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說中國孩子30年體質變化,不只是跑不動1000米

如果讓出生於不同年代的中國男生同場跑一次1000米,結果會如何?

越跑越慢。

當1985年男生抵達千米終點時,2014年男生只能跑到900米,而且大概率將以狼狽姿態衝線。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教授毛振明曾對媒體回憶起北京第一次體育中考的現場情況:學生跑完1500米哇哇地吐,“因爲他們不上體育課,也沒有體育鍛煉,天天被按在那兒做題”。

圖中的數據來自中國每隔5年開展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其實不只是長跑,這份有關未來的報告裏,描摹了中國孩子的柔韌、力量、速度、耐力等多項體能指標。

不只長跑,不少體能指標亮紅燈

發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披露了上述調研中近150萬中國青少年的體測數據,具體項目包括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50m跑、斜身引體向上、引體向上、1分鐘仰臥起坐、8*50m往返跑、1000m和800m。

基於體測數據,該研究加權編制出學生身體質量指標值。研究以1985年調查結果爲基準,將當年中國兒童和青少年身體質量指標值設定爲0,學生身體質量指標值的高峯出現在1995年,達到1.2。

肺活量、柔韌、力量、速度、耐力等多項體能指標出現好轉。

調研結果顯示:

與2014年相比,2019年全國7—9歲、10—12歲、13—15歲、16—18歲、19—22歲男生肺活量分別增加82.5 ml、153.6 ml、209.7 ml、161.2 ml和92.3 ml,各年齡段女生的肺活量分別增加105.3 ml、166.0 ml、187.2 ml、147.0 ml和102.2 ml。

與2014年相比,2019年各年齡段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分別增加1.9個、1.9個、1.8個、1.6個和1.0個;7—12歲男生斜身引體增加0.7個。與2014年相比,2019年13—15歲、16—18歲男女中學生50米跑成績分別提高了0.09秒和0.01秒;13—15歲女生800米跑成績提高4.49秒,13—15歲男生1000米跑成績提高6.50秒。

豆芽菜走入歷史,小胖墩成新課題與體能滑坡既矛盾又相關的,可能是中國孩子在30年來的身型變化。

身高這一體格指標在30多年中確實得到了改善。

《柳葉刀》發表的另一份研究指出:在1985年至2019年間,中國19歲男生的平均身高從167.6cm增長到175.7cm,增加了8cm;19歲女生的平均身高從157.4cm增長到163.5cm,增加了6cm。

相關的是,超重、肥胖取代消瘦、生長遲緩成爲困擾中國孩子的新課題。過去30年間,消瘦的孩子佔比從7.5%一路下行,至2014年,僅有4.1%的中國孩子存在消瘦問題;而超重與肥胖的孩子佔比從1995年的5.3%攀升至2014年的20.5%。換句話說,2014年,每5個孩子裏就有一個或超重或肥胖。

據瞭解,新一輪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2019年)結果顯示,“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率上升”的老問題仍亟待解決,但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劉培俊對此指出:

總體增長趨勢放緩,以低齡段學生肥胖問題放緩最爲明顯。

下一步,教育部將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推廣家庭體育鍛煉活動。督促指導中小學校每節課間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鬆。推進高校體育評價改革,把體育工作及其效果作爲高校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和“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

“小眼鏡”多了,青少年近視低齡化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近視。

愈來愈多的中國孩子近視,而且在更早時間戴上眼鏡。

根據《2014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報告》:在2014年,每10個小學生中有4個近視;每10個初中生中有7個近視;每10個高中生或大學生中有8個近視。

睡眠時間不足、缺乏體育鍛煉、做作業時間過長或是中國青少年近視頻發的主要原因。

此外,同一省份中,通常城市學生的近視率較鄉村更高。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和包括甘肅、雲南、內蒙古在內的部分西部省份的學生近視率也較爲靠前。 

而把時間拉到最新一輪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2019年),據教育部相關發佈會介紹,中國學生近視率偏高仍待解決。教育部正在開展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強化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等八個專項行動,持續降低兒童青少年近視率。

劉培俊在會上對於“青少年近視基數和比例較大”的現存問題亦給出積極信號。劉培俊指出,

青少年近視防控的效果初顯,基本實現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的防控目標。

實習生李嘉豪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