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連這條商業街爭議背後:當商業開發遭遇中外文化拼接

有專家認爲,強行以日本風情來解說盛唐中國,這種商業拼接本身是牽強的。

是主打“日本風情”還是唐代文化?大連近日新開的一條特色商業街引來網友熱議。

8月25日,隨着大連金石灘盛唐小京都商業街的正式開街,網絡爭論也逐漸擴散。項目官方稱其主打大唐文化,但因存在過多的日本文化元素,有不少網友將之稱爲:日本風情街。

第一財經記者於29日致電大連市政務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日本風情街”的說法並不準確。“大連的這條商業街全名是盛唐·小京都,宣傳的是大唐文化。它給人感覺是,我既學到了一些歷史,又有一種在度假的感覺。”該名工作人員稱。

命名或不嚴謹

項目官網資料介紹,盛唐·小京都項目整體規劃以日本京都地區商業爲藍本,以“戶戶皆商”爲特色,打造唐代和日本建築風格交匯融合的古鎮風貌,展現國內別具一格的特色商居模式。該項目坐落於金石灘,總佔地面積60餘萬㎡,全部建成後將是一個千戶規模的大型綜合項目。

對於其在網絡上引起的爭議,該項目發展商大連京都風情小鎮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29日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很多都是社交媒體上的炒作誤傳的。我們主打的是唐代文化,而且主要項目是別墅區,這條街只是別墅區裏的一條對外開放的商業街而已。”

有網友提出,從歷史角度出發,盛唐·小京都的命名並不嚴謹。盛唐時期,日本京都在多方面模仿了洛陽,京都又被稱爲“小洛陽”。因此,“小京都”的說法有些不倫不類。

官網顯示,該商業街涵括了餐飲、休閒、娛樂、特色商品等主流業態,集中日本著名的喫喝玩樂購,所有商家均爲日本精選商戶。根據現場照片,松下家電銷售店、日本廣島縣特產店和北海道產品專賣店等商戶已經入駐。

一名研究唐代史的歷史學者告訴記者,從現有資料可以看出,開發商主打的並非唐代文化,而是日本元素。事實上,日本現在保存的傳統文化完全不等同於我國唐代文化。經過長達千年的發展,日本早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本國文化。僅就建築而言,除了碩果僅存的一些寺院,如唐招提寺,日本很多傳統建築已與唐代有不小差異。

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鄭煥釗對第一財經分析,盛唐·小京都的命名在營銷上有擦邊球的嫌疑。儘管日本文化深受中國唐朝時期文化的影響,但這條商業街銷售的幾乎都是日本產品和風格。強行以日本風情來解說盛唐中國,這種商業拼接本身是牽強的。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事實上,新建文旅項目題材基於歷史、超出歷史史實的情況非常普遍。

“完全尊重歷史的基本上都是歷史文化保護單位,新建項目創新文化內容是很正常的。比如,浙江長興的大唐十二坊是在當地貢茶文化基礎上延展出來的。畢竟,文化融合後纔會有新的歷史產生。”上海詩與遙文旅設計諮詢機構總經理張慶對第一財經分析,唐朝時期的大連只是個漁村,而“盛唐·小京都”的提法,很可能是對中日文化問題考慮後的折衷方案。

專家建議商業開發立足當地文化特色

根據《大連日報》報道,盛唐·小京都項目不僅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和商業產品,更具有重大的經濟戰略意義。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覆函遼寧省政府,正式支持設立中日(大連)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中日(大連)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以金普新區爲核心,以渤海沿岸和黃海沿岸爲兩翼,構建“一核兩翼、多片區聯動”的總體空間格局。

上述報道稱,金普新區以盛唐·小京都打造的綜合社區爲基礎,以文旅促經濟,築起中日友誼橋。聚集一批有影響力的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國際貿易、港航物流、科技創新、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綠色經濟等產業合作項目,將自身打造成國內承接中日合作的核心載體、面向東北亞的制度創新先行先試平臺和引領輻射東北地區經濟轉型的產業中心。

鄭煥釗表示,隨着城市文化商業空間開發的需要,近年許多地方開始建設特色商業街區。盛唐·小京都所引發的爭議,對國內其他城市打造特色商業街具有借鑑意義。第一,主題打造要名實相符,打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名義,就要在實際運作中充分體現中外交流的載體功能。第二,要充分顧忌民族情感,不能一味只從商業考慮,引發爭議就在於城市歷史與此類風情街存在衝突。第三,在中華文化復興的今天,特色商業街更應立足當地文化的特色。

張慶認爲,一方面國人應該更有“文化自信”,既不要過於崇尚外來文化,也不要對外來文化過度應激反應。另一方面,從投資商角度而言,應避免消費“民族情感”,尊重文化傳承和保護,纔是項目長久生命力的保障。依靠爭議引來的“流量”不會長久,值得商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