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共中央首次颁发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授予29位来自各行各业、基层一线的普通共产党员。这中间有两位来自医疗卫生战线,其中的一位获奖者——辛育龄,与党同龄,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他们用自己的事迹验证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在倡导“见贤思齐 崇尚英雄”的今天,我们要怎么来学习这些楷模?如何将他们身上的品格和精神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本期节目,我们请来的是两位与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在同一医院工作的医生,他们是: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刘德若教授;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马千里。作为辛育龄的学生和后辈,两位嘉宾向我们讲述了辛老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我要当医生》本期话题精彩抢先看

红色基因——对党忠诚的革命战士

资料图:参加冀中八路军的辛育龄

“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出生于1921年2月,是党的同龄人。1937年,16岁的辛育龄参加革命,被安排在冀中军区卫生部当一名卫生员。两年后,辛育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往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医疗队。在白求恩身边的3个多月里,辛育龄看着他救回了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辛育龄说:“他在用崇高的思想来完成一项崇高的事业,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觉得如果以后可以做一个像白求恩那样的医生,救死扶伤,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我始终以白求恩精神为一生的座右铭和旗帜,这就是两个字——奉献”。

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

资料图:辛育龄在苏联医科院论文答辩会上宣读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辛育龄成为第一批公派到苏联学习的留学生之一,他传承白求恩的衣钵,学习胸外科,当时我国这一领域尚属空白。学成归来后,辛育龄主动请职到中央结核病研究所(现北京胸科医院),开创胸外科,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到1”的突破。他开展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成功率高达98%,令国内外同行赞叹不已;70年代末,他带领全科开展了肺移植的实验研究,并在全国首次连续做了两例人肺移植,被称为我国“肺移植第一人”。同时他还组建了胸外科培训中心、举办各种新技术培训班,为全国培养了数千名医师。刘德若主任是辛老的学生,跟随在他身边近30年,他说:“辛老是我的老师,对于我们晚辈来说确实是高山仰止,我们跟他学习望尘莫及。他的做人、做事和所取得的成绩大概谈几天也谈不完。”

胸怀宽广的开拓者 管理者

资料图:中日友好医院开院典礼

随着改革开放,为了追赶世界医学发展的脚步,国家急需建一所现代化医院。年过花甲的辛育龄受命筹建中日友好医院,代表国家和日方代表谈判,也凝聚了一批业内精英。3年后,一家医教研一体、中西医结合、实力雄厚、设备先进的大型国际性现代化综合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建成。而次年,作为创建者的辛育龄,主动辞去院长之职,选择回到胸外科。他说:“组织上交给我的筹建任务已经完成,而我更愿意做一名外科大夫。”

为了让辛育龄的精神在年轻医务工作者中代代传承,2015年,中日友好医院专门设立了辛育龄青年奖,马千里医生是第一届获奖者,他还曾请辛老在刷手服上写一句寄语,辛老写下了“做白求恩式好大夫”。

资料图:辛育龄在指导博士生的实验工作

资料图:辛育龄在手术中

今年百岁的辛育龄,与党同心,与党同行,他的经历浓缩了党的卫生健康事业辉煌历程,诠释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他的每一项大胆创新,都有力推动着我国胸外科事业的突破性发展,让无数患者获得新生。辛育龄所追寻的奉献的精神正在不断传承,激励着新一代的医生们,努力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让我们向这位老党员致敬!

为什么辛老在手术中要洗一下手套?

马千里医生怎么想到请辛老在刷手服上题字的?

辛老还有哪些感人的事迹?

敬请关注8月29日 早8:00

北京卫视《我要当医生》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刘德若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马千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