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沃茨北京通州分校開園了。

作者:祖楊

經過三個月的內部測試、20天的試運營,北京環球影城於今日正式開園。“中國限定”、“全球首創”的名號加持下,環球影城首日門票在開票一分鐘後售罄,甚至連度假區內價值2萬元一晚的酒店都被訂光。

北京環球影城的火爆在意料之中,尤其是其作爲全球第四個擁有“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的主題樂園,在試運營階段就顯示出了對“哈迷”們強大的號召力。“哈利·波特與禁忌之旅”作爲最受歡迎的遊玩項目,排隊時長都是30分鐘以上;售價849元的學院魔法袍,349元的可互動魔杖,269元的貓頭鷹玩偶,都阻擋不了哈迷的狂熱“氪金”。

其實,早在2001年初,北京市政府就與美國環球集團接觸與磋商,2014年國家發改委才正式批覆北京環球影城申請報告。“哈迷”們翹首以盼多年,才終於等到“霍格沃茨北京通州分校”落地開放。

呼喚“哈迷”們回家的不止環球影城,9月初,不少“哈迷”們都接到了一通來自霍格沃茨的電話。

魔法電話其實是來自網易聯合華納開發的手遊《哈利波特:魔法覺醒》的營銷把戲。趁着北京環球影城開園所掀起的“哈利·波特”熱,該手遊在9月9日正式公測,上線後蟬聯國內App Store免費榜第一的位置。根據七麥數據的估算,僅9月9日當天,《哈利波特:魔法覺醒》iOS端的流水高達270.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44萬元。

遊戲火爆的同時各類爭議層出不窮。部分“哈迷”對《哈利波特:魔法覺醒》最不滿之處在於,遊戲中只要願意氪下重金,就能擁有並隨意使用在原著中被定義爲究極邪惡的“阿瓦達索命咒”,這一玩法嚴重違背了原著的設定與價值觀。隨後圍繞着“阿瓦達索命咒”是否該限制使用、豪華禮盒是否虛假宣傳,官方不得不多次出面回應。

用“哈迷”們的吐槽來說:“要是花錢就能用‘阿瓦達索命咒’,伏地魔早就勝利了。”

魔法世界中談錢太俗氣,但在現實世界裏,“哈利·波特”確實是一筆價值斐然的生意。今年3月份,WikiMili根據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全球第三方權威數據統計平臺彙總出了全球最賺錢的50個IP,“哈利·波特”以322億美元位居第十。

如今距《哈利·波特》第一本小說出版已經過去24年,最後一部電影上線距今也有十年,而“哈利·波特”早已從一個故事人物變成了超千億元的產業名詞。

大衆文化消費的一個符號

在WikiMili所統計出的全球最賺錢IP前十名中,“哈利·波特”是唯一以小說爲原始內容形態的IP。

小說出版收入是“哈利·波特”最原始的收入來源,在“哈利·波特”IP版圖中收入佔比位列第二。20多年時間裏,小說“哈利·波特”系列被翻譯成80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億冊,創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話。根據WikiMili數據,“哈利·波特”系列圖書銷售收入達到77.43億美元。

作者J.K.羅琳當屬最大收益方。1990年的夏天,坐在火車上的羅琳腦海中突然閃現了一位戴着眼鏡的黑髮巫師男孩的身影,由此有了創作哈利·波特的靈感。此後,她花了三年的時間創作、修訂、打磨,僅第一章《大難不死的男孩》就有不下十次的修改。

彼時,羅琳還是一個生活艱辛的單身母親,爲了節省家裏的暖氣費,甚至時常到家附近的大象咖啡館裏寫作。又因爲當時英國很久沒有賣座的童書,羅琳將打磨好的書稿遞送給12家出版公司,要麼杳無音信,要麼無情拒絕,直到1996年才被英國布魯姆斯伯裏出版社(Bloomsbury)接受。1997年6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正式在英國出版,首印僅有1000本。

在創作及等待出版的階段,羅琳就同步在構思後面幾部作品的框架及大綱,也就是說,“哈利·波特”系列其實是一部看似開放,但已經有了明確終點的作品。

1999年,戴着眼鏡的黑髮男孩逐漸走紅,走出出版低谷期的羅琳將“哈利·波特”系列的前四部影視改編權出售給美國的時代華納公司,但同時她也保留了一定權利,如劇本改編、導演選擇都需要參考羅琳的意見。

2001年,時代華納斥資1.25億美元拍攝的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上映,帶領着越來越多的人正式走進了那個遙遠而又神祕的魔法世界。隨後“哈利·波特”系列共拍攝八部電影,幾乎保持了原班主演人馬,尤其是包括哈利·波特飾演者丹尼爾在內的小演員們,在系列電影中與劇情中的人物同步成長。

電影將“哈利·波特”的IP影響力進一步放大,並且也貢獻了“哈利·波特”IP中最大頭的收益。根據WikiMili統計,“哈利·波特”系列所帶來的票房收益爲91.94億美元。

《哈利·波特》在英國電影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其時間跨度、製作規模、影響力都不可小覷。坊間甚至有傳聞調侃,全英國的演員分爲兩類,一類是出演過哈利·波特的,一類是沒有出演過的。在《神探夏洛克》中飾演華生的英國知名演員馬丁·弗瑞曼,曾在採訪中提及了自己未曾出演過《哈利·波特》的遺憾:“我們就像狄更斯小說裏的孤兒一樣眼巴巴地盼着能演一回《哈利·波特》。”

包括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帝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也曾吐槽過:“我以爲我有個機會可以演個韋斯萊家族成員,結果根本沒人來找我。”幸運的是,“哈利·波特”衍生系列作品《神奇動物在哪裏》於2016年上線,小雀斑被選定爲電影男主角,終於圓了自己的魔法夢。

《神奇動物在哪裏》繼續延續了哈利·波特的輝煌,也證明了《哈利·波特》所構建的魔法世界不曾衰退的變現力。目前《神奇動物在哪裏》共出品了兩部電影,分別斬獲票房8.14億美元、6.53億美元,第三部將於今年11月份上映。根據羅琳的計劃,《神奇動物在哪裏》系列將會出品五部電影。

小說、電影之外,電子遊戲也是一座商業“富礦”。在全球最賺錢的50個IP中,原始內容形態爲電子遊戲的IP佔比達到32%,其中以遊戲爲原始內容形態的“精靈寶可夢”就以約1000億美元的收入位居榜首。

從第一部電影上映開始,EA(全稱美國藝電公司,主營電子遊戲開發)、LEGO都曾推出過諸多“哈利·波特”系列的遊戲。但“哈利·波特”的電子遊戲收入佔IP總收入的比重並不高,爲18.46億美元。

EA貼合每一部電影上映的節奏,發行了七款冒險遊戲以及一款魁地奇玩法的運動模擬遊戲,橫跨了PS1到PS3三個世代的主機、PC平臺;LEGO也曾在移動遊戲初興時推出《LEGO Harry Potter: Years 1-4(樂高哈利·波特:1-4年)》系列,玩家可以用LEGO的方式回顧哈利波特入學四年的歷程;近兩年也有官方授權的手遊《哈利波特:霍格沃茨之謎》《哈利波特:巫師聯盟》上線。

2018年華納旗下手遊《哈利波特:霍格沃茨的祕密》上線,被吐槽爲向中國廠商偷師了“逼氪”手藝。但即使負面口碑纏身,該手遊還是在短短3個月時間內吸金5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75億元,平均月流水輕鬆過億。

近期國內上線的《哈利波特:魔法覺醒》,由網易海神ZEN工作室打造,其核心玩法也是該工作室擅長的卡牌養成對戰,前期玩家會獲得一定數量的卡牌,但想要解鎖稀有的強屬性卡牌,要麼投入時間、要麼投入金錢。“逼氪”玩法屢試不爽,《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上線當日iOS端的流水就高達1744萬元。

在遊戲行業震動頻頻的當下,《哈利波特:魔法覺醒》的上線甚至加持了不少投資者對網易的信心,廣發證券、海通證券最近發佈的研報中,都提及了該款遊戲對網易的利好。

魔法世界走入現實

某種意義上說,內容層面的挖掘總是有限的,品牌IP授權的方式則可以延長內容價值,讓IP得以長線增長。如今哈利·波特系列的小說及電影正篇均已完結,但主題樂園、衍生品商店、電影取景區仍在續寫着哈利·波特的魔法生意。

全球共有四座包含“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的主題樂園,分別是奧蘭多環球影城渡假村、日本環球影城和好萊塢環球影城,以及籌備20年、今天正式開園的北京環球影城。WikiMili統計顯示,家庭娛樂板塊爲“哈利·波特”IP帶來的收入爲39.66億美元。

毫無意外,哈利·波特景區是北京環球影城自內測階段起最具吸引力的園區,原著及電影中的經典場景與細節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還原,高聳的霍格沃茨魔法學院、彎彎扭扭的鐘樓與餐廳、熱鬧的霍格莫德巫師村,讓中國的“巫師”們彷彿真的回家了。

遊玩環球影城,哈利·波特與禁忌之旅是最值得體驗的遊樂項目之一,不僅可以與哈利·波特、赫敏、羅恩、攝魂怪等角色一一互動,還可以與他們一起感受在飛天掃帚上翻滾的快樂體驗。當然,遊玩也少不了“買買買”,哈利·波特的周邊產品涵蓋了四大學院巫師袍及配飾,普通魔杖以及可以在全球環球影城指定地點施展魔法的互動魔杖,還有金色飛賊鑰匙鏈等,整體來看,價格在100元到800元不等。

遊客所消費的周邊及食品,一部分錢也進入了羅琳的口袋。據瞭解,每一座“魔法世界”成功搭建後,羅琳不僅可以一次性獲得一筆價值在6000萬到8000萬美元之間的許可費,還有權參與門票、商品及食品的收入分成。

除主題樂園外,像電影取景地英國倫敦國王十字車站也成了哈迷們的打卡景點,2014年車站旁邊開了一家紀念品店“Harry Potter Shop at Platform 9¾”,來售賣各種同款周邊商品。

今年6月3日,全球唯一的哈利·波特魔法體驗和旗艦零售空間在紐約曼哈頓開業,店鋪分爲三層,面積近2000平方米,分爲15個不同的主題區域,AR技術貫穿了整個商店。顧客可以用哈利·波特粉絲俱樂部App掃描隱藏在商店周圍的“魔法鑰匙”,在AR的科技體驗下解鎖密碼並獲取禮物,其中的諸多魔法道具也均還原了原著及電影。

在15個主題區域內,還可以購買多種哈利波特獨特授權的商品,另外商店還單獨劃分出了兩大需要預約及購票的區域——“Chaos at Hogwarts”(霍格沃茨的混亂)和 “Wizards Take Flight”(巫師飛行)AR體驗項目。從商業模式上看,這家主題實體店主要依靠門票以及衍生商品這兩種收入。

無論是主題樂園還是取景地、旗艦店,衍生品銷售都是最主要的變現終端環節。畢竟單獨一根售價三四百的魔杖,放在別的任何地方都不會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在環球影城或者哈利·波特取景區卻能輕鬆售出,畢竟魔法世界的巫師怎麼能沒有魔杖呢?

WikiMili數據顯示,哈利·波特的衍生品收入金額爲73.08億美元,僅低於電影票房、圖書銷售的收入。

上文提到的票房收益、圖書銷售、衍生品銷售、家庭娛樂、電子遊戲,以及小部分的電視收入、舞臺演出收入,共同組成了“哈利·波特”橫跨二十餘年、價值322億美元的魔法生意。

“哈利·波特”系列用24年的陪伴打造了一個專供哈迷們狂歡的世界,在這個流行文化速朽的時代,仍然有更多的人對這個魔法世界深信不疑。

再回頭來看全球最賺錢的前十個IP中,最年輕的是2008年誕生的漫威,至今已有13年,生命週期最長的則有近百年的歷史了。IP之所以長青,粉絲之所以長情,定與優質的故事內容及原汁原味的改編息息相關。

除了漫威電影宇宙、馬里奧、哈利·波特系列之外,前七名IP的最高收入來源都是衍生品及零售,這也說明了IP授權是最吸金且長線的生意。

中國有諸多如古老的神話人物,但在全球最賺錢的IP中鮮少看到他們的身影,哈利·波特的長青也給國內的IP衍生品運營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如何用長遠的眼光進行系統規劃,如何在獲得商業收益的同時爲IP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

哈利·波特的商業故事裏,真正神奇的並不是魔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