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融委辦公室祕書局局長陶玲:高質量資管行業的五個衡量標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玉敏 薛茹雲 上海報道 9月17日,由數字化智庫型財經媒體領跑者《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21中國資產管理年會”暨“2021(第十四屆)21世紀‘金貝’資產管理競爭力研究發佈儀式”於9月17日在上海外灘W酒店舉辦。

金融委辦公室祕書局局長陶玲通過視頻的方式,在會上發表了題爲《在嚴監管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演講。她表示,到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正式結束,明年開始,資管行業將迎來真正考驗。展望未來之路,將是資管行業的“蝶變期”, 資管行業的成長之路,是在嚴監管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她看來,高質量資管行業有五個衡量標準,分別是做好實體經濟的直接融資提供者,做好廣大居民的財富管理者,做好資本市場的穩健投資者,做好金融體系的活力競爭者,做好嚴監管的受益者。

陶玲還指出,資管新規出臺前,一直沒有回答好的問題是,資管行業是爲誰服務的?過去一個時期,一些資管機構往往爲融資方需求考慮,從融資方角度設計產品、募集資金,形成投資融資化,偏離了“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定位,偏離了對廣大居民的服務。

以下爲演講全文:

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一年一度,再次在資管年會與大家重逢。在此,感謝21世紀經濟報道的盛情邀請。

今年年會,有着特殊的時代含義,到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正式結束,明年開始,資管行業將迎來真正考驗。如果說,過去三年多時間,是資管行業的“糾錯期”:行業迴歸初心,新的監管制度不斷出臺,機構整改持續推進,影子銀行規模大幅收縮,存量產品風險正在有序化解。那麼,展望未來之路,將是資管行業的“蝶變期”,從機構,到監管,都將隨着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金融改革開放而成長。

資管行業的成長之路,是在嚴監管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資管行業的高質量標準是什麼?在我理解,可以從五個方面衡量:

高質量資管行業的第一個標準是,做好實體經濟的直接融資提供者。

前些年,資管行業的亂象主要源於金融機構自身違規經營,多層嵌套,自我循環,脫實向虛。反思過去亂象的深層次原因,實體經濟的發展模式是重要因素。在舉債加槓桿、擴投資保增長的發展模式下,實體經濟對間接融資的需求很高,直接融資往往異化爲間接融資,資管行業的非標投資成爲表外信貸。除了非標投資外,一些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也存在明股實債問題。可以說,資管行業的亂象也是經濟發展模式的反映。因此,資管行業能否迴歸直接融資的定位,也取決於經濟發展模式的改變,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也將進一步促進資管行業的轉型。     

通過三年多的治理,資管行業去通道、去槓桿、去資金池,扭曲被糾正,向實體經濟的投資更加精準有效。2021年6月末,資管產品投向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佔資管產品貸款餘額的15.4%,比同期表內信貸小微貸款佔比高6個百分點。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向消費和創新轉變,以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爲載體,總體具有輕資產特點,對間接融資的依賴減少,而迫切需要獲得與自身共同成長、共擔風險、期限較長的直接融資。

在新的形勢下,資管行業應當以實體經濟的需求爲根本,着力解決資金來源、期限結構和投資行爲短期化問題,投資重點向普惠小微、科技、綠色和產業鏈金融傾斜,成爲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的重要力量。  

高質量資管行業的第二個標準是,做好廣大居民的財富管理者。

資管新規出臺前,一直沒有回答好的問題是,資管行業是爲誰服務的?在實踐中,銀行理財,信託公司,證券公司等資管機構,往往爲融資方需求考慮,從融資方角度設計產品、募集資金,形成投資融資化,偏離了“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定位,偏離了對廣大居民的服務。

資管行業迴歸本源,就是要成爲廣大居民的財富管理者,自覺堅持委託人利益至上,履行誠信、盡責的受託責任。    

當前,中國已成了全球第二大的財富管理市場。 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萬元,中等收入羣體超過4億人。在此之外,還有廣大的中低收入羣體,他們也需要表達簡單、理解容易、操作便利、購買和退出順暢的普惠型理財產品。可以說,居民財富管理存在巨大剛需。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財富管理,是儲蓄資金向其他投資和產品轉化的路徑,近年來,在GDP同比增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有所放緩的背景下,居民儲蓄增速卻逆勢上升,主要原因之一在於,資管新規及配套細則強化了對銀行理財、信託等影子銀行的規範,使居民的投資迴歸儲蓄存款。但這也表明,對於普通投資者,保值增值仍是其對於資產配置的最基本訴求。前一段時期,結構性存款銷售火爆,也印證了這一點。在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的過程中,既要實現投資者風險自擔,又要保證較爲穩定的投資收益,是必須面對的挑戰。銀行理財距離這種轉化最近,需要發揮創新創造力,按照風險-收益匹配原則,開發風險適配性的理財產品。

高質量資管行業的第三個標準是,做好資本市場的穩健投資者。

資管行業與資本市場的關係密切,相互成就。中國擁有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資本市場爲資管行業提供廣泛的投資機會,而資管行業作爲機構投資者,也將極大程度決定着資本市場上升的可能性和穩健性。

首先,資管產品是債券市場的重要投資者。截至2020年末,50%的公司信用類債券由資管產品持有,銀行理財中的固定收益類產品規模超過九成。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債券市場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着實體經濟的區域性、結構性分化凸顯,債券市場的風險有所顯現。部分地區經濟轉型較慢,債務率偏高,個別地方國企、城投債出現了違約事件。在日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資管機構應當專業而理性,不論是在買入債券還是賣出債券時,都要克服從衆心理影響,摒棄對某些類型企業、行業的剛兌信仰。特別是要避免集中兌付、甩賣資產,放大市場波動的惡性循環。

股票市場,越來越成爲所有資管機構的重要競技場所。股票市場出現波動是正常的,有一定漲跌不可怕,但也要高度重視出現的苗頭性因素。對政府部門而言,要繼續堅持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原則,按照“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方針,穩定市場預期,維護投資者信心。

同時,應對風險衝擊,每個市場主體,包括資管機構,都有一份責任。目前,各類基金產品持有股票市值10.8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12.5%。過去,銀行理財做的權益類投資比較少,理財子公司設立後,對股票市場投資力度正在加大。希望各類資管機構作爲具有專業投研能力的機構投資者,在市場風浪面前,始終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充滿信心,對“兩個毫不動搖”堅定不移,成爲股票市場平穩運行的“壓艙石”。

高質量資管行業的第四個標準是,做好金融體系的活力競爭者。

從中外金融實踐看,行業競爭性與機構活力正相關,競爭越激烈的行業,機構的活力越強。當前,資管行業主要面臨三方面的內外部競爭和衝擊。

首先,數字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科技對傳統金融業帶來巨大沖擊,金融機構原有商業模式下的場景、客戶、資金優勢受到大幅擠壓。另一方面,科技推動金融機構更加開放,在互聯網平臺生態中,通過信息流、資金流和產品流,與客戶更好鏈接。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要用好科技和互聯網,兩者不是對立關係。但這個過程要置於在審慎監管下,堅守“有所爲有所不爲”的行爲邊界,在抑制壟斷和無序擴張、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找到合作互利,風險可控、全社會共贏的模式。

國際化,是另一個機遇和挑戰。縱觀過去百年,在國際上,資管機構始終爲經濟轉型升級服務,併購基金助推收購浪潮,風險投資助力互聯網科技巨頭崛起,綠色金融和ESG投資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險和年金爲資本市場帶來長期穩定資金。在中國,近年來,國際資金配置境內金融資產逐年上升,截至2021年6月末,境外主體持有境內金融資產餘額達到10萬億元,同比增長43%。一些外資資管機構在中國設立子公司,五大商業銀行也都設立了合資理財公司。希望在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資管行業主動對標先進經驗,提升自身專業水平,不斷增強競爭活力。

競爭還來自行業其他機構。隨着監管標準的趨同,不同類型資管機構依靠牌照套利的空間縮小,需要發揮特長,形成差異化特色。可以說,在整個金融體系中,資管行業面臨的競爭最爲直接和激烈。截至2021年6月末,銀行理財餘額26萬億元,公募基金23萬億元,雙方的差距正在縮小。當前,銀行理財已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理財產品轉型和存量業務整改已進入收尾階段。未來,誰能把握客戶需求,持續打造資產的組合能力,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主動。

高質量資管行業的第五個標準是,做好嚴監管的受益者。

嚴監管的目的是管住風險,促進規範發展,而不是扼殺創新。過去三年多時間,治理影子銀行風險的成果有目共睹,過渡期結束後,監管進入常態化,與行業需求相比,供給側的監管還要在以下方面持續改進和完善:

一是監管要更加專業。監管者要堅守監管的主責主業,恪盡職守,體現專業主義精神,保持監管執法的一致性。對行業創新,採取審慎包容的態度,尊重機構的自主創新能力,尊重法治,尊重契約,尊重市場,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監管環境。

二是監管要更加突出風險爲本。首先,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是至關重要的,產品風險與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是打破剛兌、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基礎。對此,要切實加強信息披露監管。監管的另一個重點是,控制機構的流動性風險,資金池、期限錯配最終都表現爲流動性風險,而流動性風險往往是機構經營失敗的直接原因。第三要強化風險隔離監管,隔離不同投資者的風險,隔離產品風險和機構風險,隔離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風險。

三是監管方式要更加優化。監管政策正在成爲影響市場預期的核心因素。監管者要主動加強與市場的溝通,向社會傳遞清晰信號,提升監管的確定性,兼顧當前和長遠,強化政策出臺的統籌協調,避免非預期影響。

總的來看,過去,在資管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推動了一箇舊時代的結束,當前,即將見證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此,祝願資管行業繼續砥礪前行,向高質量發展更進一步。

最後,預祝論壇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