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下午,中國女排結束了小組賽最後一場比賽,毫無懸念地以3:0擊敗阿根廷隊。現場響起了那首熟悉的《陽光總在風雨後》,結束了奧運征程的中國女排姑娘們,一起向主教練郎平深深鞠躬,而郎平也與每一位隊員深情擁抱,眼神裏滿是不捨。雖然,本次奧運旅程或許有些遺憾,然而對於郎平的付出,大家卻有目共睹。東京奧運雖失利,女排精神永流傳。橋城的排球愛好者們,受女排精神的鼓舞,堅持鍛鍊、強健身心,努力將平凡的生活過得昂揚向上。


圖爲市民在市體育中心氣排球場地打氣排球。 -攝影 全媒體記者 蔣亞軍

特別是對於我市不少上了年紀的排球愛好者來說,大家迷戀上這項運動,源自於上世紀80年代初對中國女排的崇拜。不過,打排球畢竟對身體和體能要求都很高,他們就打起了氣排球。氣排球和排球雖是"近親",但其實並不是一回事。如果說排球運動的對抗性比較強,不是誰都能駕馭的話,那麼打氣排球就柔和得多了。"氣排球運動圓了我的排球夢。"一位身材比較嬌小的阿姨說,打氣排球和打排球一樣瀟灑,而且氣排球的攔網高度更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更激起了老年愛好者的參與熱情。

8月1日晚,市體育館外的氣排球場地上,兩場對決正在進行。一聲哨響,只見發球選手舒展手臂,將球高高拋起,右手猛地發力擊球,將球送過網。緊接着,雙方隊員根據球的走向迅速調整隊形,跳躍、跑動……雖然是自發的比賽,但激烈程度可是不低。不過,說起喜歡氣排球的原因,大家的出發點基本都是鍛鍊身體。

"疫情以後沒什麼地方玩,開始到體育館外的氣排球場地打球。"市民童女士原是個氣排球"小白",在熱心球友的指導和幫助下,沒多久便入了門。"只要是適合室外運動的天氣,體育館外的氣排球場地幾乎早晚都有人。早上大概是5點半至7點半左右,有20來個人;晚上是7點到9點的樣子,人稍多點,可能有30人左右。"童女士加入了氣排球球友自發組建的微信羣,有人想到哪處場地打球,大家會提前在羣裏呼朋喚友,很容易便能聚集起夥伴。她說:"大家上場專注打氣排球,下場相互交流心得,氛圍非常好。"

市民岑先生是這個氣排球球友羣的羣主。"在慈溪,比我早開始打氣排球的人有很多。"岑先生說,2013年的夏天,有一定排球基礎的他,在峙山公園認識了一些在那打氣排球鍛鍊的資深球友,跟着他們慢慢也成了氣排球運動愛好者。"相對於排球運動來說,氣排球是一種簡單易學、老少皆宜的羣衆體育運動,集運動、休閒、娛樂爲一體,十分有益於強身健體。"岑先生說,每當在球場上碰到新面孔,球友們都會友情提醒讓他們做好運動前後的熱身和拉伸,避免運動損傷,這樣才能持久地快樂運動。據瞭解,目前我市各鎮街組建的氣排球隊伍常年有千餘位氣排球愛好者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氣排球賽事。

"這樣的運動很有氣氛,哪怕就在場上跑跑也是一種鍛鍊嘛。""無論是贏球時的慶祝,還是失分時的互相安慰,大家在一起就特別開心。"許多氣排球愛好者不約而同地告訴記者,他們都是喜歡熱鬧的人,因爲一個人運動感覺沒意思,和同事、朋友,甚至不認識的人在一起打氣排球,哪怕技術不好,也能鍛鍊身體,充滿了樂趣。

全媒體記者 陸超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