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網·演兵場

圖片說明:低可視塗裝殲轟-7(左)軍網英文圖

東方網·演兵場9月8日報道:近日,軍網英文版刊登一組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跨晝夜飛行訓練的組圖。演兵場注意到,在一張戰鷹駛出機庫的照片中,出現了一架採用低可視塗裝的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和邊上的同型戰機形成鮮明對比。

圖片說明:低可視塗裝殲轟-7(放大圖)軍網英文圖

放大這張圖片,可以明顯看到左邊這架“飛豹”採用了低可視塗裝,首先是機側進氣道上的碩大紅字機號不見了其次戰機座艙下側戰術編號“68”非常隱蔽,僅用了同色系顏色勾了外框,框內顏色與機身同色,不仔細查看幾乎難以分辨。此外,機身後側的八一機徽紅色依舊,並不屬於全機改動。

資料圖:殲轟-7的經典塗裝軍網英文圖

早在去年,解放軍空軍整體開始換裝低可視塗裝,到了今年,海軍部隊也開始小批量換裝。拋開很早就自帶低可視塗裝的殲-20不提,空軍部隊的殲-16、殲-10C這類三代半戰機都開始換裝了全套的低可視塗裝。而對於更早的二代機部隊,如殲-7、殲-8和“飛豹”戰機主要就是將紅色的機號統一換成黃色。

此次海軍部隊的“飛豹”的塗裝改裝則鑑於兩者之間。有意思的是,戰機座艙下方標註戰術編號,以往都出現在海軍航空兵的“側位”平臺,例如的殲-11BH、殲-11BSH和蘇-30戰機。此次“飛豹”戰機也採用了編號方式,可能也是海軍航空兵戰機塗裝走向統一化的又一次新嘗試。

資料圖:低可視塗裝的殲-11BH戰機 央視截圖

演兵場猜測,海軍航空兵的低可視塗裝更換仍屬於實驗階段。不久前,一種採取了“同款”低可視塗裝的殲-11BH戰機也出現在公衆視野中,也採用了和機身同色的戰術編號。演兵場之前就講過,這種低可視塗裝的戰機,在中遠距離中幾乎無法辨認戰機的具體編號,具備了一定意義上的反偵察作用。

資料圖:編號爲“72”的殲轟-7戰機 央視截圖

事實上,這種低可視塗裝的“飛豹”並非首次露面,近幾個月曾多次驚鴻一瞥。例如今年7月11日,央視《軍事報道》直擊了一場《海軍航空兵殲擊轟炸機跨晝夜實彈實射》,在央視的視頻畫面和中,同樣出現了一架採用低可視塗裝的“飛豹”戰機,即使在央視的畫面中,戰術編號也同樣難以識別,而這對於敵國情報偵查人員來說,可絕不是什麼好消息。

“飛豹”戰機是中國第一款真正意義上戰鬥轟炸機,擁有不俗的作戰半徑和武器載荷。該機於1973年開始研發,至1988年首次試飛,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其改良型殲轟-7A則在2004年公佈。

資料圖:低可視塗裝的殲-16戰機

雖然“飛豹”戰機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但由於先天不足存在很多缺陷,在殲-16戰機越來越成熟的今天看來,略顯“老態”。然而,由於殲-16戰機的列裝工作纔剛展開,想要完全替代“飛豹”,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實現。

圖片說明:“飛豹”掛載兩個碩大的電子吊艙 軍網英文圖

相比於傳統的對面任務,現在“飛豹”戰機開始更多執行電戰任務。具體來看,殲轟-7A作戰半徑可達1650公里,作戰半徑和滯空時間非常符合電子戰戰機長時間在任務空域壓制敵方電子設備的需要。例如在軍網的這組組圖中,“飛豹”就掛載兩個碩大的電子吊艙,吊艙頭尾上翹呈黑色,下方還有幾根巨大的天線,典型的電子戰戰機的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