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復旦、上海交大、同濟、華師大開學,校長們都說了什麼?

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 見習記者 鄒佳雯

9月,上海各高校迎來新生。作爲開學典禮的重要一環,校長講話飽含對新生的期望與祝福。在學生開始新的人生旅程之際,報國、創新、奮鬥、引領等詞語成爲校長寄語中的關鍵詞。

復旦大學校長:隨從大流不可能實現超越引領

9月10日,復旦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許寧生寄語新同學,完成“三個提升”,站上“三個新高度”。

從追求學分提升爲追求學術。良好的學業成績是進入大學的敲門磚,但復旦的學生不能侷限於學分績點,把分數、論文、獎項作爲求學的主要目標是不夠的,要學會主動尋找學術興趣,樹立學術志向,在追求學術中實現自身發展。

從專心求學提升爲立志報國。要想未來有大成,必須有施展才華、報效祖國的誠心、信心。復旦的學生絕不能囿於知識的學習,而應當樹立知識運用和創新的正確價值導向,把自身學習放到大視野大格局中,從個人求學提升爲爲國成才。同學們要敢於探索科技前沿,勇闖“從0到1”無人區,善於把學術理想融入到國家使命擔當中,努力成長爲引領未來的頂尖人才,在國家一流人才方陣中找準自己的位置。

從隨從大流提升爲掌握未來。同學們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期、創新思維發展的關鍵期,不進則退。學別人的、學得再好也是跟在別人後頭,隨從大流不可能實現超越引領,主動貢獻才能掌握未來。

他還表示,建設世界一流和頂尖大學,既要強調“學理性”研究,更要強調社會貢獻;既要開拓學術前沿,更要促進理論聯繫實際,推動原創成果轉化。打破慣性思維,瞄準國家和全球重大需求提供不可或缺的技術和解決方案,是新時代給予一流和頂尖大學的光榮使命,也是新時代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要勇於瞄準前沿科學問題,樂於在多學科領域交叉融合中找尋創新靈感,將學科前沿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做具有開闊學科視野的新型人才,不斷開創人生追求新境界。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不迷信權威觀點,不盲從既有學說

9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發表了題爲《以苦爲樂,做有志氣的交大人》的主題講演。

林忠欽在講話中表示,研究生在進入研究生階段後,將掌握更加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培養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而交大的研究生要求高,素有“高溫爐”之稱。

他希望同學們做好喫苦的準備,不僅要學好課程,更要學會做研究。“難度再大的課程,都會有標準答案,而做研究則需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難免有挫折和失敗,特別是要研究國家亟需解決的真問題,就必須肩負更大的責任和使命,歷經千辛萬苦,承擔更多的壓力和挑戰。”

林忠欽向同學們分享了三點體會:一是,以攻堅克難爲樂,有解決國家緊迫需求的志氣;二是,以追本溯源爲樂,有挑戰世界科學前沿的志氣。科學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對未知奧祕的好奇和探究;三是,以實幹篤行爲樂,有引領行業發展的志氣。林忠欽寄望研究生們在讀研期間不以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爲目標,而要多瞭解行業和社會的真問題,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感受到實幹篤行之樂。

而在此前的8月26日,林忠欽向全體本科生髮表了題爲《整裝出發,做有追求的交大人》的致辭。林忠欽告訴新生們,他們將進入一個人成長的灌漿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將得到更加全面的歷練和提升,如同雛鷹展翅一般,爲高飛遠翔而不斷強筋健骨。

他希望新同學們目標明確,在追求高遠、積極進取中提升人生境界;學習更要努力,要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中提升學習能力;身心都要康強,要在健壯體魄、陶冶情操中永葆朝氣活力。

同濟大學校長:育人是大學的根本任務

“大學是什麼?如何認識同濟?怎樣在同濟度過寶貴的求學時光?”8月31日,圍繞這些問題,同濟大學校長陳杰與新生交流。

“我們建設一流大學,要打造的是一流的師生學術共同體,要建設的是以學術與育人作爲第一價值追求的師生共同家園。”陳杰表示,作爲教育機構,育人是大學的根本任務。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打好堅實的學術基礎。大學,是追求真理的地方,通過研究學術發現真理;大學,是師生的學術共同體,以一流的學術研究支撐一流的人才培養。

同時,陳杰對新同學提三點希望:希望大家仰望星空、志存高遠。目標決定方向,要想翱翔天際,須有鴻鵠之志。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經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僅在科學研究領域,就還有很多原始創新的難題需要解決,還有很多“卡脖子”的技術需要攻克。青年是永遠的創新生力軍,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志向不同,表現出的行爲方式就不同,產生的結果更不同。

希望大家格物窮理、勇於創新。不同學科,正在以其各自不同的方式塑造着我們的創新理念、創新品格、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方法。儲備知識、汲取經驗是創新的基礎;發現問題、敢於探索是創新的動力;勇攀高峯、創造未來是創新的目標。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無論身處哪個學堂、哪個學科專業,都要以求真爲目的,學會提出問題,學會獨立思考;都要夯實寬厚的學術根基,樹立強烈的創新探索意識;都要培養強大的思辨能力和敏銳的創新思維,培育崇尚科學、格物窮理的精神;都要努力從本源上弄清問題的實質,尋求破解的路徑。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謹防官氣、商氣、市儈氣被帶入校園

今年是華東師範大學建校70週年。站在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期,站在建校70週年的里程碑時刻,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難掩激動,9月15日,他在開學典禮上對全體新生說,“明天的社會不是今天社會簡單的延長線,面向未來的教育,就應站在可預見的未來的角度,審視我們今天。”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什麼纔是能面向未來的“明德至善”的新民,並能讓必將老去的我們不再擔心?錢旭紅提出了他的理解:所謂新民,那就是通過在大學校園裏學習,經歷校外社會的實踐歷練,十多年後,能在暴風驟雨中顯示出中流砥柱本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年輕俊傑英才。

錢旭紅強調,在師生共進攜手培養俊傑英才的過程中,只有明晰什麼是“未來社會”“未來大學”“未來人才”,才能明確前進方向。“未來社會”需要人類提升創造力和幸福感悟力;“未來大學”可能呈現出科學、工程、藝術三面一體的、交融而成的、不可分割的未來學科;“未來人才”則是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三位一體的精英。

他希望新生們通過學習多學科專業的知識、思維和能力,突破“繭房”效應,在校園中獲得性靈和能力的解放;充分利用在大學校園裏的這段時光,去琢磨、感悟和超越‘有’‘無’的意義;放棄過度的個人舒適享受,拒絕僵化,抵制躺平,砥礪奮進,向他人學習、向集體學習,知道合作的有力。

錢旭紅勉勵新生,“希望你們成爲能實踐內心神聖使命的一代新民。你們不應該僅僅自己去尋找溫暖,而應該成爲給周圍人帶來溫暖和光明的一盞明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