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社會開始,酒一直被賦予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功能。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9000年前中國南方就有人喝啤酒的證據,鑑於研究中的陶器處於一個非居民區的墓葬,研究團隊推測,這可能是當時紀念死者儀式的一部分。

該研究近日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誌上,題爲《中國南方一個有9000年曆史的平臺堆中有飲用啤酒的早期證據》(“Early evidence for beer drinking in a 9000- year-old platform mound in southern China”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上山遺址考古隊隊長蔣樂平和斯坦福大學考古中心的王佳靜爲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王佳靜現爲達特茅斯學院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這些發現是研究團隊基於對浙江義烏橋頭遺址一處墓葬中發現的古代陶器的分析得出,這也使得橋頭遺址成爲世界上最早飲用啤酒的地方之一。

橋頭遺址位於義烏市城西街道橋頭村西邊,是一塊約2000平方米的臺地,距今約8000-9000年。自2012年發掘以來,橋頭遺址出土了很多上山文化中晚期彩陶,數量和完整度都令考古界關注。遺址考古發掘區域是一個約3/4足球場大小的平臺土堆,高出地面約3米,周圍有一條寬10-15米、深1.5-2米的人工開鑿的溝渠。

現場沒有發現居民樓。但考古工作者在這裏發現了上山文化的第一個墓葬,也是迄今爲止發現保存完整人骨的浙江最早墓葬。橋頭遺址目前一共發現了兩具人骨,保存較爲完整的一具是一名身高1.73米的壯年男子,面朝東方、側身屈肢,懷抱一隻彩色陶罐。考古學界也稱之爲“浙江第一人”,此人身份很可能是部落首領。

研究團隊分析了在橋頭遺址發現的不同類型的陶器,這些陶器大小不一。一些陶器容器相對較小,大小與今天使用的飲酒容器相似。每個陶器基本上都可以像杯子一樣握在一隻手上,不像那些尺寸要大得多的儲藏容器。

在他們分析的20件器皿中,有7件似乎是長頸胡罐,在歷史後期用來飲酒。研究團隊分析了從罐子內部表面提取的澱粉、硅植石(植物化石)、真菌等微化石殘留物,確認了這些容器曾被用於飲酒。爲確保他們發現的任何東西不只是來自泥土污染,他們還將它們與從該地區周圍採集的土壤樣本進行了比較。

研究團隊在罐子中發現了植硅石和澱粉顆粒等微型植物殘留物,以及黴菌和酵母等微生物殘留物,這些殘留物與啤酒發酵的殘留物一致。研究團隊指出,除非含有酒精,否則它們不會在土壤或其他手工製品中自然發現。

“通過對橋頭遺址的陶器進行殘留物分析,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陶器是用來裝啤酒的,從最普遍的意義上來說,裏面的啤酒是一種由大米、一種名爲薏米的穀物和不能確定的塊莖製成的發酵飲料。”王佳靜表示,“這種古老的啤酒和我們今天喝的像IPA(印度淡色艾爾)這樣的啤酒不一樣。相反,它很可能是一種輕微發酵的甜飲料,顏色可能很渾濁。”

研究結果還表明,稻殼和其他植物的硅植石也存在於殘渣中,它們可能被添加到啤酒中作爲發酵劑。

研究團隊提到,雖然中國南方的長江流域如今被稱爲全國水稻的中心地帶,但水稻馴化是在10000年至6000年前逐漸發生的。因此9000年前,水稻應該還處於馴化的早期階段,當時仍主要以狩獵採集覓食。他們解釋稱,考慮到水稻收割和加工均爲勞動密集型,橋頭遺址的啤酒可能是一種具有儀式意義的飲料。

研究還顯示了在啤酒釀造過程中使用黴菌的痕跡。研究提到,在橋頭遺址的陶器中發現的黴菌與在東亞用於釀造清酒和其他發酵大米飲料的酒麴中的黴菌非常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2019年,王佳靜等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他們發現黴菌早在8000年前就在中國被用於發酵過程。研究團隊認爲,這次的分析結果顯然比此前那項研究更早。

“我們不知道9000年前人們是如何製造這種黴菌的,因爲發酵可以自然發生。”王佳靜說,“如果人們有一些剩餘的大米,穀物也發黴了,他們可能已經注意到,隨着時間的推移,穀物變得更甜,且酒精含量更高。雖然人們可能不知道與穀物發黴相關的生物化學只是,但他們可能觀察了發酵過程,並通過反覆試驗最終加以利用。”

鑑於橋頭遺址的陶器是在一個非居民區的墓葬附近發現的,研究團隊得出結論爲,這些裝啤酒的陶罐可能是在埋葬死者的儀式中使用的。他們推測,儀式化的飲酒可能是建立社會關係和合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