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什麼正規醫院不給注射“美白針”?專家解析何爲“美白針”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近日,微博話題#國內的美白針都是三無產品#引起熱議。不少網友提問“美白針打了會有什麼副作用”“美容院打美白針是否可行”“國內三無產品的美白針到底來自哪裏”“正規醫院的美白方式又是什麼”……

針對上述這些疑問,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徐慧和主治醫師朱玉潔在8月26日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表示,“美白針”是將多種藥物混合在一起注射,取名“美白針”。它的部分成分有抗氧化、阻止黑色素形成的作用,對於黃褐斑或者一部分特殊原因而色素沉澱的患者有一定淡化效果,但目前中國沒有批准任何“美白針”產品,正規醫院的醫生也不會給患者注射“美白針”。

“市面上的注射類‘美白’產品,輕者會沒有效果,重者損傷身體健康。“徐慧告訴記者。

她透露,流傳的“美白針”方子有很多,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三個主要成分:還原型谷胱甘肽、氨甲環酸(傳明酸)、維生素C。

其中,還原型谷胱甘肽常用作保肝藥,它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夠和過氧化物及自由基相結合,對抗自由基對重要臟器的損害,並能阻止黑色素合成,使皮膚美白。

而氨甲環酸,又叫傳明酸,很多大牌的美白精華中也不乏它的身影,它實際上是一種常見的止血藥,能通過一系列複雜的作用阻礙酪氨酸形成黑色素,從而達到美白效果。

最後一個成分是維生素C,這也是強抗氧化劑,能夠清除氧自由基,同時它也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斷黑色素形成,並將已經形成的黑色素還原成前體,使皮膚變白。

徐慧和朱玉潔均表示,目前,市面上見到的“美白針”都沒有經過官方批准,是私自夾帶進來的,成分複雜。

即使是核心美白成分也只是聽上去很有用,“實際上,如果小劑量使用這些藥物,它們廣泛參與到人體代謝中,起不到美白效果。如果長期大劑量使用的話,會損傷身體。”徐慧表示。

徐慧舉例說,比如超量使用谷胱甘肽,會使人出現頭暈、噁心,甚至胃腸道黏膜和腎臟損傷。氨甲環酸長期使用,則有可能出現女性閉經,或者促進凝血導致血栓。維生素C雖然是在各種水果裏都有的常見成分,過多攝入也會有副作用,比如頭暈,皮膚髮紅、腹痛腹瀉、增加尿路結石風險,甚至還會有齒齦腫脹、出血,出現壞血癥等。

“在我們皮膚科門診裏,確實會有患者,在美容院或者私下注射了美白針出現頭暈等症狀,也有患者出現了比較隱匿的症狀比如胃腸道不適或者閉經,患者甚至不一定知道是自己打了美白針而導致的。”徐慧說,臨牀上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美白方法,這些方法經過了多年的大量臨牀驗證,更加安全。外用美白產品相對比較安全,臨牀也有很多方法,比如一些射頻機器可以加速外用美白物質的吸收,從角質層滲透,減少黑色素的形成。但是對於疾病性的變黑,不要隨意“病急亂投醫”,還是要到正規醫療機構讓醫生好好評估一下。

上述兩位專家建議,大家要放平心態,“白”不是美麗的唯一標準,不要因爲追求“速白”而損傷身體。相反,對於有“速白”效果的宣傳,反而應該留一個心眼,健康的皮膚纔是最美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