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鞍本重組 爭奪鐵礦石話語權寫入戰略

來源: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8月20日,備受關注的鞍鋼集團與本鋼集團央地重組,塵埃落定。重組之後的鞍鋼成爲全國第二、世界第三量級的鋼鐵“航母”。

由於掌握着大量的國產鐵礦石資源,鞍鋼集團已經把爭奪鐵礦石價格的國際話語權列入戰略目標。

“鞍本重組後已經制定戰略,保障國家鐵礦石供給產業鏈安全,提升鐵礦石的話語權,拉動地方供給率。”一位鞍鋼高層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

隨着中國對鐵礦石的調節力度加強,目前鐵礦石價格已經比7月的歷史最高點,下跌30%。

掌握四分之一的國產礦

“現在國家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高,我們已經制定戰略,目的是保障國家供給產業鏈安全,能夠提升鐵礦石的話語權,拉動地方的自給能力。”前述鞍鋼人士表示。

本鋼板材8月19日發佈公告稱,收到間接控股股東本鋼集團通知,遼寧省國資委收到國資委、遼寧省人民政府聯合下發的通知,同意鞍鋼集團對本鋼集團實施重組,由遼寧省國資委向鞍鋼集團無償劃轉本鋼集團51%股權。

鞍鋼和本鋼的重組塵埃落定。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資料顯示,鞍鋼集團在中國東北、西南、華北、東南、華南等地,擁有七大生產基地,並有效掌控着位於中國遼寧、四川和澳洲卡拉拉的豐富鐵礦資源,是中國最具資源優勢的鋼鐵企業之一。

地處遼寧省中部經濟帶核心區域的本鋼,是遼寧省最大省屬國有企業集團,始建於1905年,不僅是新中國最早恢復生產的大型鋼鐵企業,也是中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世界鋼鐵企業排名第17位。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國清表示,鞍本重組有助於鐵礦石資源優勢更加凸顯。

據瞭解,本鋼集團也擁有10.5億噸鐵礦石資源儲量,具備年產鐵礦石2500萬噸、鐵精礦800萬噸、球團礦200萬噸的生產能力。

前述鞍鋼人士透露,“鞍本區域富集的鐵礦石資源,佔全國的四分之一,未來可探明儲量在200億噸。”

“重組後,鞍鋼鐵礦石的預期產量爲5000萬噸級。”前述人士表示。

據瞭解,“十四五”時期,鞍鋼集團制定了“7531”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力爭達到7000萬噸級的粗鋼、5000萬噸級的鐵精礦、3000億級的營業收入和100億級的利潤。

鞍鋼集團重組後,產能達6300萬噸,營業收入達3000億元,位居國內第二、世界第三,形成了北方最大的鋼鐵集團。

爲了鞏固資源優勢和生產優勢,鞍鋼將把鞍本地區打造成上下游產業的聚集區。

“我們以鋼和鐵礦石作爲平臺去連接上下游,去牽動圍繞鋼鐵和鐵礦石的產業鏈條,在物流金融、科技振興上,發揮央企的作用。”該鞍鋼人士表示。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在解讀鞍鋼重組時表示,鋼鐵產業是東北地區經濟支柱性產業,鞍山市、本溪市礦產資源豐富,依企而建、依企而興,但是,面對愈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局勢,中國鋼鐵產業佈局分散、產業集中度偏低,一直是影響行業高效運行和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因此重組恰逢其時。

鐵礦石價格大跌

鞍鋼和本鋼的重組,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

王國清表示,“鞍本重組後擁有近百億噸鐵礦石資源儲備,通過統籌規劃和技術互補,將加快國內鐵礦資源的開發步伐,有助於提升我國鐵礦石資源保障能力。”

據瞭解,全球鐵礦石市場屬於寡頭壟斷市場,由於全球礦產分佈的原因,大量質優價廉的鐵礦石資源主要集中在四大礦山手中(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FMG),礦山企業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市場操作,來達到利益最大化的訴求。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王靜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鐵礦石需求增加,價格大幅上漲。近期國際鐵礦石巨頭髮布最新財報顯示,利潤均增長明顯。”

數據顯示,淡水河谷第二季度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112.39億美元,創新紀錄;力拓上半年當期基本EBITDA爲210億美元,同比增長118%,基本EBITDA利潤率爲61%;FMG 2020~2021財年第四季度(2021年4~6月)鐵礦石產量達到6490萬噸,同比增長13%,環比增長21%,鐵礦石發貨量達到4930萬噸,同比增長4%,環比增長17%。

在中國打擊鐵礦石炒作一系列重拳之下,近期鐵礦石價格出現大跌。

國際鐵礦石期貨價格從7月中旬開始下跌,從歷史高點的230美元/噸,跌落至139.1美元/噸,創下10個月以來的最低價格。日照港的鐵礦石現貨價格,一個月內跌近30%。

經歷了從2020年開始的鐵礦石價格大漲,政府層面也十分清楚,規模化經營才能夠提升中國企業在鐵礦石領域的話語權。

何文波表示,在“十四五”期間,各鋼企還將繼續實施戰略佈局,組建並打造出世界超一流大型鋼鐵企業集團,整體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

“在保資源安全這個痛點上,鞍本地區、攀西地區有着中國最好的、待開發的一些鐵礦資源,目前需要重新評價它的價值。現在相比幾十年前,保障資源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所以鞍本重組後在這方面將有很大的潛力。”何文波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