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固原,已進入農作物全面上市銷售之際,農田裏的噴頭灑出一片水花。遠處山巒青霧繚繞,若隱若現。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固原市汲取生態惡化的歷史教訓,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幹部羣衆一任接着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固原市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封山禁牧、小流域綜合治理、退耕還林、400毫米降水線造林綠化等一大批重大生態建設工程。

經過幾十年的綠色接力,森林覆蓋率由“三西”建設之初的1.4%提高到現在的30.1%,綠色成爲固原發展的底色,生態成爲固原最寶貴的財富、最鮮明的優勢。

先後建成了東山坡引水工程、固西飲水工程、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等一批水資源調配重點工程,不斷補齊缺水短板。

今年,固原市立足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統籌推進森林、草原、溼地、流域、農田、城市“六大生態系統”建設,建立節約高效的水資源利用體系,不斷做強水文章。

“自去年舉行通水儀式以來,黃河水調蓄工程大壩封頂,並開始蓄水。”固原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的黃河水調蓄工程和何家溝流域生態治理項目,可以覆蓋原州區黃鐸堡、三營、頭營、彭堡、中河5個鄉鎮用水,解決約30萬畝川臺地的高效灌溉用水問題。並通過實施固海揚水擴灌工程向西吉供水,保障西吉縣城鄉50萬人、兩個園區和葫蘆河中型灌區2.5萬畝高效農業用水需求。

同時,黃河水調蓄工程與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對接連通,形成雙水源,一旦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出現問題,可隨時進行水源切換,全面保障城鄉羣衆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在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方面,固原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抓好大保護,推進大治理。累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105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376條;累計興建淤地壩760座,修建生產道路987公里。

通過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強度雙下降,水土流失面積減少到2462平方公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向好,新增水土保持林8.53萬多公頃,森林草原植被全面得到恢復。

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培育了高產值的生態林業產業。根據不同區域、海拔、土地條件和土壤土質等自然條件,試驗引種的蘋果、梨、大果榛子、黑果花楸等經果林,畝產值最低可達到9000元以上,相當於種植水地小麥的8倍、山旱地小麥的25倍。

將河谷川道區及移民遷出區等不同區域內試驗發展的蘋果、梨、杏、李子、大果榛子、枸杞爲主的林果和花草產業區,佈局在不同的小流域內,打造了一批果園花海型的高檔生態建設小流域。

在主要景區景點周邊、國省道幹線、旅遊環線和五河流域佈局打造了一批具有較大規模的花卉觀光園、梯田觀光和觀光采摘、農事體驗、休閒遊憩等鄉村景區景點,帶動全域旅遊快速發展。

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建立“租金保底+盈餘分紅+打工收入”的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把每個試驗示範基地打造成田間工廠和生產車間,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寧夏日報記者剡文鑫)

來源:寧夏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