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聚餐,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吴华远、孙传英老两口(中)带着孩子们一起徒步,体验运动的快乐。

本报记者 刘立杉 文并摄

核心提示

在盘锦市兴隆台区曙光街道希望社区,提起孙传英家庭,熟悉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在这个大家庭中,四代19口人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孙传英与丈夫吴华远结婚五十三载,相敬如宾;5个子女知书达礼,爱岗敬业。“家和万事兴”是一家人的人生信条和处事准则。2020年,孙传英家庭接连获得辽宁省和盘锦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照片多,奖状多。这是记者走进吴华远、孙传英夫妇家后的最初感受。

70多平方米的家中,各个卧室的房门上、储藏室里的壁柜上,贴满了一张张奖状和荣誉证书。客厅正墙上,“家和万事兴”的绣画格外醒目,下方见缝插针地贴着不同时代的家庭合影及孩子们小时候的照片。

“这里面也是奖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孩子和下代人获得的荣誉,我老伴儿都收藏起来了。”吴华远指着眼前的几个盒子和影集说,“听说要采访,她都搬出来了。通过奖状和照片,就能大致了解我们家这些年走过的路。”

“我的这些孩子啊,个个都优秀。你看这三个门上的,都是我大孙女的奖状,她才上初中。哦,盒子里还有我的呢,1983年获评辽河油田的‘五好家庭’,1991年获评曙光采油厂的‘文明家属’……”在孙传英的笑声里,吴华远接过话茬儿,“在一起过了50多年,我老伴儿不容易。家庭的荣誉里,她占一大半功劳……”

抚今追昔,两位老人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

“老辈人的言传身教让我们一生受益”

“我们现在这个大家庭的和睦,应该说和我们当年成长的大家庭密切相关。我和老伴儿的父母,都是明事理、有眼光的长辈。”吴华远深有感触地说。

吴华远和孙传英的老家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两人都是1947年出生,“那时全国就要解放了”。

“我们两家都是6个兄弟姊妹。印象中特别难忘的,是上世纪的60年代,缺衣少食。我这个大家庭中,奶奶90多岁了,眼睛不太好,基本就在炕上坐着,梳头、洗脸、洗脚,全是我妈照顾,在吃的方面,更得先尽着老人。”吴华远说,“全村我奶奶年龄最大,政府照顾她,每个月给3斤细粮。每当开饭时,奶奶总是找各种借口,分给我们一点儿,让我们吃高粱米和玉米饼子的肚子解解馋。”

在饭都吃不饱的年月,吴华远的哥哥考上了中学。“上学需要钱,大多数人家舍不得啊,可我爸妈硬是咬着牙供他,后来他毕业回村里当上了教师,一生的命运因此得以改变。”吴华远说。

1966年,胜利油田来村里招工。“是合同工,前提是家里必须有劳动力。当时弟弟妹妹还小,可父母对我说,愿意去就去吧,不要有顾虑。”吴华远说,他就此当上了石油工人,他的人生也和大哥一样得以改写,“家里那么困难,可父母都没有阻止我。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中都很感慨,困难的时候,更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老辈人的言传身教,始终影响着我们,可以说让我们一生受益。”

“1980年,我从山东来到盘锦辽河油田。因为家里孩子多,公公婆婆很痛快地点头同意,宁可家里又少了一个劳动力,也让小姑子跟着过来照顾小孩儿,为我们解决了很大的难题。”孙传英充满感激地补充道。

“我的家既复杂,又简单。”孙传英说,因为家境窘迫,她出生后就被过继给了父亲的直系亲属,养父母家没有小孩,她是和大哥一起被过继过去的,“养父是大队干部,对我视如己出,从小就娇生惯养的,一点儿罪也没受过。”

“其实我妈对自己的两个父亲,感情上是一样的。”孙传英的大女儿吴霞,不时因记者听不清山东口音充当临时翻译,她笑着插话,“对于我们来说,就有了两个姥爷,算是偏得呢。”

想了想,吴霞特别认真地说,“我们家庭氛围好,也来自我爸妈的熏陶,他们一直有颗感恩的心——想着别人的好,不只挂在嘴边,更体现在行动上。当年来盘锦,妈妈就把她养父一起带过来了。”

“50多年前我俩就是‘闪婚’”

1967年11月,孙传英、吴华远在镇里的民政部门登记,在法律意义上成为了夫妻。

“其实我俩是在1968年5月20日才举办了民俗上的婚礼。真正算婚期应该从那一天开始。”对于生命中的特殊日子,孙传英记得清清楚楚。

“妈,你们那个时候就讲究520么?”此时两位老人的儿子吴涛从外面进来,听到话头儿好奇地问,引来屋子里笑声一片。

“说起我俩的结合,一般人都会觉得是个奇闻,50多年前我俩就是‘闪婚’。”吴华远说。

随着老人的讲述,记者听出了奇在哪里——第一天相亲,第二天领证。

两人都是高青县人,一个在吴家村,一个在方家村,两个村子相距4公里。“是在我姐家见的第一面,晚上去他家吃的饭。当时还没通电,点的是煤油灯。”孙传英说,媒人就是她的亲大姐,“这里面有个大前提,就是两家老人互相了解,一个在生产队里当队长,一个是书记,也算门当户对,是各自村里有威望的人,都很期待这门亲事了”。

吴华远说:“一见面我就相中了她,爱笑、外向。”孙传英说:“他个子很高,挺帅的。”就这样,两个彼此有好感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并约定次日去登记。孙传英说,“第二天开完介绍信登好记,他就回油田上班了。再见面是半年后,双方父母定好日子,他接家里信儿回来举行了婚礼。”

“那时候,我的单位在山东东营市,月薪38元钱,一周就星期六休一天。离家100公里,来回车费几毛钱,也是了不得的开销,舍不得啊。”说起往事,吴华远的语气中带着内疚,“我俩结婚速度挺快,但婚后不像个家庭,从1968年到1970年,就是国庆节和春节我才回家。”而实际上,两人的两地分居状态,一直持续到1980年孙传英拖大带小来到盘锦与爱人团聚,整整12年的时间。这期间,5个孩子相继出生,“我一个都没在跟前守候,那些年真是难为我老伴儿了。”吴华远说。

1970年,辽河油田开发建设搞会战,胜利油田调遣了一个大队整体支援,吴华远就在其中。“那段时间相当困难,喝的是碱泡子水,住的先是帐篷,后来是干打垒。工作很忙,整整一年都没有放假。”吴华远说,自己在外面忙事业,妻子省吃俭用,在生产队干农活赚工分,还要照顾父母、弟弟妹妹一大家子人。

1976年,吴华远的大嫂突患脑炎撒手人寰,扔下了年幼的3个孩子,最小的才4岁。孙传英二话没说,扛起了照顾包括自己3个孩子在内6个孩子的重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吴华远后方的这个大家庭,“相当和睦,从来没吵过架。”

吴华远扳着手指说,从1968年到1980年,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忙活,把大家庭维护得那么好,“咱这家庭要算两个人的付出,她占75%,我只能占25%。”

“孩子们都是我们的骄傲”

1971年,孙传英、吴华远的大女儿吴霞出生了。1973年、1975年,二女儿吴芳、三女儿吴坤也相继出生。1978年,他们的龙凤胎女儿吴梅、儿子吴涛出生。

而今说起自己的5个孩子,孙传英掩饰不住欢喜:“这辈子知足了,孩子们都是我们的骄傲,个个懂事,都是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

在山东老家乃至辽河油田,孙传英、吴华远家的生活始终不富裕,连老带小8口人,仅靠吴华远一人微薄的工资维持。为了让老人、孩子们吃饱肚子,孙传英甚至在菜市场快收摊时去捡别人挑剩的菜叶子,回家后做成大锅菜来解决一大家人的吃饭问题。

由于贫困,家中的5个孩子从未上过幼儿园,小学时也从未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订过课间加餐,甚至买不起一份课外读物……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从未放松过。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5个孩子互谦互让,相亲相爱。

“这么多年,我爸妈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照顾,从未因琐事而红过脸。父母的不容易我们都看在眼里,他们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教育。”采访中,吴霞深有感触地说。

吴霞从小就懂得帮父母分担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参加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她就给年迈的姥爷买了蛋糕,给爸爸买了酒,带着弟弟妹妹乘车去买从未吃过的三明治。吴芳在女孩子最爱美的青春期里,都是捡姐姐穿过的衣服,从不肯让妈妈买新的;吴坤上技校时,每周从家里带上一瓶咸菜或辣酱,就解决了一周的伙食问题;最小的一对龙凤胎姐弟,身上也丝毫没有娇惯的影子。

从小学习刻苦、尊敬师长,长大后勤奋工作、敬业爱岗,如今的姐弟5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是独当一面。吴霞和吴梅还分别荣获过油田公司员工技术比赛化验工的铜牌和集输工的金牌。

“厂里举办运动会、业务竞赛等活动,我几个姐姐奖状拿了一大堆。”孙传英的儿媳妇辛月掰着手指告诉记者,“尤其在体育方面,她大姑的400米、800米,二姑的1500米、3000米,三姑的4×100米、4×400米等田径项目都能拿到奖状……”

2003年,辛月和吴涛喜结连理。孙传英高兴地对邻居说,我们家有五朵金花啦!进门18年来,婆媳相处如同母女,“不但没有别人说的婆媳矛盾,几个姑姐待我更像亲妹妹一样。”辛月还动情地回忆起坐月子期间姑姐对她的照顾,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是老石油人,5个孩子都是石油系统员工,其中3个是共产党员。”吴华远如数家珍,“1983年我们家被评为辽河油田‘五好家庭’,1990年被评为盘锦市‘文明家庭’,2020年,又获得辽宁省和盘锦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补记

老有所为

2007年,在石油战线奋斗了41年的吴华远,从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退休。作为一个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不忘初心,经常去社区和学校,为居民和学生们讲述党的光荣历史及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同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和工作环境。

在家里,吴华远也经常教育子女尤其是隔代人,要听党的话,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要好好学习本领,一代要比一代强,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孙传英的孙女吴婧萱告诉记者,“爷爷常说,我们今天的生活可比他们那个年代好上百倍。他要求爸爸妈妈在单位努力工作,说每个人把工作干好了,咱们国家就好了;要求我刻苦学习,说我这一代人优秀了,咱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

热心的孙传英被邻居们选为楼长,全楼32户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都主动上前。在希望社区,孙传英已成为居民们的主心骨,街坊邻居有什么难心事,都愿意找她出主意、想办法。赶上结婚这样的大喜事,都会请她去缝被子。大家说,“新人盖了孙姨做的被子,夫妻恩爱,孩子有出息,生活一定能幸福。”

“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上,我老伴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她经常告诉孩子们,干好工作除了自身努力外,还要做到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在家庭中,要孝敬公婆,对公婆好就是对自己好。”吴华远说。

在两位老人的影响和带动下,良好的家风得以传承。如今,姐弟5人成家生子后,十分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5个隔代的孩子中,3个已经大学毕业,2个在读中学的外孙和孙女,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吴霞也当上了奶奶。在这个四代19口人的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用心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信,知书达礼,成人成才。

一到周末,孙传英就盼着孩子们回来。她说,给孩子做饭是一种幸福。闲暇时光,孩子们也会陪两位老人去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前爸爸一人挣钱大家花,现在大家挣钱让他们俩花。赶上好时代了,要让爸爸妈妈在老有所为中身心愉悦,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吴涛说。

相关文章