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城鄉退休模式差異巨大,延遲退休、彈性退休空間充足丨數據說話

記者丨閆桂花

加速老齡化時代,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已箭在弦上,但關於中國退休模式的全貌,尤其是考慮到佔比最大的農村人口,還一直缺乏一個明確的認知。世界銀行經濟學家John T. Giles和北大國發院雷曉燕、趙耀輝教授等近日刊發的一篇工作論文填補了這一空白。該論文通過對經濟、社會等各個層面的微觀數據分析,揭示出了中國退休羣體的五大特徵,而這些特徵爲制定退休以及生育支持等相關政策提供了啓發。

該論文的數據來自最新一期(2018年)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這是一項全國範圍內的跨學科調查項目,涵蓋中國45歲及以上中老年人的就業、經濟、健康、教育程度、養老支持來源等豐富的微觀數據。

作者在這裏用的退休概念比較寬泛,既包括正式退休,指的是從公共部門退休,一般是城鎮老人;也包括非正式退休,主體是因爲身體等原因無法繼續工作的農村老人。

特徵一:在退休年齡上,城鄉和性別間差異顯著

受城鄉二元制影響,城鄉退休年齡有着強烈的二元分割特點。另外,受退休政策以及其他因素影響,性別差異也非常明顯。從以下幾組數據可以看出:

50歲以上人羣中,城鎮居民的退休率(63.4%)是農村居民(31.1%)的兩倍以上。75-79歲,城鎮居民退休率92%,農村居民退休率59.6%。50-54歲城鎮女性的退休率高達49.3%,而同齡農村女性退休率僅爲22.2%。60-64歲,城鎮男性退休率65.1%,農村男性退休率19.6%。

作者指出,這種城鄉退休差異並非源自城鄉工作性質和務農季節週期帶來的城鄉勞動強度不同。從分城鄉、分性別周均工作小時數隨年齡的變化來看,農村老人的勞動參與率高且勞動小時數(勞動強度)也並不低。

在城鎮,退休人羣由職工養老金系統覆蓋,執行強制退休制度,男性60歲退休,工人身份的女性50歲退休,幹部身份的女性55歲退休。與之相比,農民一般是工作到年老體力不支纔會停止。

論文發現,在城鎮,強制退休加上慷慨的養老金(在控制了年齡、教育水平、健康狀況等因素後,已領取職工養老金可使城鎮戶口男性和女性就業率分別下降19和20.6個百分點),讓大量城市退休人員在仍可以繼續工作的情況下,不得不退休或者選擇退休,甚至提前退休。英國布拉德福德健康研究所的Bo Hou等人今年發表在《中國經濟研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也顯示,從身體健康考慮看,中國城市居民還有大量的工作潛能有待挖掘。他們發現,45-69歲間可以加入勞動力大軍的、未在就業狀態的城鎮居民,至少還有3100多萬。

因此,彈性而非強制退休應成爲一個政策選擇。

特徵二:養老金城鄉差異巨大

在城鎮,與強制退休相匹配的養老金制度已相對完善,但在農村,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新農保)於2009年才初步建立,覆蓋了農業和非農就業的農村居民;2011年推行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覆蓋了非正式工作的城鎮居民,包括小型私企職工和自僱人員。上述兩項養老保險於2019年合併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相比於城市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與率和領取待遇標準都不夠高,而且新農保的領取不要求停止工作。

這是作者在論文中列出的兩組關鍵數據:

94%的城鎮老人至少有一種養老保險,而這一比例在農村老人中僅佔88%。約77%的城鎮居民有職工養老金(企業養老金和政府養老金兩種),平均每月可領取退休金2600元,其中政府養老金是4000,企業養老金2500。而在農村,可以享受該養老金的比例只有6.3%。82.2%的農村居民有居民養老金,其中絕大部分是新農保,每月養老金只有100元。

雷曉燕教授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從退休金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城鄉差異巨大,如何平衡養老金支出、加大對農村居民的退休保障,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應該成爲政策的主要關注點之一。

特徵三:即使考慮到照顧孫輩的需求,中國城市羣體延遲退休的空間也很足

在應對老齡化的討論中,延遲退休被視爲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但圍繞延遲退休還存在一種說法,即受文化、社會保障等因素影響,中國存在大量退而不休的人羣,比如,幫助子女照顧孫輩的人羣,所以很多人擔心,延遲退休年齡可能給退休人羣帶來過高壓力。

不過這項研究顯示,即使把需要照看孫輩的老人羣體剔除掉,中國老人的退休年齡跟西歐高福利國家相比,也還有很大的延遲空間。

作者將中國老人按照性別、城鄉做了區分,然後將照料孫輩羣體的退休年齡,以及不照顧孫輩羣體的退休年齡分別予以展示,跟7個經合組織發達國家(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美國、日本和韓國),以及兩個經濟發展水平與中國近似的亞洲發展中國家(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做了對比。

這是他們呈現的關鍵發現:

中國農村老人的退休模式更接近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而城鎮老人的退休模式更接近經合組織的富裕國家。中國55-59歲城鎮女性的退休率是所有國家中最高的,50-54歲城鎮女性的退休率比其他國家高出更多。幾乎一半65歲以下的退休女性會照看孫輩,但即使把照看孫輩的老人剔除,50-54歲城鎮女性的退休率減少13.6%之後,也仍然高於西歐福利國家。

注:中國的彩色和白色柱狀總高度指的是各年齡段的退休總比例;其中白色代表退休人羣中需要照看孫輩的比例,彩色代表不需要照看孫輩的比例。

特徵四:夫妻雙方傾向於“聯合退休”

論文發現,配偶的工作狀態與個人退休決策存在很強的相關關係。

在城鎮,配偶在業的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工作的概率比配偶退休的分別高出29和32個百分點。

在農村,配偶在業的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工作的概率比配偶退休的分別高18和29個百分點。

因此,延長女性退休年齡可能同時增加男性和女性的勞動力供給。

特徵五: 家庭照護需求是延長女性退休年齡的重要障礙

儘管中國女性退休年齡有很大提升空間,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女性在照看孫輩和年邁父母方面花費了大量時間,這也是很多女性選擇提早退休的原因。家庭照護對女性的需求高峯差不多在50-60歲左右。

論文發現,一個家庭中每多出一位6歲以下的兒童,那麼城鎮女性和農村女性工作的概率就會分別減少6%和4.1%。一位6-12歲幼兒,可能會導致城鎮女性不工作的概率減少6.5%,不過同年齡段兒童的存在,與農村女性是否工作之間不存在明顯相關。

特徵三、四、五均顯示,延遲退休年齡仍存在空間,尤其是對中國女性而言。與此同時,增加幼兒托育保障,連同去除城市強制退休限制,可以解放更多老年勞動力,尤其是女性勞動力,讓延遲退休的政策更加可行。

儘管如此,延遲退休年齡對生育率的影響仍值得關注。比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進就曾警告,延遲退休可能會導致很多家庭缺乏足夠的育兒支持從而選擇延遲初育年齡。因此,相比一刀切提高退休年齡,彈性退休制度可能是個更好的選擇。

綜上,從中國退休羣體全貌來看,就算考慮到大量老人退休後承擔了照料孫輩的任務——即“退而不休”,中國城市羣體(尤其是女性)延遲退休年齡依舊有很大空間;與此同時,通過彈性退休制度、可以讓願意工作的老人選擇繼續工作;增強家庭育兒等保障,可以解放更多老年勞動力;而延遲女性退休年齡,又可以通過“聯合退休”傾向,讓延遲退休年齡變得更加可行。另外,數據揭示了城鄉在退休年齡和養老金方面的巨大鴻溝,在共同富裕的願景下,這一問題值得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