基金和第三方機構獲得這一牌照。而在2020年12月證監會召開的專題會議上,“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被寫入未來6大工作重點之一。

作爲門檻最低的大衆理財工具,公募基金已成爲社會公衆分享資本市場成長紅利重要方式。但中國基金市場整體規模並不大,與發達國家成熟市場相比,中國基金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根據投資公司協會(ICI)發佈數據,從全球各地區(國家)受監管的開放式基金規模來看,中國僅爲美國的十分之一。

並且放在整個中國居民投資理財規模中,基金佔家庭資產比例也較低。

據人民銀行統計司發佈數據,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仍以房產、商鋪等實物資產爲主,佔家庭總資產的八成,金融資產僅佔兩成。而金融資產中銀行理財產品又佔了近一半,基金僅佔3.5%。而發達國家金融類資產數據均在半成以上,美國更是佔到70%,公募基金爲其中主要投資方式。

“差距也意味着巨大的發展空間”,一家機構從業人士認爲,隨着中國居民可投資產規模不斷上升,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長,通過基金參與權益市場將逐漸成爲居民財富增值的重要方式,公募基金行業的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