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東至溝村峯巒疊翠,田野上盛開的油菜花金黃一片,現代田園風格的鄉村別墅緊靠山林錯落有致,蜿蜒曲折的木棧道延伸進茂密森林,林間散步的遊客被眼前的美景陶醉。而山下的農家院裏,村民趙文科忙碌着招呼客人、端茶上菜。看着紅火的生意,他一臉的喜悅。

依靠旅遊產業致富

7月30日,走進大通朔北鄉東至溝村時,眼前的壯麗景色令人陶醉。平坦的柏油路延伸到村頭,白牆青磚的農家院乾淨整潔……村民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東至溝主景區一棟木質小院,是趙文科經營的農家樂。這個別緻的小院,讓趙文科一家從貧困戶變成一年收入近20萬元的幸福戶。

趙文科可是村上的名人,講起自己的脫貧故事,他總是樂得合不攏嘴。

“成年以後我就跟着父親去打工了,原以爲自己這輩子就是個‘打工人’,誰能想到會有今天!”趙文科講起了自己的故事。

“家裏地不多,掙不了錢,主要還是去附近的工地打工,每月能掙1000多元就算不錯了。”趙文科說,那時候日子苦,拼命打工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出路。

2015年,趙文科被識別爲建檔立卡戶。同年,在項目扶貧優惠政策的幫扶下,他有了一輛微型小卡車。那一年,他跑貨運、做買賣、種植中藥材,掙了3萬餘元。2018年,他用扶貧貸款開起了全村第一家農家院,當年賺了3萬元,同年他又成立了“大通屯田種植專業合作社”,2020年合作社全年收入超過10萬元。

2019年,朔北藏族鄉打造窵溝片區鄉村旅遊扶貧產業,東至溝村因地制宜開發林谷木屋度假村項目,趙文科現在經營的農家樂就是2019年村委會特批給他經營的,去年農家樂營業收入達到17萬元。

邊麻溝村花海2015年實現運營以來,遊客人數逐漸增多,但邊麻溝村距縣城較遠,遊客喫飯不方便。

腦子活絡的村民高生壽腦海裏浮現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開農家樂。高生壽和父親、妻子一商量,就付諸行動。2016年4月,高生壽的農家院開張了,依靠景區,農家樂生意不錯,高生壽一家年收入也翻了好幾倍,日子越過越紅火。

現在的高生壽幹勁十足,用他的話說就是,如果不是黨和政府的幫助和關懷,想都不敢想在家門口就能脫貧致富。

因村施策 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大通朔北藏族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傾力打造窵溝片區鄉村旅遊扶貧產業,在全縣範圍樹立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典型示範和精品工程。

窵溝片區鄉村旅遊扶貧產業園,是大通縣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點”規劃設計理念打造的集花卉基地、人文景觀、餐飲住宿、娛樂遊戲爲一體的鄉村旅遊扶貧產業項目。

紅磚綠瓦的庭院、整潔寬廣的柏油路……東至溝村和邊麻溝村在縣、鄉政府的幫助下先後實施了道路柏油化、給排水改造、農電網入地、農戶牆體、廁所和廚房等基礎設施改造建設,如今柏油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園林景觀式牆體裝飾着農家庭院,給排水管網解決了羣衆後顧之憂,綠水青山鄉村美景與羣衆相伴,羣衆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今年,邊麻溝的花海景區收入持續攀升,東至溝林谷木屋度假村遊客數量也不遜色,農家樂、賓館也跟着賺得盆滿鉢滿,鄉親們的錢袋子一天比一天鼓。窵溝片區扶貧產業在帶動當地及周邊經濟發展和脫貧幫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這裏將是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原美麗鄉村,鄉親們以後的日子將越過越紅火。

(記者 鄧建青)

來源:西海都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