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如何協調發展?三地監管部門高層這樣說

記者丨劉晨光

碳達峯、碳中和相關投資需求離不開金融支持,綠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場發展空間廣闊。而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在綠色金融領域探索的改革創新試驗區、國際金融中心、科技創新聚集地等不同的元素,具備發展綠色金融的基礎。

917日,在2021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年會上,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童士清指出,大灣區建設一個共同標準的綠色金融市場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童士清認爲,綠色金融主要還是發揮市場的作用,當然金融監管部門在裏面也可以起到很積極的推動作用。

他認爲有幾項工作特別重要,需要監管部門來做。“一是關於綠色金融的標準,有了標準以後,纔可以開展相關政策激勵。”

第二個方面是考慮監管激勵問題,“比如說在制定風險權重的時候,能不能對綠色的資產來降低它的風險權重,同時在財政上能不能有一些激勵的政策。”

第三個方面是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強綠色金融的風險管理,尤其是金融機構應該開展一些氣候和環境變化相關的壓力測試。

童士清指出,隨着綠色金融的發展,綠色金融資產可能會在金融機構資產的佔比會越來越大,將來這一塊要怎樣進行環境風險監管,還有信息披露等都非常重要。

他同時表示,要建立綠色基金、綠色投資、綠色保險相關標準,然後推動這些標準與綠色金融標準的對接,實現在融資領域的有效運用。

“在這個標準體系建立起來以後,可能粵港澳三地可以着手推動互認或者是對接,這個標準差異可能是客觀存在,但是標準互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安排,不一定要追求完全一樣,不一樣也可以互認,這樣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傑認爲,第三方認證機構特別重要,“在第三方認證這方面,目前國家沒有強制規範,也沒有相應的備案制度,這一塊能不能把它做起來,鼓勵第三方機構在大灣區來進行執業。”何傑說。

童士清也談到有關於大灣區信息共享機制方面的探索情況。

他認爲,信息共享,一個是政府層面。比如說近期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香港證監會、廣交所等專門成立了綠色金融合作專責小組,將通過工作會議等形式,定期溝通預測金融工作的開展情況。

第二個是在金融監管層面,三地金融監管部門以後可以深化合作,推進綠色金融數據的跨境綜合統計,分享與綠色金融相關的監管信息。

第三個是在監管金融市場層面上,所有大灣區內的大型商業銀行,證券機構和港交所、深交所等定期編制發佈綠色金融發展相關的行業報告。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也可以發揮信息溝通平臺的作用,收集三地金融業界研究界的意見建議,向有關部門反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也表示,實現信息共享包含幾個方面。一是共建市場,第二要共搭平臺,第三必須要供給數據。他指出,未來國際碳市場也會迎來非常大的增長。

“需要聯通國際理順標準,而且主要是要服務灣區,爲了使得綠色資金更加暢通流動,確保中國香港的準則在最大程度上面符合內地還有國際的要求。”許正宇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綠色金融發佈的產品種類方面,多樣性成爲一種重要趨勢。

許正宇坦言,2020年在香港安排和發行的綠色債券和貸款總額達到120億美元。

據許正宇介紹,根據今年7月香港立法會通過的決議,綠色計劃的借款上限也已經提升了2000億港元,範圍也擴大至涵蓋資助不同類別的綠色項目,且已計劃在21~22財政年度發行綠色零售債券,更大範圍地在市民層面能夠積極參與整個綠色金融的生態圈。

“香港可以發揮通往內地門戶的策略性角色,聯通內地還有海外的資金流動,支持國家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許正宇說道。

在多位監管人士看來,綠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

何傑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金融業作爲人才密集型行業,高素質的金融人才是綠金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綠色金融需要的是一種複合型人才,既要具備金融專業的素養,同時要了解綠色金融的產業,包括很多新的產業,包括轉型金融遇到的一些傳統產業。

在何傑看來,目前大灣區預計人才供給較爲緊缺,相關的培養機制也不健全。“今年3月份,就把全市金融業的銀證保各類機構高管中管集合起來,進行了一天半的密集培訓,這種培訓今後還可以系統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