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论:义务教育“双减”关键在落实教育公平

9月1日,除个别地方暂缓开学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将正常开学。而一个月之前“双减”政策的发布,似乎已注定今年中小学开学将显现出不同的面貌。

果不其然,在开学前夕的8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在同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明确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双减”名为减负,其实并不仅是一个学生负担问题。目前大范围过度培训,以及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已对教育考试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构成直接影响,师生和家长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问题,与“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相违背。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最新调查显示,38%的中小学生就寝时间晚于规定要求,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17%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超标,22%的中小学生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时数不达标,体育课时被挤占问题突出,初三、高三年级尤为严重。

毋庸置疑的是,孩子沉浸在分数、刷题、培训之中,并非成材的好途径,甚至会对将来成材造成负面影响。今年两会期间就有多位代表委员表达了这一观点,引起广泛关注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直言,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并以所在学校数百名高一入学学生为例,学生身体素质很差,近视率超过90%。并称让幼儿园小孩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远比提早识字重要。

家长们也多认同这些观点,只不过被目前的评价标准“卷”了进去,身不由己。近年的一个热词“内卷”,让年轻父母们深有体会,“教育焦虑”日益明显。教育作为提升社会阶层流动性、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于国家民族未来至关重要。从国家层面出发,理应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充分的教育,纠偏目前已然走歪的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就此次教育部于开学前夕发布的新政而言,减少考试次数和对分数的重视,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降低课外培训需求。而重申严格执行均衡编班,不将学生过早因分数分为三六九等,既能缓解焦虑,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对于以往义务教育阶段已按成绩分班的现状,也需要尽快重新均衡编班。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焦虑”,让家长不再追捧校外培训,做到真正的减负,还在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消灭“学区房”、填补义务教育洼地,过去两年各大城市对学区房的追捧有目共睹,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学区房越受捧,基础教育资源便越倾向于“按财富分配”,严重违背教育公平原则。也让买不起学区房的家长陷入焦虑,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会想方设法寻求各种相对学区房成本更低的校外培训。

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尽量让每一个孩子的起跑线都一样,包括多校划片、公民同招、名额到校、优质教师强制流动等方式,都应该被利用起来,目的是消灭所谓的“差校”,弱化“学区”,从而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日前,北京宣布新学期起将推动大面积、大比例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此举让所谓优质学校的师资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共享。

“双减”意义重大,实现需要综合施策,在全面整顿校外培训供给后,还要弱化“唯分数论”、践行教育公平,从根源上降低对于校外培训的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